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電商 混戰(zhàn)紛爭
- 來源:中國連鎖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母嬰電商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7-08-26 14:55
“燒錢買流量、打價格戰(zhàn)、巨額虧損、高頻次融資”,僅兩年多時間,母嬰電商行業(yè)就從“藍海”殺成了“紅海”。
價格戰(zhàn):標品幾乎不賺錢
在這兩年的風口期間誕生了很多母嬰電商平臺,再加上外國母嬰電商的涌入,母嬰行業(yè)陷入了無休止的價格戰(zhàn)。
來自第三方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母嬰電商中,阿里、淘寶和京東的母嬰品類占到市場份額的70%,其它獨立母嬰平臺有140家。
100多家電商平臺搶占母嬰市場30%的市場份額,無異于狼多肉少。
從母嬰電商行業(yè)來看,各大平臺都在賣母嬰用品,多數都集中在奶粉、紙尿這類標品上。
貝貝網CEO張良倫曾公開表示,貝貝在標品上是不賺錢的,靠的是75%的非標品來盈利。
“價格戰(zhàn)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企業(yè)利潤沒了。”業(yè)內相關人士認為,“價格戰(zhàn)消失的是價值,犧牲的是品質和服務,傷害最大的除了商品品質外,還是消費者。”
事實上,某些母嬰電商陸續(xù)被查出產品摻假、假洋貨等問題消磨了消費者對母嬰電商的信任,無疑給母嬰電商致命打擊。
產品戰(zhàn):嚴選模式受歡迎
價格戰(zhàn)是母嬰用品電商行業(yè)中最常見的手段,但價格戰(zhàn)不僅不能解決當前母嬰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反而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
母嬰行業(yè)是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行業(yè),某些母嬰產品問題頻發(fā),消磨了消費者對母嬰電商的信任。2017年網購母嬰商品質量抽檢結果顯示,母嬰產品有81批次不合格,總體不合格率為27%。
過去很多消費者會覺得產品的價格便宜就夠了,但是現在即使是二三四線城市的人群也開始更關注產品的品質和性價比。
“要撬動更大的市場,母嬰電商們眼下仍要回歸消費本質。無論消費趨勢怎樣變,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追求從未改變。”相關專家表示。
在跨境電商行業(yè)中,母嬰一直是發(fā)展最快的品類之一。媽媽們對于產品品質近乎苛刻的要求讓消費升級的趨勢體現得尤為突出。
在產品供應鏈方面,由于消費者對國內母嬰品牌心懷顧慮。所以母嬰電商通常采取與國外品牌商合作形成供應鏈,在蜜芽、貝貝網、年糕媽媽等垂直電商平臺中,進口商品普遍占有較高的比例。
“嚴選”模式是母嬰行業(yè)中一種另辟蹊徑的嘗試,一些平臺宣稱商品由國內工廠生產,商品采用和國際大牌相同的生產原料和工藝,售價卻不到后者的一半。
業(yè)內人士認為,一些主打低價,不注重品質、不針對客戶需求的母嬰用品電商將逐漸被消費者淘汰。
流量戰(zhàn):流量成本快速增加
電商需要流量,這一點誰都懂,但是,現在流量正變得越來越貴。
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推算,2015年我國移動母嬰用戶規(guī)模近0.45億,到2016年,國內母嬰用戶規(guī)模已增長至0.7億人次;今年,移動母嬰用戶規(guī)模將達1.13億人次,預計2019年,移動母嬰用戶將突破2億人次。
如何才能讓這些流量盡可能的進入自己的店鋪,是母嬰電商競爭的重點戰(zhàn)場。
截止至2017年第一季度,母嬰電商貝貝網APP以11873萬次的累計下載量奪冠,第二名母嬰之家累計下載量為5096萬次,與第一名差距較大。
而在熱門母嬰電商網站排名中,貝貝網以第1093的排名位居首位,其日均PV為9.04萬,與同類母嬰電商平臺相比,同樣以較高的差距處于領先地位;蜜芽日均PV為3.75萬,位列第二。
為了獲得流量,一些企業(yè)在獲得風投后,開始“燒錢搶市場”。
“母嬰電商發(fā)展初期,很多人認為得益于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我認為主要受益于用戶從PC到移動端的遷移。但這個紅利在過去的兩年特別是今年,明顯地消失?,F在電商獲取用戶的成本是2015年的2倍,2014年的5倍。”貝貝網創(chuàng)始人兼CEO張良倫說。
對此,北極光創(chuàng)投董事總經理姜皓天表示贊同。“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消失了,流量的成本在快速增加,線上用戶的獲取成本持續(xù)走高,這是目前母嬰電商界遭遇的共同問題。”姜皓天認為。
看似潛力無限的母嬰電商現在面臨著新的問題:資本退燒,風口不再。
蜜芽CEO劉楠認為:三年時間,用戶成熟了,流失了,中國的人口紅利也在下降。任何一個在2014年、2015年高速發(fā)展并且現在活下來的企業(yè),都應該思考下一個十年該怎么活。
業(yè)內人士認為,剛剛歷經創(chuàng)業(yè)和資本風口的母嬰電商行業(yè),或正迎來新的發(fā)展拐點,大家開始關注真正的產品價值和用戶價值。
文|特約記者 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