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年級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兒童,入學,膽怯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5-03-23 09:05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646(2015)02-0026-02
在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都很重要,從打好基礎來看,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呢?
一、培養(yǎng)學生大膽發(fā)言,激發(fā)學生說話興趣
剛入學的兒童,由于他們在心理上、生理上的差異,一般容易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膽怯,時時不敢開口說話或少說話;二是話又特別多,課堂上回答問題特別活躍,常常是手舉的高高的,唯恐老師看不見而站起身來,甚至著急的喊起來:“老師,讓我說!”……以上情況,前者教師應多鼓勵他們敢于說話,創(chuàng)造契機,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激情,課堂上的會話應優(yōu)先照顧,不能冷淡漠視。生活上的會話要親切自然,如“家里有幾口人?”“你今天吃什么?”等等。后者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表達欲望”。對“搶答者”不能嚴厲訓斥,既要看到“搶答者”不守課堂秩序、影響預定教程的一面,更應看到他們專心聽講、勇于表達的一面,從而加以引導。總之,教師要面向全體,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都能體驗到表達成功的喜悅,自始自終處于敢說的境界。
二、從簡單的說話開始,逐步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低年級學生思維較為單純,判斷較直觀,在教學中就應注意指導學生說一句完整話,就要從簡單慢慢過度到復雜。
1.指導學生先聽后說。即聽清題目,再說完整話。比如:教師可隨時提問:“誰能重復一下老師剛才說過的話?”“前面那個同學說得非常好,誰能學說一遍?”或聽老師的講解后再復述,看他們講的是否是完整話。
2.指導學生先看后說。它的最初形式是“看圖說話”。它既沒有現(xiàn)成的語言借鑒,也沒有明確的思想,清晰的條理可依傍。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抓住重點、有條理的觀察,指導學生說詞、組句。第一冊在進行拼音教學時,就可啟發(fā)學生看圖說詞組句。如教學“K”這個字母時,老師可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在哪里?干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就出示“河里、一群、小蝌蚪、在、游泳”這幾個詞,再讓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
3.指導學生在讀中學說。語文教材是經過嚴格選擇和組織的書面語言材料,是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的典范。因此,要通過教師的示范和指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讓其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練習將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自己的“口頭”充分表達出來。抓重點詞句、抓語氣、分角色朗讀或是對精彩片段進行背記等都是練習的好形式。
4.引導學生由模仿性過度到創(chuàng)造性。低年級兒童記憶力好,模仿性強,教師在課堂上用語及教態(tài)諸方面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如何使學生把模仿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并在實際生活中創(chuàng)造使用,就應該緊扣生活實際加以指導。如:在教第一冊看圖說話--《做值日》,就可采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時,而且同時引導學生在其生活實際中運用這句式,如:課間活動、勞動、比賽等場面,讓學生進行模仿創(chuàng)造,久而久之,就能使學生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
低年級學生能清楚地說一句完整的話以后,應逐步給予一定的句式或連接詞語的訓練,然后過度到說幾句話,再發(fā)展到能連貫地說清楚一段話,為中、高年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總之,“說話”訓練是集語言、觀察、思維、表達和聽說讀寫及課內、課外于一體的綜合訓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冉江玲(四川省閬中市西山鄉(xiāng)中心學校 637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