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統(tǒng)領下小學語文融合教學研究
- 來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課外閱讀,小學語文,素質教育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3-07-28 12:45
陳 丹
東莞市清溪聯(lián)升小學
摘 要: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教育改革,尤其是對小學基礎教育的改革力度不斷擴大。“雙減”“新課標”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其中小學語文單元融合教學工作正在持續(xù)推進,對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進行適當優(yōu)化,極大地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素質教育
引 言
單元統(tǒng)領下小學語文教學結構發(fā)生變化,由傳統(tǒng)課文為教學單位的方式向單元整體教學單位轉變。語文教師在講解時,會主動穿插不同課文的內容。圍繞一個中心思想進行講解。甚至在一個單元中的課文,在情節(jié)內容上會有交叉,在教學時靈活多變,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1 單元統(tǒng)領對小學語文融合教學的促進作用
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國小學語文的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得到一定改變,學校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使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得到重建,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語文教師以整個單元為主體,對課文進行設計融合,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單元統(tǒng)領式語文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教育主題的理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教師以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梳理思維,對學生的思維建設有著積極作用。語文教師以該單元所蘊含的主題思想進行設計,對課文的題材,主題,語言技巧進行分類,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外,教師將整個單元的教學資源進行整理,切實發(fā)揮單元統(tǒng)領融合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2 單元統(tǒng)領下小學語文融合教學分析
2.1 引導學生展開主題探討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小學語文教育采用單元統(tǒng)領式方法進行語文課文的教學。教師針對小學語文的單元內容進行設計,以合適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主題討論,加深對語文課文的理解。例如,在某小學五年級語文課堂上,教師正在講授第七單元課文。該單元課文主要表達勿忘國恥,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布置任務,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對該單元的課文的主旨意義進行分析。話題教育的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與該單元內容相關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對該單元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學生通過《圓明園的毀滅》《狼牙山五壯士》等進行分析,教師對故事背景進行適當講解,輔助學生閱讀。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逐漸向更深層次挖掘,有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發(fā)展。教師根據該單元文章設置“我所理解的愛國主義”話題,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學生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對愛國主義產生獨特的理解。教師對學生的探討結果進行總結評價,使學生對單元統(tǒng)領式教學方法更加了解。
2.2 結合課內外閱讀教學
新課標小學教材的應用較為常見,對學生的教育作用較為明顯。但教材內容有限,需要適當結合課外讀物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例如,在某小學教育中,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讀物與每單元主題思想一致,并在寒暑假開學后進行反饋。教師會在講解每單元內容前,要求學生進行讀后感分享。在教師的作業(yè)設置下,學生在寒暑假對課外讀物進行閱讀,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在閱讀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積極影響。該教師在新單元講解時,會適當引申課外知識,例如,在第二單元古詩文教學中,結合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對其課外作品進行欣賞。作品賞析方式與學習課內作品一致,并要求假期學習該作品的學生進行分享,提升其語感。該語文教師為拓展學生的視野,經常布置課外閱讀的作業(yè)。課文中涉及傳統(tǒng)節(jié)日與節(jié)氣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及時查找并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3 掌握學生學習狀況
為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要求學生對下單元課文進行預習,以便于次日的學習能跟上教師的進度。由于單元統(tǒng)領下語文教學的進度較快,涉及的知識面較多。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缺少充分的預習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差,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嚴格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充分串聯(lián)該單元的知識內容。例如,某小學教師講授教材的第八單元時,長篇課文較多,內容較為復雜,缺少預習的學生無法跟上課程。教師在單元開題的第一堂課前,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檢查,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隨機提問一名學生,要求其講述該單元第二篇文章《開國大典》的主要內容。教師根據學生的描述,對其掌握情況產生了解。為體現(xiàn)抽查的科學性,且不浪費課堂時間,教師分別對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進行抽查,對其預習效果進行了解。在家長的配合下,學生的課文預習效果較好,對優(yōu)良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有較大幫助。而該單元課文講述完成后,學生的及時復習也較為重要。學生會不僅要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還要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充分復習,溫故知新方為始終[1]。
2.4 優(yōu)化教師教學方法
在單元統(tǒng)領下,語文教師進行觀念更新與教材梳理,針對單元內容不同,教學方法也不同。例如,教師在講授新單元時,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展開教學,對語文教學的融合有著積極的作用。第一,將課文整體導入到教學計劃中,教師幫助學生建立整體思維,對其能力的提升有著較大幫助。第二,課后生字的學習,此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自行學習,教師通過系統(tǒng)地檢查即可。第三,設置問題引發(fā)深思,該環(huán)節(jié)對教師能力有著較高要求。教師通過自身能力進行問題的設置,學生則根據問題進行思考與回答。教師要求學生對《狼牙山五壯士》《最后一分鐘》《難忘的一課》三篇課文進行比較,將其相似點與不同點進行分析。學生在故事內容與表達方式上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教師則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2]。
結 論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單元統(tǒng)領對小學語文融合教學的促進作用展開分析,詳細描述單元統(tǒng)領式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并采取引導學生展開主題探討,結合課內外閱讀教學,把控學生學習狀況,優(yōu)化教師教學方法等方式,提高小學語文融合教學的水平,為小學教育的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沈麗瑩. 學習共同體視域下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的研究 [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1-3.
[2] 周紅娟.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J]. 語文教學通訊· D 刊( 學術刊),2023,(02):62-64.
作者簡介:陳丹 ;女;1997.05;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 ;漢族;本科;研究方向:利用新課標融入語文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