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隔代教育對孩子性格養(yǎng)成的弊端及策略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隔代教育,性格養(yǎng)成,弊端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0-12-28 11:01
【摘 要】 隔代教育在當今社會已屢見不鮮,它是社會的必然產物,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在它發(fā)揮作用的同時,又存在著嚴重的弊端。對隔代教育對孩子良好性格養(yǎng)成的負面影響加以探討,并提出相關建議,希望提高隔代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
一、隔代教育的概念及產生的原因
所謂隔代教育,它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些年輕家長迫于生活的壓力及諸多因素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照料等方面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yǎng)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早出晚歸或者遠走他鄉(xiāng),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將他們的子女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接受“隔代教育”。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速的今天,勞動力流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農村城鎮(zhèn)化加快建設,“留守兒童”也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在現行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下,隔代教育將長期存在。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弊端
每個時代成長的人都帶有每個時代的烙印,所以老年人的觀念、文化素養(yǎng)、教育方式等都與當代社會的發(fā)展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別,對孫輩難免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ㄒ唬┙逃呶幕瘜W歷低,思想觀念落后
祖輩們雖然經驗豐富,但是他們的世界觀形成于幾十年以前,與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存在某些差異,而且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相對簡單一些,所以他們的思想觀念有些落后、保守。隔代教育的祖輩大多只能盡看管之責,難以承擔教育的任務。即使對孫輩進行一些知識教育,也多數是內容陳舊、缺乏科學性、甚至有時候是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因此,祖輩對孩子的教育內容及方法與時代脫節(jié),耽誤了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不易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ǘ┻^分溺愛和放縱,使幼兒過于“自我中心”
多數老人對孩子的過度溺愛,處處遷就。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時,大多的采取順從、將就等處理方式和態(tài)度來對其滿足,孩子長期不合理要求得到滿足,無法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即使當父母想方設法要使孩子糾正自己的錯誤,但老人在此時就起著保護傘的作用,祖輩的溺愛使孩子有恃無恐,此時已為時過晚。長期如此使孩子變的任性,產生“自我中心”的意識,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孩子是非不分,形成錯誤的是非觀點甚至出現扭曲的價值觀。
?。ㄈ┻^多的包辦代替,阻礙孩子獨立能力的發(fā)展
孩子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已經初步具備了生活獨立能力,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帶,自己走路或爬樓梯,雖然有時候會需要成人的幫助。然而現實是,成人不管孩子是否能自己獨立的完成一些事情,往往會直接替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而祖輩包辦代替的比率明顯高于父輩。祖輩包辦代替這種的做法,錯過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期,導致了孩子遇難而退。久而久之,會形成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獨立性、意志薄弱的特點,將來很難適應社會環(huán)境。
?。ㄋ模┿郎绾⒆拥暮闷嫘暮蛣?chuàng)新精神
老人易受傳統(tǒng)的束縛,接受新生事物比較慢,教育及養(yǎng)育觀念相對滯后,多年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變。他們希望孩子成為他們所認知的“乖巧、聽話、懂事”,不善于運用科學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很少讓孩子自由地探索。對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的“搗亂”、“破壞”等具有冒險和創(chuàng)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以他們的價值觀加以阻止。試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開拓創(chuàng)新的性格呢?
?。ㄎ澹е潞⒆右曇蔼M小,心理老化
孩子與祖輩們朝夕相處,長期處于老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扼殺了小孩原有的本性,外出活動少,一方面運動量小,身體缺乏鍛煉,對于小孩的身體發(fā)育不利;另一方面接觸的人和新鮮事物也少,可能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活力,不敢面對生人。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心胸狹隘、固執(zhí)、退縮、心理老年化等等。
三、對隔代教育的策略
綜上所述,隔代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因此,隔代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非常迫切的課題。
第一,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態(tài)度,不管多么忙,應盡量多抽時間陪陪孩子,把孩子的教育權、撫養(yǎng)權不能給祖輩家長。
第二,祖輩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盡量要用現代科學知識撫養(yǎng)教育孩子。
第三,祖輩要理性地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要愛的適度,正確的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四,祖輩和孩子的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思想認識應該統(tǒng)一,統(tǒng)一認識,擇善施教。
第五,祖輩要學會正確對待孩子的好奇心,要學會運用科學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要讓兒童有原則性的自由地探索。
中國是世界上在“隔代教育”的存在現象比較嚴重的國家。據調查顯示,在我國城鎮(zhèn)有近五成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家長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隔代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年輕的父母在生活、學習、工作壓力下,該如何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如何看待中國的隔代教育,長遠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盤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性格發(fā)展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弊,在發(fā)揮其教育優(yōu)勢的同時,認真克服種種負面影響,使孩子現有的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進,使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