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與合作”能力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語文,古詩,教學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5-11-18 13:45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646(2015)10-0042-01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與合作”能力,是新的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與合作”能力呢?現(xiàn)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際,談幾點做法:
一、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別的天才,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好奇心是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主動積極地觀察世界,展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力。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產生強烈的興趣,去探究未知的世界。
如在教《小貓種魚》一課時,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東西需要種才能生長嗎?”這個問題通過簡單的討論后,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有“莊稼、花、樹木、蔬菜”……同學們回答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漲。這時,老師話鋒一轉,“你們見過或聽說過有種魚的嗎?”這時,同學們都睜著好奇的眼睛望著老師直搖頭,此時,老師引出課題《小貓種魚》?!巴瑢W們,今天我們就看一下小貓是怎樣種魚的,他收到魚了嗎?最后的結果是怎樣呢?”這樣一問,同學們的好奇心被激發(fā)起來了,他們都迫不及待的去學習課文,并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從好奇中獲得了知識。
二、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很多,教學中甭管是哪種方式,都必須以學生的獨立學習為基礎,人人參與,個個既是學生又是老師,從而突出合作學習中的“激活思維”、“訓練語言”、“交流情感”的特點。
如在教《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一課時,教師可先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并提出“為什么列賓的這幅油畫能聞名世界,且歷百年而魅力不衰?”這個問題,再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進行學習和思考。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以下問題:
1.為什么畫家畫的是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2.為什么是纖夫,而不是農民、工人、士兵或乞丐?
3.為什么既有老年人、中年人、小伙子和少年?
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分成小組展開討論,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敏銳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教學中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活動空間
為了促進語文教學,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班級開展了寫讀書筆記、辦手抄報的活動;學校開展了朗誦會、讀書心得交流會、古詩背誦擂臺賽、游覽鄭公祠等活動,使語文教學與校園、社區(qū)活動緊密相連,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展示自我的舞臺。
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社區(qū)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暢想、感悟、交流、體驗、行動的能力,同時學生也了解了自己的興趣、情緒、價值觀等個性品質,養(yǎng)成了自理、自律、自省的習慣。
四、教學中要多組織些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即是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一種類似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會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下面以《撈鐵?!窞槔f明一下我在教學中是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
?。ㄒ唬╊A習課文時,老師提出了如下問題讓學生進行一些探究性的探討:
1.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鐵牛是用來干什么的?
2.是誰這么了不起,在沒有起重機、沒有打撈船的情況下把每只重萬斤的大鐵牛從河底淤泥里打撈上來的?他是怎樣打撈的?
3.最后結果是怎樣的?
?。ǘ┲v授課文時,我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探討:
1.要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重萬斤的八只鐵牛撈上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懷丙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2.根據(jù)打撈的過程,你知道懷丙和尚是利用什么方法把鐵牛打撈上來的嗎?
3.根據(jù)課文內容小組討論,組長擬定兩個提綱:
?、贀畦F牛的準備工作;②鐵牛的打撈過程
4.假如你是懷丙,你還有更好的打撈方法嗎?
通過組織學生一系列的探究性的學習,開拓了他們的視野,增長了他們的智慧和才干,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索精神。
總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實際,勇于創(chuàng)新,以積極的心態(tài)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張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