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習作單元教學策略初探
- 來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雜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習作單元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4-06-04 11:05
劉惠娟
?。◤V東省梅州市梅江區(qū)美華小學,梅州514000)
摘 要: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習作單元是一個特殊的單元。教材在“閱讀和表達均衡推進”的理念引導下,更新了原有教材編排的思路,加強了單元導讀、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和單元習作的聯(lián)系與整合,加大了習作內(nèi)容的比重。“每個單元的習作”“課后的小練筆”“專門的習作單元”等板塊,使學生習作能力循序漸進地提升。習作單元的教學改變,給一線教師帶來許多新鮮感,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文章結(jié)合三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對三年級習作單元教學進行初步探索。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習作單元
一、單元導讀——緊扣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
課上,師用名言導入:同學們,這單元的導讀里有一句名言,大家還記得嗎?全班讀一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對啊,透過明亮的眼睛,我們會有許多有趣的發(fā)現(xiàn)。從品讀單元導讀中,讓學生明白了這個習作單元主題為“留心觀察”,而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作的要求是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品讀了單元導讀,為我們學習這一單元指明了方向。
二、精讀課文——學習習作單元的導航者
精讀課文,是引領我們學習習作單元的導航者。接著,教師讓學生回顧這單元的精讀課文,《搭船的鳥》主角是誰?——翠鳥!因為作者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翠鳥那色彩斑斕的外形特點和敏捷高超的捕魚動作。《金色的草地》觀察對象是什么?——草地上的蒲公英!作者用心發(fā)現(xiàn),草地的色彩之所以會發(fā)生奇妙的變化,是因為蒲公英的花有時張開有時合攏。精彩的文章源自于生活,源自于觀察發(fā)現(xiàn)——用眼用心!
此外,教師讓學生學習精讀課文的同時,設計了觀察記錄單讓學生觀察填寫。(見右上表)
學生可以觀察動物、植物、水果等等,也可以觀察一個場景,把生活中最熟悉或最新奇的東西進行觀察,通過看、聽、摸、聞等方法觀察,養(yǎng)成堅持觀察的好習慣,為接下來的習作做好充分的素材準備。
三、交流平臺——歸納梳理寫作方法
習作單元的“交流平臺”,是起到了歸納和梳理的作用。它第一部分回顧了兩篇課文的作者觀察的收獲,并得出“留心觀察”很重要的結(jié)論。第二部分提出了“細致觀察”,列舉了兩篇精讀課文的作者對事物的外貌、變化原因等所做的觀察。細致是觀察事物的途徑。
此外,教師依托已學過的課文以及出示的兩個語段,引導學生梳理總結(jié)留心觀察的好處,在和“初試身手”提供的片段對比中逐步發(fā)現(xiàn)并總結(jié)如何才能細致觀察,為接下來嘗試寫幾句話做好鋪墊。
四、初試身手——實施方法的初體驗
“交流平臺”后,“初試身手”便是實施方法的小練筆。它提出的第一個例子是描寫買菜路上看到的過馬路的蝸牛,提示學生:再平常的事物,只要留心觀察,也能發(fā)現(xiàn)新的不同。第二個例子是表姐送的芒果,可以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只要觀察方法得當,就會有更多更深的發(fā)現(xiàn)。
“交流平臺”是回顧學習精讀課文的重點,從而可以激發(fā)學生“初試身手”的興趣,為“初試身手”寫幾句話奠定基礎,而“初試身手”是“交流平臺”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在試寫中,充分感受“交流平臺”中提出的細致觀察的好處,兩個教學板塊是相互聯(lián)系的。“初試身手”是學生的體驗臺,也是教師的診斷室。
五、習作例文——探尋習得方法的范例
展示“初試身手”后,發(fā)現(xiàn)要把所觀察的事物和場景清楚寫下來,并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確有難度。因為需要學生更細致、更深入地觀察。不過大家別著急,這個單元有一個法寶,那就是習作例文。下面我們到兩篇習作例文當中去尋寶吧,“尋寶大行動”開始啦!第一篇例文:《我家的小狗》,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小狗“王子”的淘氣可愛?請找出有關(guān)句段。選取了教“王子”識字、“王子”和火車賽跑兩個典型片段,在細致描寫中加入感受。此外,作者發(fā)現(xiàn)“王子”學狗叫時叫得最歡,這真是小狗在想嗎?那是誰在想?對,這是作者自己的想法。看,我們找到了第一樣習作寶貝——寫想法;還有,“王子”竟敢跟火車賽跑,真有趣!因此,我們找到的第二件習作寶貝——寫趣事。
第二篇例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首先教師引讀描寫楊梅外形、顏色和味道的句子。作者調(diào)動了哪些感官來感知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舉例子說一說。作者進行了眼看、手摸、嘴嘗,點撥:從先是—隨后—最后—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水。同學們關(guān)注圈出來的詞語,從……到……,這些都屬于寫變化,這就是我們一起發(fā)現(xiàn)的第三樣習作寶貝——寫變化。同時作者寫了有一次吃楊梅,牙都酸倒了,這也是屬于寫趣事。
通過對習作例文的閱讀,我們發(fā)現(xiàn)了寫想法、趣事、變化的方法,這就為我們接下來的習作提供了示范。
六、指導習作——最終習作方法的實踐
最后,指導習作,教師先讓學生審題:這段時間我們觀察了身邊的不少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發(fā)現(xiàn)。這次習作,就讓我們把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
結(jié)合插圖,了解觀察范圍。一起先來看看書上這四幅插圖——鄉(xiāng)村、大街、教室、家里。是的,無論在鄉(xiāng)村、大街、教室,還是在家里,就像這四幅插圖提示的,哪兒都可以寫,什么都可以寫,這就是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通過前面“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的學習與實踐,以及學生做的詳細的“觀察記錄表”,學生初步形成觀察習慣和學習觀察方法。課上,教師主要指導學生把自己眼中觀察的事物寫具體,寫出變化,寫出想法,寫出細節(jié)。在批閱學生的習作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觀察積累,寫得比較精彩,最后教師還用一首順口溜記一記方法:
觀察時,要巧妙,五感官,都用到。
先用眼,仔細瞧,摸形態(tài),善比較。
聽聲音,動腦筋,嗅氣味,嘗味道。
細描寫,想法到,抓變化,趣事妙!
在習作的第二課時,教師出示不夠理想的文段和修改的文段進行對比,指導學生加上精彩的開頭結(jié)尾,成為完整的習作,達到比較好習作教學效果。
總之,習作單元作為新的一種單元形式出現(xiàn),我們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為本,加強各個板塊的整合,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突破習作難點,從而消除對習作的畏難情緒。此外,得準確把握習作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這樣才能不偏離編寫意圖,落實好習作單元的教學重點,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瞿子晗.部編版小學語文習作教材分析——以小學中學段為例[J].漢字文化,2023(S1).
?。?]陳曉靜.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教學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3(09).
[3]叢龍梅.小學語文習作指導支架的搭建與運用[J].教學與管理,2023(20).
?。?]巫新秋.“雙減”背景下小學習作教學的“增”與“減”[J].語文建設,202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