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語文引導課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語文,引導課,疏導課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16:44
由于初高中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能力要求、教和學的方法等不同,學生到高中后往往要有一段時間適應。能否快速適應、入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更有甚者,由于沒能快速適應,敗在起點,導致不會學、不愿學現(xiàn)象的發(fā)生,摧毀了高中語文學習的信心。為使學生早入門、早適應、早提高,在接手一個新班時,當務之急是上好引導課,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明確初高中的不同,引導他們探討學法,調適心理,自主、自律地學習。從理論上來說,明確做好做某件事的意義、方法、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手段時,人們才更容易做好這件事。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因此,要上好語文引導課。該如何上好引導課呢?我認為語文引導課主要要上好三方面的內容:即信息疏導,學法引導,心理調適。
一、信息疏導課
主要包括三個板塊:
?。保寣W生明白語文學習的特點,初高中教學目的、能力要求、學習意義的不同,轉變思維定勢。首先要回顧初中語文學習,明確語文千頭萬緒,無處不在,像霧像雨又像風,需要勤于積累、積少成多的特點,知道這正是其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地方。高中語文也是如此。此外,讓學生明確高中更重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以已知解決未知的遷移能力。高中學習依然需要積累、需要多讀多寫,但閱讀、寫作、語言基礎知識運用等都比初中要求高。整個三年的訓練序列要讓學生了解,訓練要求要讓學生明確。
?。玻私庑抡n程理論、樹立大語文觀,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使教師和學生的視野和思想得以融合。據(jù)新教學大綱,高中語文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guī)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常鞔_高考要求,有面有點,動態(tài)把握。高考和中考在考核板塊、能力要求上有很大不同,有些考點課本表面上并沒涉及,考試內容和課本關系不象初中那樣關系密切,以致有的學生認為高中語文課本學起來沒用。所以,我們要把兩者的不同講清楚,讓學生循序漸進、厚積薄發(fā)。信息疏導課上成功了,教學過程就更容易溝通了,學法引導課就有了基礎。
二、學法引導課
主要引導學生研究如何學的問題,探討科學的學習規(guī)律和方法。
語文能力主要是習得和學得的,研究“習”和 “學”的方法特別重要。由于語文學科的復雜性,我們既需要和學生一起探討語文學習中的一般的規(guī)律,也需要人為地把語文按板塊分成幾個部分分別探究其不同規(guī)律和學法。語文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是,要養(yǎng)成日積月累、廣泛閱讀、勤于寫作的好習慣,要舉一反三,跳躍發(fā)展。我們還要具體引導學生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聽課的方法、討論的方法、早晚自習的方法、復習應考的方法和閱讀的方法、寫作的方法、演講的方法等語文實踐的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引導學生研究學法,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比教師研究教法更重要。
三、心理調適課
主要由教師根據(jù)掌握的學生語文學習心理以及具體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來幫助和引導學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傾向,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尋求語文教學效率的最高化和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學生對語文的情感、興趣、態(tài)度,學生的性格、意志,聽課、寫作、說話朗讀、語文測試心理等等,教師都應掌握。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捕捉教育契機,調節(jié)、鍛煉學生心理,使他們熱愛語文,永遠以高昂的精神狀態(tài)學習語文。方法比知識重要,狀態(tài)比方法重要。當學生以一種癡迷、高昂、執(zhí)著、上進的狀態(tài)學習語文時,他就會主動探索方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某種意義上講,聽語文課應是學生的享受。心理調適課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心理調適,逐漸使學生能夠自我調適。
上好語文引導課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引導課應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靈活運用。
2.要注意愛心滲透,不可空洞說教。
?。常檬聦嵰龑?、教育學生。
?。矗驖u進,不可操之過急。
只要教師在課堂上,能常常結合具體內容引導學法、調適心理。利用周記讓學生不斷總結、優(yōu)化學習方法。必然會為學生的語文學習開個好頭,養(yǎng)成好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