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約定 一路同行--“和大人一起讀”的教學策略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小學,語文,教材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15:01
一年級的新生使用的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其教材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語文園地》中新設(shè)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大人”一詞引起了我的思考:這個“大人”指的是誰?是作為孩子老師的我們、是父母,還是孩子身邊的其他成年人?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讀,而要“和大人一起讀”?“和大人一起讀”,到底該如何“一起讀?”……種種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我也深切地感受到我們的語文越來越重視讀了,語文知識包羅萬象,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如果只滿足與語文課堂上的學習自然是不夠的,語文的學習不僅要“三分課內(nèi)、七分課外”更要借助于孩子周圍的一切力量,博采眾長為孩子的語文學習服務(wù)。基于此我豁然開朗,部編版教材新理念之一是要拓展學習資源,聚焦身邊的軟環(huán)境,讓身邊的大人:老師、父母、身邊關(guān)注孩子成長的其他成年人,甚至是孩子的哥哥姐姐,學校高年級的同學等,都能成為孩子的老師,這個“和大人一起讀”也讓我想到了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rdquo;,它讓我們的視角更開放了,學好語文要“讀”占鰲頭,遇到困難找身邊的大人即可!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給教師的建議》里指出:“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yǎng),那么不管教師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家庭智力生活背景,即書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于學齡前,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智力生活的狀況。”這些話語都讓我們認識到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同時也讓家長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我對整冊教材做了一個梳理,上冊有八個《語文園地》。每個語文園地,都有一個“和大人一起讀”。其中的文章,兒歌、童謠類四篇:《誰會飛》《小兔子乖乖》《剪窗花》《春節(jié)童謠》;故事童話類四篇:《小鳥念書》《小松鼠找花生》《拔蘿卜》《猴子撈月亮》。這些閱讀材料,充滿童真童趣,具有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好 “食材”。我認識到:如果只讀書上的閱讀材料,顯然不夠,我們還要堅持每天誦讀。要讓學生從課內(nèi)閱讀走向課外閱讀,閱讀不再是等到學生認識了大量的漢字以后才起步,而是一入學就引導學生去關(guān)注閱讀,學習閱讀。經(jīng)過閱讀環(huán)境的浸潤,慢慢走向自主閱讀。時間慢慢流逝,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開始第二本書的誦讀,在“和大人一起讀”的路上我們一路付出,也一路收獲。
一、成立“日不間斷誦讀群”。
家長們對老師是極其信任的,他們迫切希望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讓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讀書的習慣。家長熱情很高,同時也提了很多建設(shè)性的意見和建議:包括我們商量專門成立了 “日不間斷誦讀群”,我們商量著制定了每日誦讀的內(nèi)容,由家長每日發(fā)到群里,班里有五十個孩子為了讓同學們在“和大人一起讀”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我們每日有家長負責匯總誦讀情況,孩子的誦讀要有聽眾意識,要能認真對待,我們又請同桌的家長互相點評孩子的誦讀,我們一個月匯總一次誦讀考勤,一個月內(nèi)能克服困難全勤誦讀的同學,我們會頒發(fā) “誦讀全勤小明星”喜報,在班級內(nèi)予以表彰,效果非常好。家長工作繁忙但都能抽出時間認真傾聽,用心點評。
二、攙扶是暖,鼓勵是愛
老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簡直就是自然規(guī)律,還記去年九月接個幾個求助電話,內(nèi)容相同都是反映孩子朗讀兒歌和童謠就像在啃一塊難啃的骨頭,總覺得啃不下來,想放棄,該怎么辦?我也是抓住 “和大人一起讀”這個主題,讓家長充分發(fā)揮“大人的”能動性,攙扶著孩子在朗讀的路上,邁出第一步,哪怕跌跌撞撞,也要鼓勵。我和家長示范讀,帶著孩子來讀,還錄音讓孩子反復(fù)聽,邊聽邊試讀等練習的成熟了再往誦讀群里傳語音。同時我也發(fā)揮“大人” 的作用我下載了“為你誦讀”軟件把孩子們要誦讀的兒歌、童謠配上音樂提前錄制好,然后分享到誦讀群中,孩子都有向師性,會認真傾聽,反復(fù)琢磨,慢慢地孩子越發(fā)喜歡上了和大人一起讀,每天和大人一起讀已經(jīng)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剛開始,是老師讀,學生學著讀;到后面,是大人做示范,有人孩子跟著讀;再后來,是心里先默讀,自己練習讀。曾幾何時,每天都要反復(fù)重發(fā),每篇都要多次糾正,但總還平順、日有精進,偶遇表揚,更是樂不可支。
三、展示積累,互相推薦
持續(xù)進行“和大人一起讀”閱讀興趣的保持需要持續(xù)的鼓勵和激發(fā),如果能夠為孩子搭建更廣闊的展示平臺,讓他們品味到讀書的樂趣,這樣的讀書會更持久,更有效。我們舉辦的各種活動適時推薦出朗讀優(yōu)秀的孩子在班級、校級的舞臺上嶄露頭角。上臺的同學們毫不怠慢,精心準備,有的同學從普通話入手,每天練習朗讀,并請同學與家人一同幫助自己說標準的普通話;有的同學從表演入手,每天在鏡子前練習,并請家人共同琢磨表情、練習動作;還有的同學從故事的內(nèi)容選材入手,不斷地和爸爸媽媽翻閱書籍與上網(wǎng)查閱,力求找到既有意義又適合一年級學生的故事。認真的付出獲得的是認可的回報,投入的表演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對同學們來說是一次鍛煉能力展示風采的平臺;這樣的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培養(yǎng)了同學們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和對故事、詩歌等文學作品的欣賞理解能力……真可謂是益處多多。
四、一路同行,漸入佳境
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們發(fā)現(xiàn),大凡是文理兼修、學習輕松的學生,都是在小學階段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課外書籍有著濃厚興趣的人。人的大腦好比待墾的荒地,廣泛的高品位的閱讀,使它成為沃土,只有在這樣的沃野里,才有可能長出參天的智慧之樹,結(jié)出豐碩的知識之果;局限于教材的人,他的精神世界無疑是貧瘠的鹽堿地。即便現(xiàn)在的成績很理想,我們也不敢對他的將來樂觀。這樣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到家長心中,孩子們家長們對閱讀、對“和大人一起讀”雖然已經(jīng)持續(xù)進行了好幾個月但大家仍舊保持著高漲的熱情,家長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識字熱情高了,現(xiàn)在不等不靠,回到家就開始讀起書來;孩子認識的字越來越多,性格也改變了,孩子以前在一些場合都不自信,現(xiàn)在不怯場了,越來越合群、越來越大方了,普通話也越來越標準……“和大人一起讀”特別好的一點是:在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了愛的回流,得到了上行(大人)的持久動力。因為孩子知道,無論學習艱難還是輕松,坎坷還是順利,和他(她)走在一起,歡樂辛苦在一起的,是他(她)最親的人。當然,還有老師。“和大人一起讀”讀的不僅僅是書,更重要的是,把家長的陪伴化為實際行動,讓孩子在學習的路上,不再覺得孤單,不再覺得學習目標高不可攀,不再覺得學習是件辛苦和枯燥的過程,孩子也能從我的誦讀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當然,僅僅是在誦讀群里“和孩子一起讀”,還是有些單薄了。我們作為身邊的大人也陪伴在孩子的身邊,讀自己喜歡的書,并適時地向孩子推薦和介紹適合學生閱讀的內(nèi)容,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閱讀更多書籍的興趣。而且,這種陪伴,是另一種意義上的 “和大人一起讀”,這里的“讀”,不僅僅是讀書,而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
事實上,這種陪伴,已經(jīng)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 “和大人一起讀”,我們的家長是在幫助孩子推開一扇扇大門,幫孩子把眼界放的更寬廣,夯實閱讀能力,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和大人一起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孩子學習閱讀的過程。孩子由最初的害怕讀,到慢慢參與閱讀,直至最后完全自主閱讀,這個“一起讀”的過程,對于每個孩子來說,歷時不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只要大人始終和孩子在一起閱讀,孩子對圖書、對語言、對文字產(chǎn)生親密感,那是遲早的事。這,是我們大人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了。讓我們用愛約定,一路同行!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讀”,與孩子共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