試述初中語文作文指導教學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作文,語文,教育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5-07-02 08:16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646(2015)06-0092-0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校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人自身的全面的、健康的、充分的發(fā)展。從這一點出發(fā)得出的結論是:作文教學的目標就是使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乃至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尤其是在作文指導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激勵學生的想象力,不能包辦代替,即使是變相的包辦也不可取,如有意識的方向性引導等。否則,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不但得不到發(fā)展,反而會受到扼制,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必須遵循《語文課標》,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上好作文指導課。
一、以學生為主體
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就是教師要明確學生是整個寫作行為的惟一執(zhí)行者和完成者。從產生寫作文動機,到構思作文框架,再動筆起草,直到最后完成,都是由學生自覺地、獨立地完成。教師的作用只是鼓勵、啟發(f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的接受心理,寫作心理等,以各種方式,激起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舊的教學模式重于應試作文教學的觀念,當然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是主動者,他決定作文的主題、材料、結構,甚至表達方式和語言,學生只是按照固定的作文方式。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也文通字順,有時分數還高,完全可以應付考試,但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僅沒有促進,反而是一種扼殺,與作文教學的目的背道而馳。隨著教學的改革,這種教學模式不存在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采用啟發(fā)式作文教學,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寫自己要說的話,樹立學生主動作文的意識,促使學生把自己內在的主體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投入到作文興趣中,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效率的目標,讓學生作文完全自由發(fā)揮。
三、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作文潛力
1.培養(yǎng)興趣是作文指導教學目的之所在
作文指導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它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高的反映。教育心理學認為,提高學生興趣的因素一般有三個: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和智商數質,而三者中心是具有支配調節(jié)作用,它包括對所學內容的情感傾向、個人興趣、構思程度、求知欲望等。因此在作文指導時要讓學生的寫作心態(tài)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
那么,如何培養(yǎng)興趣,引導學生主動作文呢?教師首先激勵好寫和誘發(fā)學生興趣,只有真正調動起學生寫作的欲望,是“我要寫”而不是“要我寫”,學生的作文能力才會真正得到訓練,才會寫出具有意義的好作文。比如在指導學生寫議論文時,教師首先讓學生明白議論文就是講道理,論是非的作文。通過自己對事實材料和邏輯推理,來闡明自己的觀點,表明贊成什么或者反對什么,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寫議論文時,要特注重議論要注意①論點要正確、鮮明。②論據要充實、可靠。③論證要合乎邏輯。因此議論和邏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為邏輯是研究人們思維規(guī)律的一種科學,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把議論的觀點正確的樹立起來,所寫的議論文就有理有據。
2.緊扣課時內容,激發(fā)興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興趣,是寫好作文的前提。作文指導,教師首先精心設計教案,設置情景,進行靈感的激發(fā),喚起潛在的興趣。即:⑴以新激趣。在作文指導課中,結合教材內容出現(xiàn)新的訓練內容,新的訓練方式使學生產生興趣,鼓勵學生表達新想法,描寫新事物,讓學生耳目一新,想寫愛寫。⑵以疑激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有疑問、有爭議的問題,使學生產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寫自己對疑義的理解。⑶以奇激趣。大多數學生都具備對未知事物探索的好奇心。奇異、奇特的事物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教師在指導作文時,可以讓學生寫對事物的探究過程,或者寫奇特事物的本身。⑷以情激趣。教師在作文指導教學活動中,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重點、有選擇地開展作文指導,不要求學生長篇作文,但要身臨其境,講求實感。比如讓學生細讀《獻給母親的歌》激起學生的情感(剪不斷的“臍帶”和“報得三春暉”。),讓他們情動于中而發(fā)于外。這樣在學生情感中產生了效果。
三、觀察生活,捕捉寫作素材
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的確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它汲及了認識并掌握寫作規(guī)律的問題。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特點,內在的規(guī)律。要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非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并掌握它自身的特點、規(guī)律和在生活中捕捉要寫的素材。
在教學活動中,我用心引導學生細細觀察生活,學會捕捉生活中精彩片段,把豐富多彩的事物記下來。如:日出日落、花艷月圓、季節(jié)更迭、高山河流、春種秋收、人情客往等。讓學生從這些常見的事物中成為寫作的“素材”,作文時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通過引導學生作文來源于生活,使作文指導課有序進行。比如在指導學生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的作文,讓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因為材料都來源于觀察。離開了觀察,就無法掌握必備的寫作素材。所以教師應善于耐心指導學生作文的材料,要從生活中來,要準確反映事物的特征。
總之,作文指導課教學,是把學生的寫作能力巧妙地貫穿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熱情和興趣,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尹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