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化學學科的價值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后進生,化學實驗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5-05-12 09:55
【摘要】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化學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而不是單一的知識技能,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要讓學生知道所學學科的價值--服務和改善我們的生活,因此就必須將學科知識與生產(chǎn)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yǎng)實際應用能力,倡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將學習延伸到課外。
【關鍵詞】高中化學 課堂教學 學科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646(2015)04-0044-03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既教育、學做合一、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因而課堂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瘜W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同農(nóng)業(yè)、能源、材料、資源開發(fā)及日常生活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瘜W教材的內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運用教材的內容指導生活,必先將其還原于生活。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化學學科的價值,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蹦敲?,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去實現(xiàn)呢?
一、課前資源準備
新課標和教材已經(jīng)規(guī)定了教學內容的范圍,也就是規(guī)定了“教什么”,但至于“怎么教”,具體通過教什么內容來落實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這就需要我們對教學的過程做出研究。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個性魅力、知識結構和教學風格,從而也決定了他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課堂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但教師個人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考核標準進行全面的調整和選擇。但生活處處皆化學,這對教師個人對相應教學素材的積累就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為此需要教師群體如備課組等對教學內容加以研究、選擇和重組,不僅能保證資源共享,也可將生活化教學推向整體化和系統(tǒng)化。
二、課堂教學
?。ㄒ唬纳顚嵗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知識的情境化不僅是使知識走向生命化的前提與途徑,而且是學生在與知識的對話中享有自由的根本保證。高中化學教師可以篩選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素材,尋找新的視角的切入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巧妙導入新課,造成認識的矛盾沖突,把本堂教學變成學生的自身需要,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如在“飲食中的有機物”教學中,課前準備一些生活用品,如食用油、香醋、米酒、葡萄糖、雞蛋等,請學生說出他們主要成分,以及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學生自然會帶著問題讀課本。又如“二氧化硫漂白性”教學時,拿出兩片銀耳(白木耳)一片雪白無暇,一片淡淡的泛黃,讓學生選擇購買時選哪種?為什么?這樣他就會思考顏色不同的原因。由此可見,將化學知識置于真實情境中,使問題生活化,不僅可以為學生進入知識,并與知識對話鋪設多樣的途徑,感受知識的“親和力”,還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ǘ┮龑W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yǎng)實際應用能力
化學的終極目標是服務于生活。如果教師只簡單的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只會使學生得到暫時的滿足,學生的探究潛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久而久之,也會使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對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及應用后反饋問題的總結,挖掘學生探究潛能,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鐵和鐵的化合物”時,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情境:大家都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削皮后的蘋果顏色就會變銹,誰能知道其中的奧秘呢?而市場上出售的蘋果汁卻保持新鮮顏色呢?雖然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但真正關注過、深入探究過的學生其實并不多。于是筆者又作了適當?shù)奶崾荆篎e2+與Fe3+在溶液中各顯何種顏色,有哪些化學性質?通過這一點撥,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得知:蘋果中的二價鐵離子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三價鐵離子呈黃色,而市場上出售的蘋果汁中常摻入了還原劑(維生素C)。這樣學生學化學,用化學,從化學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提高了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化學素養(yǎng)。
?。ㄈ┗瘜W實驗生活化
過去由于過分強調化學實驗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專業(yè)化,往往把實驗設計的“嚴肅”和“規(guī)范”,實驗內容主要是驗證物質性質、制取幾種常見物質,實驗用品都是化學儀器、化學試劑,學生感覺化學實驗很抽象、距離自己的生活很遠,做起實驗來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且做完就忘。新課標旨在體現(xiàn)化學的應用價值,從自然界到實驗室,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如:溶洞(漳平龍眡洞)形成的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備與成年白酒和烹飪是加料酒和香醋相聯(lián)系、離子檢驗(氯離子)與礦泉水是否為自來水的鑒別相聯(lián)系等等。當然,那些有趣的家庭小實驗也是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良好素材。教師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運用,將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搬到課堂上來,就能使化學實驗鮮活起來,提高學生實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討論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和動手解決問題的特點和優(yōu)點,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要選核心的、基本的內容組織討論。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而且現(xiàn)在班額一般都較大,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所有教學內容都納入討論之中。就化學這門學科而言,單純的化學事實或現(xiàn)象無須討論,所要討論的大多是化學原理、規(guī)律、應用等層面的問題,這需要我們認真分析教材文本后再確定出具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其次,要明確小組成員中的分工與職責。我認為課堂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的組合也很關鍵,就目前的課堂模式看,化學課堂討論主要為即時討論,而并非整堂課的討論,所以大部分老師都會選擇前后桌的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這樣往往會造成小組成員發(fā)展不均,最后影響討論的效果,所以,可以在討論時將個別學生進行調整,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除此之外,對每個小組確定一個小組長,適時進行調控,既能避免有些后進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仍沒有發(fā)言鍛煉的機會,又能避免小組學習活動無組織,盲目性地胡說。
最后,討論中要關愛、照顧后進生,結束后不能忽略學生的情感。課堂討論中對于學習成績一般思維慢一些的,基礎差一些的學生,往往不能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還會誤導教師對學生整體水平的掌握。這就需要教師的特殊關照,也要教育那些思維較快、學得較好的學生,要關愛和尊重、鼓勵自己的同伴。
在化學課堂上對于適合學生討論的題目可以盡可能讓學生來完成,讓他們充分感受課堂討論對他們帶來的益處,這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啟迪,靈感得以突顯,從而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還能提高學生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要正確定位教師在小組討論中的角色
在課堂討論中,教師應做一個合作學習的引導者,一個審時度勢的調控者,一個平等合作的參與者和評價者。主要表現(xiàn)在:
首先,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應領先于學生,深刻于學生。必須從教學內容中有效篩選那些有較大討論價值的問題組織課堂討論。那么什么是有較大討論價值的問題呢?一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二是該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易與其他內容混淆;三是結論具有多元性或爭議性;四是該內容必須處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些教學內容單純依靠教師的講授,學生難以掌握。只有在在討論中激發(fā)思維、形成比較,才能出成果,出新意。
其次,教師對將要進行課堂討論的問題要進行學情預測。教師必須事先把握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可能提出的觀點,并預設相應的解決方案,為適時的點評與調控奠定基礎。在課堂討論前,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囊I,明確問題指向,規(guī)范討論程序,先獨立思考后合作交流。
第一,在討論過程中,合理調控討論的時間和節(jié)奏。有的課堂討論一發(fā)而不可收,一節(jié)課過完了還沒有討論出頭緒,也有的學生剛進入討論狀態(tài)就被老師強行中止。根本不能達到討論的效果。所以如果是即時討論,老師可以規(guī)定時間,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否則會影響到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
第二,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平等地參與討論,并在參與交流中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的見解。其實,在討論的關鍵之處,許多學生都在觀察教師是否有進行評價的跡象。此時,教師不以權威的身份參與討論,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另外,要在巡視中掌握學生在討論中的不同意見、不同的思維方式、爭論的焦點。
第三,在討論接近尾聲時,教師應給予恰當?shù)脑u價。對于學生的評價也應該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而評價的深度不應當僅僅限制于“每個組都做得很好”、“每個組都完成得不錯”等等簡單籠統(tǒng)的評價,而應該對整個小組分工是否精細、合作是否友好、整體參與是否積極,甚至可以對某個小組中表現(xiàn)比較突出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會在無形中增強小組合作的信心以及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對于結論多元化的問題,應特別表彰學生獨到的見解和特別簡捷的表達方式。
五、課堂教學之外
倡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課外探究,將學習延伸到課外。
化學與自然、社會和生活關系密切,化學知識已滲透到社會、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學好化學,僅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不夠的,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的需要,把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聯(lián)系起來,結合日常生活開展一些社會實踐和課外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到工廠、農(nóng)村、社會中去學習參觀。如學習“銅的精煉”一節(jié)時,組織化學興趣小組的學生實地參觀紫金銅業(yè),了解生產(chǎn)過程。聽取工作人員的介紹,了解生產(chǎn)過程中的具體措施,寫出活動報告。這樣,使學生課內所學,課外有用,課外見聞,課內升華。學生不僅拓寬了視野,還增強了社會責任感,認識到化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了解知識的具體應用,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體驗化學學科的價值。
化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將教學目標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使學生更樂于參與教學活動,善于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提升化學素養(yǎng),是讓學生理解化學學科價值的一中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朱春霞讓化學課堂回歸生活化學教與學2011(5)
趙茹麗(云南省師宗縣第三中學655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