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歌劇《長征》
- 來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歌劇,《長征》,心得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3-12-17 15:38
袁丁
中央歌劇院
原創(chuàng)歌劇《長征》是我在國家大劇院工作期間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原創(chuàng)劇目,此后我也多次參與了每次本劇的復排工作,多年來與這部歌劇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下面我就簡單分享一下我學習和排演歌劇《長征》的心得。
歌劇《長征》是國家大劇院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歷時四年精心策劃,委約著名作曲家印青和著名編劇鄒靜之先生創(chuàng)作的一部既兼具民族色彩,又符合現(xiàn)代審美風格的史詩歌劇。
歌劇《長征》首演于2016年7月1日,該劇共有六幕,參演人數(shù)多達百余人,是迄今為止國家大劇院演出規(guī)模最大的原創(chuàng)歌劇?!堕L征》以紅軍離開瑞金為起點,敘述了長征途中多個重要節(jié)點,如血戰(zhàn)湘江,遵義會議,過雪山草地,勝利會師等,全面展現(xiàn)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苦歷程,作曲家也用最動人最輝煌的旋律歌頌了紅軍長征這個中國革命史上偉大的壯舉,所以把這部歌劇稱為“史詩歌劇”是非常貼切的。
這部歌劇是作曲家印青老師繼《運河謠》之后為劇院創(chuàng)作的第二部歌劇。此前我也發(fā)表了一篇文章,結合我的個人心得分享了《運河謠》的一些音樂特點。在歌劇《長征》中,印青老師深厚的旋律寫作功底再一次充分地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劇中既有像《神圣的土地誰敢來侵犯》這樣威風堂堂的軍旅形象,又有《三月桃花心中開》又或者是《我的愛人你可聽見》這樣情深意濃的動人旋律,作曲家用他豐富的音樂素材,將劇中的軍民情,戰(zhàn)友情,夫妻情和愛黨愛國的廣闊胸懷都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出來。
在《運河謠》中,作曲家更加注重旋律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將中國從南到北的地域差異,通過地方民歌和戲曲的元素融入到歌劇中。與《運河謠》中展現(xiàn)的“生活化”不同的是,《長征》是典型的革命題裁,音樂既展現(xiàn)了軍人的威武形象,同時又將他們內心那真誠的溫情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除此之外,群眾的場景中也非常巧妙地結合了當?shù)匾魳泛头窖缘脑?,比如在第三幕劉平權的場景中使用了一些貴州方言,在第六幕勝利會師的場景中出現(xiàn)了典型的陜北大秧歌的元素,在樂隊配器上,女紅軍宣傳隊員萬霞的詠嘆調《三月桃花心中開》中使用了竹笛,會師場景中添加了嗩吶和中國大鼓。所有這些手法,都使得歌劇舞臺的呈現(xiàn)更加鮮活,既增添了整部歌劇的“民族感”,又豐富了聽覺上的“對比性”。
《長征》和《運河謠》一樣,除了傳統(tǒng)的美聲組演員外,同樣配置了民族聲樂組,而為《長征》所配置的民族聲樂,可以說是結合了演員的聲音條件和角色的特性“量體裁衣”,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劇中幾位民歌歌手在他們所飾演的角色中音色的特征。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閻維文老師在劇中飾演彭政委,閻老師的歌聲多年來已經(jīng)深入人心,他的眾多軍旅歌曲如《小白楊》、《強軍戰(zhàn)歌》、《說句心里話》等等,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堅毅的聲音和英俊的形象,加之他四十年的軍旅生涯,使得他成為彭政委不二人選。劇中的彭政委冷靜穩(wěn)重,脈脈溫情中胸懷著家國天下,與妻子孩子分離時不忘革命大業(yè)。所以彭政委在劇中的音色跨度是非常大的,這也是彭政委這個角色最大的難點之一。在一幕結尾處和妻子洪醫(yī)生的告別二重唱《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中以及第五幕過草地場景中的詠嘆調《我的愛人你可聽見》中,他的唱段滿懷深情,旋律優(yōu)美動人,需要大線條的氣息支撐;但是在和紅軍戰(zhàn)士的場景中,他的聲音立刻變得鏗鏘有力,立刻變成了一位穩(wěn)重、一言九鼎的軍旅領導,比如在第二幕結尾處彭政委激勵紅軍戰(zhàn)士不要氣餒,第三幕遵義會議后和紅軍戰(zhàn)士一同分享中央決議的宗旨時的喜悅,第四幕飛奪瀘定橋時的詠嘆調,這些唱段都慷慨激昂,帶有明顯的進行曲特質,每一個高音都極具穿透力。
王宏偉老師在劇中飾演的是一個十六歲的剛參加紅軍的小戰(zhàn)士,王老師的音色比較高亢嘹亮,比如他的代表作《西部放歌》,所以作為劇中的一個鄉(xiāng)下少年,他的音色和這個角色非常相符,舞臺效果也非常“接地氣”。比如他第二幕的詠嘆調《夢中殺敵》、第五幕結尾處不幸陷入沼澤,犧牲之前用盡最后的力氣唱完的一首十幾分鐘的詠嘆調《我舍不得離開你們》,都把他的聲音特點極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
劇中的兩位女性角色,分別是飾演彭政委妻子的洪醫(yī)生和年輕的女宣傳隊員萬霞,兩位雖然都是民族女高音,但是根據(jù)兩個角色的形象,音色上需要有比較大的反差。
飾演洪醫(yī)生的王喆老師音色圓潤,音域跨度寬廣,她以表現(xiàn)情感跨度大的歌曲見長。劇中的她既是彭政委的妻子,又是一位盡職的軍醫(yī),她在劇中的唱段雖然不多,但都是畫龍點睛之筆。在劇中她僅在第一幕和第六幕中亮相,在第一幕紅軍即將出發(fā)離開瑞金之時,她執(zhí)意留下照顧傷員,之后與彭政委唱了一首深情的二重唱,這個分別也是他們夫妻的永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六幕她的詠嘆調《愛人,我最親愛的人》,這個詠嘆調音域跨度極大,情感變化強烈,這個場景是她被敵人俘虜后,在獄中給愛人彭政委寫的最后一封信,整個詠嘆調的歌詞,就是信中的內容,在對丈夫表達愛意的同時,又將自己對革命的忠誠寄于丈夫。每次我在吟唱這首詠嘆調的時候都不禁動容,相信這段詠嘆調同樣給聽過的聽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女紅軍宣傳隊員萬霞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第三幕中間和男紅軍比賽寫標語的場景,和洪醫(yī)生相比,萬霞更加年輕,可能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和洪醫(yī)生的成熟穩(wěn)重相比,萬霞更加伶俐,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龔爽的演繹,無論是聲音和形象上,都將這個角色處理得非常鮮活和靈動。一曲《三月桃花心中開》,飽含了對同齡男紅軍戰(zhàn)士的深情祝福,“哥哥扛槍上戰(zhàn)場,妹妹在屋里做雙鞋…”,那靦腆甜美的唱腔將作曲家優(yōu)美的旋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無比動人,首演之后,這個唱段也多次被作為獨唱曲目在音樂會中上演,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以上簡短的文字,雖然無法全面展現(xiàn)《長征》這史詩般的豐碑,但是長征的精神,卻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