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審理室 紀委監(jiān)委里的“法律顧問”
- 來源:廉政瞭望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案件審理室,紀委監(jiān)委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8-05-24 14:16
省紀委監(jiān)委的工作人員,上班時男性著裝以夾克衫居多,女性穿著也是樸素大方。然而當廉政瞭望記者走進案件審理室(以下簡稱‘審理室’)的辦公室,卻變換了一種風景——男性幾乎全部西服革履,領口系著領帶,女性紛紛穿著干練的職業(yè)裝。他們的辦公桌上,書柜內,擺放著各種法學書籍。
當廉政瞭望記者說出這番觀感后,擁有法學博士學歷的審理室副主任楊寧笑著說:“著裝上的差別平常倒沒注意,但審理室的確應當成為機關中對法律掌握最熟練的部門。這是由我們的工作性質決定的。打個比方來說,大企業(yè)有法務部,還有法律顧問,審理室做的事情與法律顧問有些類似。”
與此相佐證的是,如今審理室一共16人,其中兩人是博士,有12人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
“案件辦得怎么樣,審理是最后一關”
審理室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對省紀委監(jiān)委調查的案件進行審核把關。審查調查過程是否規(guī)范,適用黨紀黨規(guī)、法律法規(guī)是否準確,都要嚴格檢驗一遍。在執(zhí)紀審查過程中,一個案件能否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案件審理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從事案件審理工作的人,常年和枯燥的案卷材料為伴,與凝結在文字中的正邪較量為伍,隱于幕后,工作繁雜辛苦。
“案件到底辦得怎么樣,審理是最后一關。要出‘正品’,不能出‘次品’。”楊寧介紹,力求案件審理客觀公正、不偏不倚。
審理室要嚴把“三關”:事實證據關、定性處理關、程序手續(xù)關。審理室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前年在對一名正廳級官員違紀違法案件進行審理時,他們就發(fā)現(xiàn)有幾項證據需要補充加強。辦案人員接受了他們的意見,而補充加強的證據,在日后的庭審量刑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近年來反腐力度不斷加大,紀委查辦的案件大幅增加,尤其監(jiān)察體制改革后,監(jiān)督范圍增加,工作流程改變,工作量更是成倍擴張。有一個細節(jié)可做佐證——在此輪監(jiān)察體制改革中,省紀委監(jiān)委各室中唯一增設了處的,只有審理室,而且一下設了三個處,分別是綜合處、審理一處、審理二處。
“工作量明顯加大,盡管設了三個處,人員增加了一倍,但所有人依舊處于滿負荷狀態(tài)。”楊寧說,審理室不僅是事后把關,許多時候還要提前介入。采訪當天下午三點,楊寧就要率領審理室8名同事趕往留置場所,提前介入幾起職務犯罪案件的相關審理工作。
標準提高
監(jiān)察體制改革中,審理涉嫌職務犯罪案件是審理工作中最明顯的變化。改革前對違紀人員的處分是以“處分條例”為準繩,確定違紀點位。對于需要移送檢察院的案件,使用的是“紀檢監(jiān)察機關案件質量標準”,是否符合司法標準,還有檢察機關工作人員把關,最后,還會轉換成檢察機關的案卷。而在改革后,監(jiān)委從調查階段到審理階段,都要使用法律條款,以監(jiān)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為標準來審核證據鏈條與犯罪構成,所有的要素都需要符合監(jiān)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的標準。
審理室如今的16人中,有8人是由檢察院轉隸而來,王充便是其中之一。他告訴廉政瞭望記者,在此輪改革中,無論轉隸人員還是原來在紀委工作的人員,都面臨角色的調整。
王充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變化,比如,調查過程中的證據效力也發(fā)生了改變。之前紀委的黨內調查,所取得的證據并不具有司法效力,需要檢察院重新取證。改革后,監(jiān)委的調查證據,是要直接拿上法庭的。王充說:“對證據的要求高了,我們進行審核把關的標準必然也要提高。”
黨性與法律素養(yǎng)同樣重要
審理室的職責中,還有一項是對受處分人員進行回訪教育。如果說審核把關是曉之以理,回訪教育就是動之以情。因此,楊寧認為:“沒有專業(yè)法律素養(yǎng),做不好審理工作;沒有堅強的黨性,也做不好審理工作。”
楊寧說,我們黨的方針始終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對于一些受處分的干部,并非一紙決定書下去,就不聞不問,而是要帶著感情去工作,讓對方感覺到,組織并沒有放棄他。
楊寧舉了一個例子,幾年前,省紀委處理了一名處級干部,當時,組織部門正對這名干部進行考察,打算提拔到更重要崗位。處理決定作出后,提拔的事自然作罷,對方一度情緒消沉。審理室的同志多次去到當?shù)?,與被處分對象交流談心。很快,這名干部振作起精神,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業(yè)績。
而且,因為工作扎實,受到當?shù)馗刹咳罕娖毡檎J可,這名干部近來又被納入組織視野,成為擬提拔的考察對象。楊寧說,看著一名干部倒下去,心中難免會有惋惜。看到一名犯過錯誤的干部改正錯誤,更多的一種欣慰,感覺把病醫(yī)好了,把人救回來了。“一個紀檢人要有俠骨,也要有柔情。”
文/本刊記者 龍在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