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農村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對策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陶行知,農村,教育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5-07-02 07:49
【摘要】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具有人口數(shù)量多、影響范圍大、受教育程度低等特點。這些特點要求必須大力加強農村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影響農村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學校德育和社會環(huán)境等。改善家庭教育、加強學校德育和凈化社會環(huán)境是提升農村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農村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家庭教育;學校德育;社會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646(2015)06-0080-02
陶行知先生的一句經典話語——“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也很大程度地說明了教學生學會做人,即思想道德素質發(fā)展的重要性。農村的少年兒童又在這一人群中占有絕對大的比例,他們的成長關乎國家的未來,加之農村經濟和教育條件的相對落后,因此,加強農村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有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我一直在農村從教,對農村兒童的思想發(fā)展現(xiàn)狀和制約其發(fā)展的因素比較清楚,在這里和大家交流,以期共同探討有利于兒童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一、學生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沒有目標性。
“有志者,事竟成”,理想的樹立對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有了理想,才有奮斗的目標,才有為目標而去努力的不竭動力,才會去注意自身各種素質的提高。但我們看到,農村的少年兒童卻沒有遠大的、明確的人生理想。他們中的大部分都處于一種漫無目的的學習狀態(tài),就連成績優(yōu)秀的尖子生對自己的理想也很模糊,有的甚至根本都沒有考慮過將來做什么,怎么去做??上攵麄儗ψ陨淼乃枷氲赖滤刭|的發(fā)展考慮的就更少了,他們對自己將來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也就更渺茫了。找不到自己發(fā)展的方向,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也就沒有了目標性,關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因而,我們的家長和教師要了解理想教育對兒童思想道德素質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應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使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自己的思想定位,明確自己應該發(fā)展成為一個具有什么樣品質的公民。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與提高才有堅實的思想基礎。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理想教育,幫助其確立思想道德素質發(fā)展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認識理想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意義,并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滲透理想教育,引導他們確立自己的理想,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方向。有了理想,學生會從各個方面來發(fā)展自己,當然他們會首先從思想上來堅定自己的信念,來確立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眼界,以此來確立遠大的目標,促進思想道德素質目標的形成。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幾乎為零,除了手中僅有的一本作文選之外,別無他書“可讀”。我們知道書籍在孩子的成長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知道閱讀對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因此,我們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向家長、學校、社會為孩子爭取“有書可讀”。學校也應充分利用學校圖書資源,創(chuàng)設一種讀書環(huán)境,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習慣。知識就是力量、指路燈,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受到了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對他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是一種促進作用。
另外,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學生最親密的朋友,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長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給孩子樹立榜樣;轉變陳舊的育人觀念,幫助孩子確立遠大的理想,為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指明方向。
二、學生得不到正確、系統(tǒng)的指導,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缺乏指導性與監(jiān)督性。
首先,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教育非常薄弱,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得不到來自家長的指導與監(jiān)督。由于教育條件的制約,目前農村大部分學生的家長文化素質較低,有的甚至還剛剛脫盲,他們不懂得教育知識,更談不上教育技巧,根本無暇顧及家庭教育。另外,農村家長由于自身眼光的局限性,教育觀念的落后,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尤其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他們更是無從入手。再者,由于經濟體制的變化,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入城打工或做生意,絕大部分家長把孩子丟在家中跟著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即所謂的“留守”兒童,老年人根本無法對孩子進行教育,這一現(xiàn)象對農村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影響有多么大可想而知。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孩子根本得不到家長的指導(當然家長也不會指導)。因此,筆者認為我們的社會媒體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家長切實認識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對學生思想素質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另外,農村小學也應該辦好家長學校,開好家長會,讓家長學習科學的育人技巧。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了家庭教育,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才可能有堅實的基礎。
其次,德育在農村小學的缺失和得不到重視,使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沒有了教育活動的主陣地。由于農村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導致了人們一味地追求教學質量的提高,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與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分數(shù)的高低來衡量學生的優(yōu)劣,根本不過問學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導致德育成了農村小學的一句口號。雖然近年來加大了德育教育的力度,但具體的措施仍然沒有得到落實。因而,我們應該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讓德育切實在農村小學扎根、深化。
三、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功,找不到自信,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缺乏積極主動性。
新課程強調要轉變評價方式,采取激勵性的教育評價。但農村小學還仍然處在原先的那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即以學科成績的好差來評價學生。這樣一來,一個班級當中絕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都是很平常的,他們無法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與成功,得不到教師的激勵與表揚。他們整天生活在一種學習失敗的陰影當中,找不到自信,因而,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在他們的世界里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他們就更不會再去思考自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應該有什么樣的優(yōu)秀品質,即關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所以,他們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缺乏積極主動性。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快樂與成功。
楊周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