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探討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小學語文,審美能力,培養(yǎng)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3-31 19:52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也在面臨變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解讀能力,讓學生能夠從文章主體和細節(jié)出發(fā),讀懂文字下作者隱藏的思想及情感,領悟文章的中的美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語文是一門人文色彩濃厚的學科,在學習中提升學生的美育水平,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能夠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需要讓學生睜開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學生主動解讀文章,理解文章的內涵,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一、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舒適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精神處于放松狀態(tài),讓學生能夠伸出心靈的觸角,感受文章的脈絡,解讀作者的情感訴求。在當代小學語文教材中,故事大多較為簡單,有的講述一個故事,有的描述一位人物,有的刻畫一片風景,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心靈感受文章的美感[1],引導學生進行人物、景物的分析,幫助學生鞏固記憶,感受形象的美感,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可以引入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比如,在《愚公移山》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播放敲擊石頭的背景音樂,結合視頻描述移山之艱難,讓學生理解愚公的堅定意志。學生能夠在工具的敲擊聲中,感受一代代人的付出與拼搏,理解人定勝天的理念。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誦文章,感受愚公移山是一種怎樣的精神,讓學生結合文章,描述在學生眼中愚公的個人形象。教師還可以布置練習,讓學生描述愚公的心理活動,從愚公身上,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二、進行情感滲透
世上不缺少美,但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師可以進行細節(jié)分析,讓學生欣賞文章中的語言美,并在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華麗的辭藻、堆砌的寫作形式,難以觸及學生的心靈,教師可以找出文章中的細節(jié),讓學生深入分析,引導學生發(fā)覺語句中隱藏的感情,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同一個題材,在不同文章中能夠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感,教師可以采用對比教學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將所學知識應用到作文練習當中。
比如,在《詠柳》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詩詞的解讀。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詩人將楊柳比作少女,將垂下的柳枝比作綠色的絲絳,不僅體現(xiàn)出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裊娜,還能夠感受到詩人對于柳樹形象的贊美,體現(xiàn)出柳樹的風韻。而在“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中,使用疑問句的方式,對“綠絲絳”繼續(xù)進行聯(lián)想,回答“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樹立了春風孕育萬物的形象。
三、調動想象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開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美、表達美[2]。教師可以從文章中的留白部分入手,讓學生結合人物形象,對留白部分的內容進行擴展,或是采用想象的方式,結合文章中的語言,感受文章中景物的美感,樹立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我闡述,將自己的想象內容表達出來,深化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采用擴寫的方法,讓學生對文章的留白部分進行填充。
比如,在《鹿角和鹿腿》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調動想象能力。學生能夠從文章的中心思想出發(fā),思考鹿角和鹿腿哪個更重要,有的學生從主題出發(fā),認為鹿腿更重要,有的學生認為鹿角和鹿腿一樣重要,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能夠進行擴寫,描寫故事中鹿的生活,根據(jù)理解的不同,學生寫出的內容也出現(xiàn)了分歧,有的學生寫出了鹿的游山玩水與逃離危險,有的學生寫出了鹿角在求偶、打斗中的作用,讓讀者能夠從不同角度對故事加以理解。
四、開展實踐活動
學生的審美能力受限于學生的大腦思維及人生閱歷,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閱歷。教師可以開展各種類型的活動,如詩朗誦、角色扮演、辯論賽等,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或是展開課外調查活動,如結合“爬山虎的腳”,研究爬山虎在生活中的形態(tài),或是研究“畫楊桃”中的楊桃造型,討論還有沒有同樣類型的事物,能夠從不同角度觀察到不同結果。
比如,在《烏鴉喝水》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其他的喝水方式,有的學生提議“打破瓶子的中部”、“推倒瓶子”、“使用吸管”,教師可以表揚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實驗,驗證烏鴉喝水中填石子的方式是否管用,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可以布置課外擴展活動,讓學生尋找動物使用工具的例子,如“老鷹高空砸烏龜”、“猴子用樹枝吃螞蟻”等,將實踐與審美能力相結合。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進行情感滲透、調動想象能力、開展實踐活動等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郏保荨∶芷湔洌囄鲂W語文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8,8(27):46-47.
?。郏玻荨⊥跽袢A.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19,10(33):8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