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學數學課教學中如何巧妙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 來源:比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解題能力,培養(yǎng)策略,新課程改革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3-12-26 11:14
楊本翠
?。ê笔“蜄|縣茶店子中心小學444315)
【摘要】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要做好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科學培養(yǎng)的工作,為完成此任務,學生需要利用平時的學習強化學習基礎知識,學生只有通過日常學習打好基礎,才可以更好地解決數學上的問題。除此之外,就數學教師來說,應該在教學時幫助學生提升審題能力,對問題進行歸納和分析,讓學生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單,能更快解決數學問題,教師要為小學生提供有效指導,使教學質量得到保證。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能力;培養(yǎng)策略;新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1003-7667(2023)10-009-01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要想讓學生學好邏輯思維較強的數學課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和解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解題能力,才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利用,增強對數學學習價值的認識,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從而實現理想的數學教學目標。而解題能力是衡量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重視,采取合理的教學引導策略,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拓展思維,厘清解題思路,思考解題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基于此,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一、傳授學生正確的審題方法,找出解題突破點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教師需要基于數學實例促使學生在熟知解題步驟的情況下對題目中的信息內容進行分析運用。例如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做出正確的讀題方法示范,引導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需要對其中的關鍵信息進行圈畫,促使小學生能夠培養(yǎng)習題做標記的審題習慣。另外,在日常的訓練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做到一字不落地看完題目,并且在讀的過程中對關鍵數據信息進行圈畫,從而更好地確保信息提取的全面性。例如在進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將一個粉筆盒進行展開,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知道正方形的基本形態(tài),以此將面積公式融入到圖形講解中,進而將抽象的數學公式具體化,使得學生計算難度得以降低。而在小學生對正方形面積求解方式理解并運用的基礎上,數學教師就可以將題目融入到公式中,以此讓學生更深層次的數學問題。
二、借助已知信息,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程活動中,要想提高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質量、效率,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中探尋數學解題規(guī)律、技巧,最大限度提高數學教學成效。在數學解題問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先讓小學生讀懂已有信息,之后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情境。數學教材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性比較大,教師可以圍繞生活素材,圖文并茂提出數學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解題興趣,在此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會提煉有用的信息。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解題步驟、解題思路的引導,讓學生讀懂數學信息、梳理數學信息。比如,在學習 “用加減法解決問題”時,教師可以結合數學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提出一些具備挑戰(zhàn)性、趣味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熟悉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間的關聯(lián)性。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信息,學生會發(fā)現:“教材的圖片之中,一共包含了9 只小鹿,之后走了3 只”,接著會不由自主地提出問題:“那么最后剩了幾只小鹿呢?”這樣既能夠讓學生運用“加減法”數學知識,還能夠激發(fā)學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讀題習慣、解題習慣,提升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三、開展小組討論,促進解題思維拓展
把課堂交給學生是新課程教學的要求,也是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可使學生在激烈的交流中獲得啟發(fā),從而促進其解題思維的發(fā)展,對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大有裨益。為此,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便可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活動,以促進學生解題思維的拓展,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例如,在教學“十幾減九” 這部分知識時,為了鍛煉學生的解題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筆者就布置了課堂合作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以便找到多種解題方法。如:“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十幾減九,接下來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計算‘15-9’這道算式題,看一看哪個小組想到的解題方法最多。”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很快投入小組討論中,筆者也以合作者的角色參與到各個小組討論中,以及時發(fā)現學生討論中的問題,給予正確的指導與點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
就教育改革發(fā)展來說,以科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對教育教學工作而言十分重要。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以合理方式選用先進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的目標進行確定。而實際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原因是使用的教學方法太過表面,并未以科學方式將知識體系以及數學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樣做會使課堂教學的質量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更新其教學理念,確定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方面解題興趣的重要意義。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深層次挖掘學生的數學思維,對課堂教學的重點進行確定,讓他們養(yǎng)成主動學習數學的好習慣。
五、拓展解題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培養(yǎng)學生解題思路時要注意思維的拓展,讓學生主動整合、運用數學知識,從而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逐漸形成完善的認知體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教學基礎知識,還要滲透數學思想,指導學生將不同的解題技巧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學習正多邊形和圓時,可以指導學生在學習正多邊形和圓的關系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圓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先提問學生怎么將一個圓等分成五份,將幾個點連接起來會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如何證明得到的圖形,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會缺少解題思路,這時教師再點撥學生可以在紙上畫一畫發(fā)現哪些線段相等、哪些角相等從而推理出結果。之后再將圓和正五邊形進行類比,順利使學生得出正多邊形與圓的關系,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題思路。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中,學生的身心發(fā)育都處于起始階段,這個時間段的學生可塑性是最強的,在這個時期如果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良好的解題能力,學生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就可以更加得心應手,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也可以得到顯著提升。數學這門科目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著極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在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同時,也是將數學思想向學生進行滲透的過程,當學生能夠通過解題能力將自己的數學思想提升到可以輕松應對極為抽象的數學題時,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就培養(yǎng)了出來。同時,通過解決較為復雜與困難的題型,可以讓學生時刻充滿自豪感,這樣就可以從小樹立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得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會輕易氣餒,遇見不會的難題也會勇于探索,不會輕易被擊敗,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馬艷輝.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11):194-195.
[2]李樹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4):127-128.
[3] 楊友林.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J]. 教育界,2021(39):55-56.
[4]柯映吟.小學數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求學,2019(32):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