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視角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 來源:《廣東教育》(綜合)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教學,策略,探究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5-09 21:00
文/ 高州市教師發(fā)展中心 賴心玲
校本研修作為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優(yōu)化教學實踐的重要途徑, 為探索適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提供了肥沃土壤。通過這一平臺, 可深入探討如何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與學生發(fā)展需求, 創(chuàng)新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素養(yǎng)。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教學資源單一, 資源更新滯后
當前, 許多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仍高度依賴教科書, 將其作為唯一或主要的教學資源, 教科書雖然經典且系統(tǒng), 但往往難以緊跟時代步伐, 無法及時反映最新的語言趨勢和文化動態(tài), 限制了學生視野的拓寬和閱讀興趣的激發(fā)。當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網絡熱詞、流行文化等話題, 及不同文體、不同風格的英語閱讀材料時, 往往感到陌生和無所適從, 難以有效應對。
2. 對學生閱讀的策略性指導不足
在閱讀教學中, 教師往往側重于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傳授, 而忽視了對學生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 缺乏系統(tǒng)的指導和練習, 導致學生閱讀時缺乏方法和技巧, 在測試中缺乏快速定位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3. 難以滿足個性化教學需求
一部分學生英語基礎扎實, 對閱讀充滿熱情, 渴望挑戰(zhàn)更高難度的閱讀材料; 而另一部分學生因詞匯量有限、語法掌握不牢固, 對閱讀產生畏懼心理。然而, 教師往往按照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和進度進行教學, 無法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指導和資源。
二、校本研修視角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 強化校本資源開發(fā), 豐富英語閱讀教學資源
在校本研修的視角下, 解決教學資源單一與更新滯后的問題, 關鍵在于強化校本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學校應鼓勵教師團隊深入研究學生需求、地域特色及時代熱點, 自主創(chuàng)編或篩選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時代感且內容豐富的英語閱讀材料。具體而言, 可以通過建立校本閱讀資源庫, 定期更新和補充包含新聞報道、科普文章、經典文學選段、流行文化解析等多樣化素材, 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閱讀需求。同時, 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 如數(shù)字化平臺、在線圖書館等, 拓寬資源獲取渠道, 確保教學資源的新鮮度和廣泛性。此外, 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資源收集與創(chuàng)作活動, 如英語海報設計、短篇故事撰寫等, 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英語閱讀的樂趣與價值,從而激發(fā)其內在的學習動力。
2. 融入校本研修實踐, 加強英語閱讀策略指導
針對學生閱讀策略性指導不足的問題, 校本研修應成為提升教師策略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定期的校本教研活動, 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閱讀教學理論, 探討有效的閱讀策略, 并結合實際教學案例進行模擬演練和反思總結。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將預測、掃讀、略讀、推斷、總結等策略融入課堂, 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活動, 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并運用這些策略。例如, 可以引導學生先通過標題和插圖預測文章內容, 再運用掃讀技巧快速定位關鍵信息, 最后通過略讀和深入閱讀, 了解文章主旨和細節(jié)。同時, 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鼓勵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分析信息、形成觀點, 從而提高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此外, 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 使閱讀策略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3. 深化校本研修成果, 實施個性化英語閱讀教學
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教學需求, 校本研修應致力于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個性化閱讀教學體系。首先, 通過學生評估機制, 全面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閱讀興趣、學習習慣等個體差異, 為個性化教學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其次, 基于評估結果, 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量身定制的閱讀材料和練習任務。例如, 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 可以提供簡化版的閱讀材料, 并加強詞匯和語法的講解與練習;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 則可以提供更具挑戰(zhàn)性的閱讀材料, 并鼓勵其深度思考和批判性閱讀。同時, 教師還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相互幫助中共同進步。此外, 利用大數(shù)據(jù)和開發(fā)個性化的學習平臺, 為學生提供智能化的學習路徑推薦和即時反饋, 使個性化教學更加精準高效, 打破“一刀切” 的教學模式。
三、校本研修視角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實例分析
1. 建立動態(tài)教學資源庫, 強化校本閱讀資源開發(fā)
筆者任教的學校開展校本研修工作以來, 組織了一支由教師、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的資源開發(fā)小組, 定期搜集并篩選國內外優(yōu)質的英語閱讀材料, 包括最新的科技報道、環(huán)保主題的科普文章、經典文學作品的改編版本以及反映青少年生活的短篇小說等。目前, 資源庫已收錄超過500 篇閱讀素材, 月更新率保持在10%以上, 確保了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多樣性。尤為突出的是, 學生參與度顯著提升, 調查顯示, 有85%的學生表示對新增的閱讀材料感興趣, 認為這些材料更貼近他們的生活和興趣點。此外, 學校組織學生參與英語海報設計大賽, 收到了超過100 份創(chuàng)意作品, 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與創(chuàng)作能力, 還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2. 融入校本研修實踐, 加強英語閱讀策略指導
在校本研修的推動下, 教師深入學習了多種英語閱讀策略, 并成功將其融入日常教學中。筆者所在的英語科組實施了“預測—掃讀—略讀—精讀” 四步閱讀法, 學生的閱讀效率和理解能力均得到顯著提升。在一項為期三個月的實驗中, 英語科組選取了兩個初二平行班作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實驗組采用上述策略進行教學。實驗結束后, 實驗組學生的閱讀理解測試平均得分提高了15%, 特別是在信息定位和主旨概括方面表現(xiàn)尤為突出。同時, 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課堂討論中主動提問和發(fā)表見解的學生比例從原來的30%提升至60%。通過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等互動式教學形式, 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課堂參與度大幅上升, 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3. 深化校本研修成果, 實施個性化英語閱讀教學
通過全面的學生評估, 每個班級的任課教師都為學生制定了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閱讀任務。例如, 針對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提供了定制化的詞匯表和語法講解視頻, 輔以簡化版的閱讀材料,幫助他們逐步建立閱讀自信。經過一學期的個性化輔導, 這些學生的詞匯量平均增長了200 個詞, 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也有了顯著提升。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推薦了更具挑戰(zhàn)性的英文原著和學術論文摘要, 鼓勵他們深度閱讀和批判性思考。在個性化教學的推動下, 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顯著提高, 在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方面表現(xiàn)尤為突出。同時,英語科組也利用大數(shù)據(jù)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推薦和實時反饋, 進一步提升了教學效果。據(jù)統(tǒng)計, 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增加了30%, 閱讀成績提升的學生比例高達80%以上, 充分證明了個性化教學策略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魏文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