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及其落實措施、效果研究
- 來源:中國教師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在校時間,活動項目,效果評估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1-12 11:22
王笑笑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實驗幼教集團杏莊園區(qū) 317200
【摘 要】“雙減”政策主要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國家的大政方針。如何切實減輕學習壓力,又防止學習素質能力下降,甚至出現空余時間沉迷手游和不良交往等狀況。我們必須針對學生在校的時間進行科學合理設置,針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設計、開展不同的興趣項目和團隊活動,合理分流學習時間和活動時間,并通過各項活動促進學生團隊意識和人際情感,讓身體和心理素質得到更好發(fā)展。
【關鍵詞】現狀分析;在校時間;活動項目;效果評估
雙減政策的實施能有效降低家長和學生對文化學習的功利性和焦慮性,避免“學習為高分,高分為名校,名校為工作”的單一人生目的,避免“唯分數論”的過度內卷。若雙減政策能科學有效落地,必然能讓學習回歸部分基礎功能,即學習不僅是“考試分數”,還包括提升身體和心理素質、良好認知和掌握技能、豐富情感和適應社會。但如何有效實施“雙減”,一方面,社會層面要克服“唯文憑論”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在義務教育階段,必須有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引導。
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雙減”政策后的現狀分析
實施“雙減”政策后,學生現狀主要有以下情況:
1.課外補課由集中化變?yōu)樗槠?。原先公開以提升學習成績?yōu)槟康牡臋C構和老師補課,變的隱蔽和零碎。當學校作業(yè)量減少后,周末和課后時間,部分家長仍為學生尋找補課途徑。包括上門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私教、家長自己對子女的輔導、少數輔導機構和老師招收的小班化隱蔽輔導等。這樣導致有補課渠道的與缺乏補課渠道的學生在學習成績上會出現更加顯著的差異。
2.學習任務減少后空余時間的自由化。學生學習壓力減輕后,部分家長和學生不懂如何合理安排和科學利用空余時間,由于家長自身能力薄弱,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監(jiān)管和引導,空出的時間,學生以看電視、玩手游等方式進行消耗,不能進行有效利用,更加自由散漫,無法實現“雙減”的政策意義。
3.經濟能力不同導致的課外能力成長的差異化。有經濟能力的家庭會充分利用“雙減”后的時間精力,讓學生參加各種素質才能的培訓班,例如電腦編程、音樂舞蹈、演講主持、美術棋類等,而經濟薄弱或缺乏意識的學生缺乏此類參與機會,導致雙減后學生素質技能的明顯差異。
二、充分利用在校時間,切實實現“雙減”政策效果的對策
“雙減”減的是學生“唯分數論”的學習壓力,增的是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目標。要實現教育成長公平,減少“高分低能”或“精致的利己主義”的學生群體狀態(tài),就必須合理安排在校時間,充分發(fā)揮學校綜合育人平臺作用,開展除成績學習之外的素質能力培養(yǎng)活動。
(一)合理安排在校時間,加強體育鍛煉。
雙減之后,要適當增加學生的身體鍛煉時間。下午文化課結束后,由各班統(tǒng)一組織身體鍛煉活動,組織球類技能、跑跳能力、柔韌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的鍛煉項目,充分利用學校的場地、器材和師資力量,根據不同年級和客觀實際,合理安排學生群體性體育鍛煉項目。這樣既避免學生因“雙減”后的散漫和無聊狀態(tài),又能消耗學生的好動精力,起到鍛煉身體素質的良好作用。
?。ǘ┖侠黹_展群體項目,提升興趣技能。
1.合理設計群體項目,根據學生興趣,分類活動。各地方和學??梢越Y合當地實際,開展興趣活動項目。除文化學習外,學校應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與體育鍛煉交叉進行。社團活動項目應根據學生年級段設計安排,例如7-9年級可以結合中國傳統(tǒng)非遺設置社團活動項目,例如刺繡、編織、剪紙、泥塑等傳統(tǒng)項目。也可以開展電腦編程、電子拼裝、書法魔方、街舞音樂等當代項目。還可以結合“劇本殺”、“狼人殺”等當下角色游戲來組織相應的社團活動。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開展“跳皮筋”、“滾鐵圈”、“踢毽子”等趣味性社團活動。通過學生群體性的社團活動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素質能力提升,并增進師生內部情感。
2.培養(yǎng)社團活動帶隊教師,加快對應師資力量培養(yǎng)。“雙減”不能簡單的“作業(yè)減”,而是切實的“能力加”。要實現“雙減”的政策效果,就必須加強教師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要培養(yǎng)教師除文化教學能力之外的綜合素質能力。例如社團活動的組織能力和社團活動的“一技之長”等。除了以教師為引導的社團活動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輪流組織社團活動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輪值模式。從而既通過社團活動提升學生和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升學生的自我組織管理能力。2.3引入社會機構和力量參與學生社團活動。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梢砸龑У谌缴鐣α?,以政府采購或社會志愿力量來設計社團活動項目,例如人工智能編程、美學聲樂、街舞滑板等專業(yè)技術要求高的項目,可以引進社會培訓機構和師資力量來開展學生社團活動,讓學生的素質能力提升有統(tǒng)一的提升平臺,以興趣為引導,避免因家庭經濟差異導致學生產生素質技能差異。
結束語
“雙減”既要做好“唯分數論”的學習壓力的減法,更要做好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加法。“雙減”絕不是單純減少學習時間和學習壓力后的放任自流,而應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共同配合的主動作為。統(tǒng)一組織課后體育鍛煉和學生社團活動,輪流間隔開展,并建立恰當的考評機制。通過身體素質進步和興趣技能提升,從而達到教師不僅僅是“教分數”,學生不僅僅是“考分數”的社會效應。避免出現既無法提升成績,又不能增加素質的新增空余時間的失管散漫狀態(tài)。又要防止僅憑家庭各自經濟能力狀態(tài)下的放任自流,并因此出現的學生素質群體差異。只有通過合理恰當的社團活動和集體鍛煉,合理分配學生時間,才能進一步避免課余時間依舊被各種更加隱蔽的課外輔導所占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