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震寧:《閱讀力》與社會閱讀
- 來源:三聯(lián)生活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7-04-20 11:40
“提高閱讀力,不只是傳授一些方法就可以做到的。不可想象,一個過去不愛讀書、較少讀書或者讀書較少有心得的人,只要把一些方法傳授給他,就能使得他迅速成長為有志于進行終身閱讀的飽讀之士。一個閱讀者,對于閱讀的歷史、閱讀的內(nèi)涵及其文化意義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又能掌握閱讀的科學方法,其閱讀力才可能得到較大提高。閱讀力,其實就是教育力、文化力、思想力的一部分,一個人是如此,一個社會更是如此。”
4月11日,“提升閱讀能力推進全民閱讀——聶震寧《閱讀力》出版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作為曾經(jīng)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聶震寧對國內(nèi)出版行業(yè)和社會閱讀有著長達數(shù)十年的觀察和研究。“我做了很多年社會閱讀的研究,但慢慢把重心轉(zhuǎn)移到了‘閱讀力’的研究上。”在這本新書中,聶震寧提出了一個新觀點——閱讀力。他把閱讀能力視作與學習力、創(chuàng)新力、教育力同等重要的能力。對于個人來說,閱讀是一門需要學習和養(yǎng)成的技能,有可以習得的方法和技巧。而對于整個社會而言,閱讀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標準。
“我們正處在或正走向一個全民閱讀的好時代。”聶震寧在書中寫道,社會轉(zhuǎn)型、寫作活躍、出版繁榮等時期常常是誕生偉大作品,民間讀書欲望最強的時候,我們正處于這樣的時期。此時,提升全民“閱讀力”就成了一件亟須解決的社會問題。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您之前一直致力于“社會閱讀”的研究和推廣,為什么現(xiàn)在把重心轉(zhuǎn)移到“閱讀力”上?“閱讀力”指的是什么?
聶震寧:閱讀力和教育力、學習力、創(chuàng)新力一樣,是一個綜合能力,是可以衡量一個族群、一個民族整體水平的標準。閱讀力包含很多方面,一個民族對于閱讀文化怎么理解,閱讀的社會地位如何,閱讀的目的是什么,讀什么,怎么讀……如果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全民的閱讀力就會提升,進而提升的是文化軟實力。閱讀能力也是非常技術性的指標,閱讀是講究方式方法的。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您所說的閱讀力,還是集中在傳統(tǒng)閱讀、紙質(zhì)閱讀上?
聶震寧:是的。我還是認為經(jīng)典是基礎,是打底子的東西,紙質(zhì)書能更好地培養(yǎng)閱讀習慣和提高閱讀能力。但我也主張善待碎片化閱讀,并不完全排斥。
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確,您書中提到的“忙時讀屏,閑時讀書”的觀點還是很開放的。
聶震寧:我是從閱讀史上來分析這件事。碎片化閱讀古已有之。從我們的《論語》,到柏拉圖的《理想國》,以及其他很多古希臘著作,這些都不是系統(tǒng)的書寫,很多都是以對話和演講的形式產(chǎn)生,后人整理、集合后創(chuàng)作出的東西。當時的傳播和理解方式就是碎片化的,但依然有極高的價值。如今,我們在微信公共賬號上讀到一篇美文、一篇深度的報道,也是有意義的。不能一刀切地排斥碎片化閱讀,要辯證地看。
三聯(lián)生活周刊:作為資深的傳統(tǒng)出版人,您如何看待現(xiàn)在大量存在的網(wǎng)絡小說、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這些已經(jīng)是網(wǎng)絡閱讀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聶震寧:網(wǎng)絡小說大多是通俗讀物。中國近代以來,文學一直走兩條路線,一條是精英路線,一條是通俗路線,有“鴛鴦蝴蝶派”,也有追問世道人心的嚴肅文學?,F(xiàn)在我們的閱讀也依然分成這樣兩派。一方面我們主張嚴肅閱讀,讀文學性高的書,讀知識密度高的書;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允許“鴛鴦蝴蝶派”的存在,允許通俗閱讀,純?yōu)橐粫r快感的閱讀。但我在《閱讀力》這本書里也寫到了,歐美嚴肅閱讀的狀況要比我們好很多,這就是整體閱讀品位和閱讀習慣的問題了。通俗閱讀可以存在,但如果是主流就是個問題。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您整本書都在強調(diào)“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這是一個很老生常談的問題,書中提到了很多方法,您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聶震寧:最重要的是家庭閱讀和親子閱讀。社群閱讀是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有效方式,其中家庭閱讀最重要,其后才是校園閱讀、機構閱讀等等。閱讀是很私人的事,我們中國是最有“苦讀”文化,“苦讀書”故事最多的民族。讀以致用太多年了,好像從未從閱讀中找到樂趣,那是因為,千百年來,讀書一直是改變命運的方式,并非由心而生的閱讀興趣。相比之下,讀以致樂更為重要,而這種觀念需要從小養(yǎng)成,從毫無功利的閱讀開始。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如今,好多家長都瘋狂地給孩子買繪本,成百上千本地買,這對培養(yǎng)閱讀習慣有益處嗎?
聶震寧:當然是有很大的好處,但現(xiàn)在這種風氣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對于這個問題,我和幼兒園的一個園長認真交流過。她的意見是,事實上,相較于大量閱讀新東西,孩子更喜歡重復閱讀,聽同一個故事。每一次重新閱讀和聽故事,他們都能從中有新發(fā)現(xiàn)。反復讀經(jīng)典故事,可以幫孩子保持非常好的辨析能力,保護他們的品位。如果不停地、不加有效辨別地讀大量故事和繪本,這反而會破壞孩子的食欲,破壞他們的文化味蕾。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孩子從讀圖、讀繪本過渡到純文字閱讀的年紀太晚了,遠遠晚于歐美兒童。很多孩子小學三四年級還只讀繪本和漫畫,這樣閱讀能力就很難得到提高。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您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期間策劃出版了《哈利·波特》中文版,這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您也常說,在中國的兒童閱讀上,《哈利·波特》是劃時代的,為什么這么說?
聶震寧:首先,我們肯定了《哈利·波特》的文學價值,沒有把它當成普通的通俗讀物來對待。1999年前后,國內(nèi)的兒童圖書市場基本只有傳統(tǒng)的名著,《格列夫游記》《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等,本土的讀物也很乏味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對中國讀者來說很新鮮、有趣。在當時,出版這樣的兒童讀物其實是很有風險的,因為涉及魔法這類內(nèi)容,但好在它最終順利出版了。1999年也是國務院決定從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變的節(jié)點,《哈利·波特》的出版帶來了一個新氣象,從那之后,各種國外的兒童讀物才開始大量引入中國。這套書改變了國內(nèi)兒童讀者和家長的閱讀口味,他們的審美變得更國際化,更緊跟時代。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您在書中也強調(diào)提升“閱讀力”公共引導很重要,“名人領讀”很重要。當下,我們似乎迎來了這個好契機。“朗讀者”“見字如面”等電視節(jié)目很火,這會有助于提高全民閱讀的熱情嗎?
聶震寧:它會引領一個風氣,但實質(zhì)性作用不一定很大。我們以前也有很多全民閱讀的倡導活動,孩子、年輕人被聚在一起,誦讀一些詩詞,然后回到學校該干嗎干嗎。閱讀歸根結(jié)底是私人化的事情,如果沒有家庭閱讀、校園閱讀的引導,這種全民閱讀活動不過是一個短暫的景象,一個熱鬧,成年人的一個秀??赐?ldquo;朗讀者”你還是要實實在在地翻開書才行。
記者 宋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