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初探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限制,創(chuàng)新,短劇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5-03-23 09:57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646(2015)02-0047-02
2008年課堂教學改革之風刮進了我們的校園,新課改看待課堂獨特又超前的眼光,使我們對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十分向往。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在我校全體老師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下,結合先進的教學方法,總結出了適合自己學校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雙構一二五大課堂。在英語課堂上我一直在堅持摸索與實踐著,嶄新的課堂模式給了學生充分的展示和發(fā)展的空間,為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機會。
一、小組合作是課堂改革的有效載體
課堂模式的構建是以小組為單位,因此小組合作就成為了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有效載體。
改革伊始,我按照異質同組,同質異組的原則將我的班級分成九個小組,每組五至六人。讓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情趣特長的學生成為小組成員,達到能力互補,性別互補,性格互補。隨著小組的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將原來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yōu)椤敖M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
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具體活動中,用心去體驗合作的無窮魅力,用心去感悟集體的偉大力量,使他們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體驗到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自信,經過每節(jié)課反復多次的內心積極體驗,喚醒并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認識到“我真行!”“我并不比別人差!”
小組合作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自主探究,但這并不是說老師可以撒手不管。學生在討論的時侯,老師應該以聽、看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礎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做哪些調整,哪些問題值得全班討論,哪些問題需要老師講解,老師要做出最恰當?shù)倪x擇,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達到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的目的。
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結構是:個體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全班統(tǒng)一交流。也就是說,針對新的知識、新的信息,學生應先獨立思考,在獨立思考中思維的深刻性和獨創(chuàng)性才能得到發(fā)展,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交流后歸納小結并匯報。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評價。另外,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密切關注學困生給他們提供思考、進步的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所帶給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自主學習能力,相信會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最大的財富。
二、課堂就是學生的舞臺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增強口頭表達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關鍵。英語劇本課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場景,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學過的知識,編排一個對話或短劇,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通過這樣的課堂形式,充分發(fā)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投入學習,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溶入到豐富、真實、自然的語境中,讓學生有目的地使用語言進行交際,從而鞏固和加深對語言的掌握。
學生在自編自導的對話、短劇中擔任角色進行表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作意識。這種體驗也能驅動他們更積極愉快地學習、求知和創(chuàng)造。學生自編自導的每一句英語都處在一定的語境中。每一個句子用的是否得體和正確都受語境的限制。因而學生自編自導對話、短劇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如何得體和正確地運用已學知識的過程。
每個對話、短劇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設計對話、短劇的過程中,學生學會與人合作,樂于探究,敢于創(chuàng)新;在表演過程中互相支持,默契配合,才使演出得以成功,共同體會成功的喜悅。高效課堂改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英語劇本課的課堂就是學生展現(xiàn)自己風采的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三、導學案的設計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學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是“指引”。要讓學生明白學什么,怎么學;思考什么,怎么思考;做些什么,怎么做。讓學生學會讀書,初步掌握讀書的方法和一定的思維方式,使學生逐步體驗到“讀”是學會學習的第一需要,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使學生初步養(yǎng)成閱讀習慣。讓學生把讀教材的收獲說出來。
二是“導向”。通過在導學案中設計相關問題來進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fā)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的應作適當?shù)奶崾荆湟砸欢〝?shù)量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問題設計還要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jù)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老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三是“放手”。放開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新的知識。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yōu)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課改的路是漫長的也是艱辛的,在探索的路上我們不僅收獲了成績,也積累了作為教學一線教師最珍貴的教學經驗。我們會繼續(xù)努力地走下去,在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腳踏實地將課堂改革進行到底。
柴曉蕾(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一二五中學校 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