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路徑研究
- 來源:基礎教育論壇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初中語文,表達能力,提升路徑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5-04 14:37
丁光輝(甘肅省武威市下雙鎮(zhèn)九年制學校)
摘要: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表達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能夠鍛煉其交際能力,促進其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文章從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掌握口語表達技巧、鍛煉書面表達能力三方面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路徑展開探討,以期完善初中語文表達能力培養(yǎng)體系,創(chuàng)新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切實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表達能力;提升路徑
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初中語文教學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指導下,逐漸凸顯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 在教學總目標中強調,學會傾聽與表達,初步學會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能根據(jù)需要,用書面語言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表達能力關系著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該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側重表達能力訓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環(huán)境,以提升表達能力為途徑,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
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和生理快速發(fā)展的時期,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營造開放、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激發(fā)其表達欲望。對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樹立主體意識,使其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活動,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勇于表達個性化的觀點。教師要善于運用情境教學法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使其在情境氛圍的影響下產(chǎn)生表達興趣,有效提升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統(tǒng)編版教材”) 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時,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厘清文章思路,在反復閱讀中品析關鍵語句,分析課文中描繪的母親形象,體會母親對“我”默默無私的愛和“我”對母親的思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圍繞“作者以‘秋天的懷念’為題,在懷念什么?”這一問題展開思考,表達個人觀點,理解課文的情感內涵。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奠定課文學習的情感基調。教師通過呈現(xiàn)“懷念”題材的作品、播放相關歌曲的方式引出“懷念”這一主題,并與學生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借助情境渲染氛圍,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所懷念的人或事,表達真情實感,同時引出核心問題:“作者懷念的是什么呢?作者為何要將它稱為‘秋天的懷念’呢?”由此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其帶著問題深入課文尋找答案,并用自己的話闡述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課文情感感悟和內容解讀這一形式鍛煉表達能力。不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所差異,教師要在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后,與其展開交流和探討,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在以“懷念”為主題的情境中,通過師生的有效交互,學生的表達欲望將進一步提升,在與教師的深入探討中深刻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感。
二、創(chuàng)新方法,強化引導,掌握口語表達技巧
1. 側重文本朗讀,分享閱讀感受
教師應該抓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表達能力訓練機會,指導學生以正確的方式訓練表達能力。針對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應該從文學性和表達性兩個角度出發(fā),打造充滿表達機會的語文課堂。朗讀文本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鞏固所學知識,感悟文本的深層含義,加深其對文本意境和情感的體會,鼓勵其表達朗讀感受。教師應該依據(jù)實際教學情況,組織學生有側重地朗讀,剖析文本素材,表達個人觀點,提高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從文學性角度了解通訊的文體特征,從表達性角度感受課文歌頌志愿軍戰(zhàn)士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主義精神,通過分享閱讀感受,理解“最可愛的人”的內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設置如下問題。
任務1:通訊具有什么樣的文體特征?
任務2: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一類人?如何理解“最可愛的人”?
學生將帶著問題從課文中尋找相應的線索,明確朗讀側重點,通過回答問題鍛煉其表達能力。在朗讀中,學生能夠感受課文敘事的完整性,通過了解課文中敘述人物或事物的具體過程和具體事件對人物或事物作出評價,能夠感受到通訊文體的生動性、完整性和評論性。同時,關于“最可愛的人”這一稱呼的解讀,學生也能夠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尋找關鍵語句,了解志愿軍戰(zhàn)士的英雄事跡、精神品質等,綜合課文內容對“最可愛的人”的內涵作出解釋,在自由表達中感悟課文的主題思想。通過引導學生朗讀并分享個人感受,創(chuàng)造訓練表達能力的機會,將表達訓練融入閱讀教學,逐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2. 結合文本內容,設計表達活動
基于提升表達能力這一教學目標,傳統(tǒng)的講授法已經(jīng)不符合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教師應該探索更高效且科學的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在豐富學生語文學習體驗的同時,著重指導并訓練其口語表達技巧。初中語文教材編排了不同體裁的文本,其中交際性較強的文本內容能夠為學生提供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的機會。教師需要選擇特定篇目,結合文本的具體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創(chuàng)新表達能力的訓練形式。學生在將自身代入文本角色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口語表達技巧對表達效果的影響,又能體會蘊含于人物表達內容中的情感,真正掌握口語表達的技巧和方法。例如,統(tǒng)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篇課文通過選取典型事例,采用詳略結合的方式,著重刻畫了“阿長”這一人物形象,同時也表達了“我”深厚的懷念之情。教師應該圍繞課文描寫的典型事例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分別扮演“我”和“阿長”兩個角色,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對話,在角色扮演中了解“阿長”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首先,學生需要明確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情,選取關鍵語句作為設計角色對話和情景劇表演劇本的依據(jù)。課文中在阿長教“我”的古怪儀式、阿長給“我”講“長毛”的故事,以及阿長為“我”買《山海經(jīng)》等事情中運用了語言描寫方法,學生可以此為基礎,結合課文所描繪的場景,想象“我”與阿長之間會產(chǎn)生哪些對話。其次,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演繹課文描繪的事情,并指導學生在口語表達中真正體現(xiàn)出阿長的性格特點。結合課文中“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一句,學生應該在口語表達中注意控制語氣和語速,演繹出阿長的歡喜,更形象地展現(xiàn)其性格特點。通過開展趣味性的口語表達活動,學生既能夠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又能夠掌握通過口語表達了解人物形象特點的方法,積累豐富的口語表達技巧。
3. 融入實踐話題,組織合作討論
提升表達能力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此,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表達能力訓練應該與實際生活接軌。語文學科知識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開放性,教師應該從知識應用的角度,將實踐性話題融入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進行口語表達的能力。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中挖掘文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由此提出實踐話題,組織學生圍繞話題開展表達交流活動,通過合作探討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實現(xiàn)提升表達能力的目標。
例如,統(tǒng)編版教材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這篇課文通過描寫具體事例,展現(xiàn)了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和高尚品德,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和敬愛之情。學生應該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方法,并以此為口語表達訓練形式。首先,教師結合特定語段向學生講解“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敘事方法,如作者在第1段沉痛悼念母親逝世,引出回憶內容,隨后回憶母親勤勞的一生,歌頌母親的美德。其次,在學生掌握這一敘事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融入“你印象中的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這一實踐話題,要求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歷,搜集具體事例,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開展合作討論,思考如何通過特定事例展現(xiàn)“母親”這一形象的特點。最后,教師圍繞此話題組織口語表達訓練,要求各組學生仿照課文的寫作特點,講述與自己母親有關的事例,說一說自己的母親具有哪些品格。在口語表達中,學生應該先介紹自己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再通過講述具體事例,展現(xiàn)母親的特點,最后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情感。通過圍繞實踐話題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表達,以貼合實際生活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提高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成效。
三、活用教材,組織活動,鍛煉書面表達能力
1. 以微寫作活動,增強語言表達意識
與傳統(tǒng)的寫作方式相比,微寫作的篇幅較短,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微寫作多用于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穿插“微寫作”練習活動,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寫作技巧運用于微寫作,鍛煉書面表達能力。教師應該結合課程教學目標,明確微寫作主題,引導學生在寫作練習中實現(xiàn)表達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九年級上冊《故鄉(xiāng)》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先帶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思考作者在課文中寫了故鄉(xiāng)哪些難忘的事,哪件事帶給自己的感受最深刻,并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分析作者是如何將故鄉(xiāng)的事寫生動、寫具體的。隨后,教師提出問題:“如果將《故鄉(xiāng)》這一命題交給你來寫,你的寫作思路是什么?你會從哪些方面或哪些事情的描寫中展現(xiàn)故鄉(xiāng)的面貌?”由此組織學生開展微寫作訓練活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最能打動自己的一段話,通過仿寫介紹自己的故鄉(xiāng),學習課文遣詞造句的方法,感受課文寫作手法的精妙。以課文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一句為例,作者以比喻手法寫出了楊二嫂年老枯瘦的人物外貌特點。學生在微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類似的修辭手法,描寫家鄉(xiāng)的某種事物,活用寫作技巧,鍛煉書面表達能力。
2. 立足習作模塊,布置課后表達任務
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以系統(tǒng)的訓練體系為支撐,也需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訓練習慣,經(jīng)過長期的能力培養(yǎng)過程,積累豐富的書面表達經(jīng)驗,提升表達能力。鑒于此,教師應該運用教材中的“寫作”模塊設計書面表達任務,以作業(yè)布置的形式,引導學生高效利用課后時間開展專項書面表達能力訓練。課后作文訓練的過程也是學生鍛煉表達能力的過程,學生需要在關注詞句修飾的同時完善文本整體內容,收到鍛煉書面表達技巧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八年級下冊“寫作:學寫游記”時,結合寫作指導要求,教師應該在課后布置書面表達練習任務,引導學生在撰寫游記的過程中思考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如何清楚地記敘游歷的過程、如何將個人情感融入景物描寫、如何寫好一篇游記,在思考與練習中提升書面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寫作任務:結合個人經(jīng)歷,回憶游歷過程的真實感受,寫一篇飽含情感的游記。在創(chuàng)作中,學生既要抓住自己在游覽過程中遇到的有特色的景觀和事物,又要厘清寫作思路,基于個人的真實感受確定詳寫內容和略寫內容,優(yōu)化結構,同時還應該以游蹤變化為線索,基于時間和地點的變化,完整敘述游歷過程。這需要學生著重思考游記中的語言表達技巧,通過合理組織語言,保證游記內容詳略得當,提升書面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標準》的指導下,提升表達能力是初中語文學科教學的重點,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提升表達能力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導向,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流程和方案進行全面優(yōu)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突破心理障礙,激發(fā)其表達欲望,結合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分別從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兩方面探索能力提升路徑,明確表達能力訓練的側重點,構建科學、完善的語文表達能力培養(yǎng)體系。在系統(tǒng)的表達能力訓練計劃的支持下,教師既要做好口語訓練,又要做好寫作訓練,在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其學科綜合能力,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 孫芳. 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路徑研究[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8):109-111.
?。?] 歐陽莉. 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路徑研究[J]. 考試周刊,2023(44):69-72.
?。?] 潘鋒宜.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策略[J]. 新教育,2023(22):83-84.
?。?] 卞燕.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3):9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