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娘子”張萍的逐夢之旅
- 來源:戀愛婚姻家庭·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靈魂,對話,時光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5-16 21:04
2024年12月24日,2025企業(yè)家跨年演講盛典如期而至?,F(xiàn)場邀請了11位知名中青年企業(yè)家,分別上臺展露自己的“底色”,將他(她)們的所思所想毫無掩飾地分享給大家。這不僅是一場演講,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一次靈魂的對話。
61歲的張萍有著讓人大吃一驚的身份——馬拉松大神、鐵人三項的專業(yè)選手……她經(jīng)歷過兩次癌癥、兩次化療,做完手術之后第二天,仍在病床上背單詞。她化病魔為力量,重生的曲折經(jīng)歷,是一段破繭成蝶的成長歷程,讓人對她肅然起敬。
辭掉“鐵飯碗”,經(jīng)營珠寶
1963年11月6號,張萍出生在河南鄭州一個知識分子家庭,3歲時,隨父母支援三線來到貴州遵義。由于父親常年酗酒,父母親經(jīng)常吵架鬧離婚,她曾被送往湖北農(nóng)村的一個親戚家,在那里度過了一段很艱難的時光,經(jīng)常吃不飽。為了不餓,她撿過垃圾,采過草藥,賣去供銷社換錢。
兒時的張萍一直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原生家庭中。離過兩次婚又再次復婚的父母,身上破舊的褲子、掉線的毛衣,還有身體上總是帶著挨打后無法掩飾的傷痕,這些,都成了童年張萍自卑的理由。
15歲時,張萍的爸爸媽媽又一次離婚了。她想盡了那個年齡能使出的各種招數(shù),甚至跪在地上求媽媽留下自己。那是一個冬天,媽媽帶著張萍和姐姐從家里搬出來,沒地方住,她們就住在醫(yī)院的病房里,和產(chǎn)婦們住在一起。父母雖然沒有給張萍溫暖的童年,卻給了她聰明的頭腦,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中學時,學校規(guī)定年級前3名免學費,張萍竟然憑實力一直沒交過學費。而且,老師還會因為考試題目簡單,讓她可以不用考試,去幫忙監(jiān)考。
18歲時,張萍考入中國地質(zhì)大學。終于遠離家鄉(xiāng),遠離父母,開啟人生新的旅程。1985年大學畢業(yè)后,張萍分配到勝利油田地質(zhì)科學研究院工作。在油田工作期間,不安現(xiàn)狀的她賣過涼皮,倒過掛歷,甚至還開過書店。直到1993年,她調(diào)到青島海洋地質(zhì)研究所。在那里,她迎來了人生轉(zhuǎn)機,一個改變她命運的事業(yè):珠寶。
一個不喜歡戴珠寶的人,為什么會選擇珠寶這個行業(yè)呢?張萍說:“這和我學的地質(zhì)專業(yè)有關。”20世紀90年代初,珠寶市場環(huán)境非常好,很多人做這個行業(yè)。在青島舉目無親的張萍很有生意頭腦,她把藍寶石帶到南方,將其加工成成品,再賣給一些販賣藍寶石的人。當時,南方珠寶加工廠幾乎都是香港人開設,制作工藝特別好,張萍的藍寶石生意蒸蒸日上。
生意做大了,張萍想到了辭職,專門做生意??墒?,她又擔心丟掉這個鐵飯碗,如果生意做不好了,怎么辦呢?1995年,張萍終于下定決心,正式從所里辭職,開了一家自己的小店。丟掉鐵飯碗的決定,自然遭到親朋的強烈反對,大家都覺得她瘋了,做事果敢的張萍依然“我行我素”。
張萍從研究所門口一間不足8平方米小店做起,注冊了自己的商標。后來,她和青島很多商超合作,先后開設了20多家自己的珠寶專柜。2004年以前的張萍除了拼命掙錢,一直沒有考慮過其他事情。她說:“我老公曾用一種動物來形容我——熱鍋上的螞蟻;而朋友形容我像澳洲草原上一種儲存糧食的老鼠。”
絕處逢生,愛上“跑馬”
創(chuàng)業(yè)過程十分艱難,拼命賺錢導致身體不堪重負的張萍得了癌癥。2004年8月24日下午3點,穿著粉紅色小衫、黑色小喇叭短裙的張萍,被推進手術室。第二天早上醒來時,她的身體像是粽子一樣被包裹著,只有左手能活動。之后,她每天用左手舉著字典背單詞。她只是擔心全身麻醉,會對她良好的記憶力產(chǎn)生影響。
那是一段艱難的治療時光,化療、放療,導致她身體虛脫。大段的時間只能躺在床上,身體不能移動,她只能黯然地想,“我是誰?”“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到底是為了什么?”生病也讓她想明白很多事情,養(yǎng)成了愛思考的習慣。
手術后,40歲的張萍,那個曾是青島市科研單位女子乒乓球單打冠軍的女子,成了一個持證的殘疾人。她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加入青島市癌癥協(xié)會。在這里,她找到了歸屬感。那時,癌癥協(xié)會常舉辦活動,他們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張萍也總是一臉笑容。
2005年夏天,啤酒節(jié)組委會專門安排了他們協(xié)會提前入場品酒聯(lián)歡。就在舉杯的那個時刻,一直愛笑的張萍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在那些痛不欲生的治療過程中,沒有流的淚,都在那個時刻決堤了。張萍說:“那是我記得的唯一一次流眼淚。”
次年,張萍去爬黃山,因為胖,她根本沒有體能爬上去,上下山都只能坐纜車。彼時,她開始意識到,如果繼續(xù)這樣,癌癥可能會再次找上門。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她決定試著運動,去健身房練力量、游泳、爬山、打乒乓球、跑步等。
直到2014年,張萍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些朋友在秀長跑,她就想“我也試試唄”。那個時候的她,是一個中年發(fā)福的婦女,跑起步氣喘吁吁。盡管如此,她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告誡自己:“沒關系,先從我試試,慢慢跑開始。”
就這樣,張萍以8分鐘、9分鐘的配速,跑3公里、5公里。堅持1年以后,她也可以以6分鐘、5分鐘的配數(shù)跑10公里、20公里,甚至40公里了。
2015年,52歲的張萍參加了第一個全程馬拉松——雅典馬拉松,成績是5小時51分。11月7日這個日子,張萍記憶猶新。42.195km進入到雅典體育場的時候,兩邊看臺上全是歡呼聲。那些歡呼聲,讓張萍終生難忘。
從那天以后,張萍的日子就分成了“馬拉松前”和“馬拉松后”。她的精神狀態(tài)和健康狀況也分為了“馬拉松前”和“馬拉松后”。有了駕馭42.195km的方式,張萍先后去了紐約、柏林,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地,每一次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2018年,張萍開始練習“鐵三”。談到玩“鐵三”的理由,她覺得純屬意外。“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會玩鐵三。因為鐵三里的團隊賽,必須有2名女隊員,而以前青島因缺少1名女隊員,導致不能組隊。”彼時,急需鐵三女隊員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刷屏。此刻的張萍有點不淡定了,她想著自己會游泳又會騎車又能跑馬拉松,不如去試試。
2018年的5月20日,連云港東海御園鐵人三項賽,是張萍的第一次比賽。在此之前她沒有系統(tǒng)訓練過,也沒有專業(yè)裝備,甚至連車都是借的。隊員們都擔心張萍不能完賽,但結果卻出人意料,她最終以3小時24分完賽。完賽的時候,所有男隊員都在終點等候她,等候她沖過終點。“沖線的時候,我一眼就看見他們都在等我。等我一沖線,一個男隊員含著淚過來擁抱我。你能想象一個大老爺們流著淚擁抱我,我也流著淚的場面嗎?你知道嗎?太不容易了!”與馬拉松相比,鐵人三項要求參賽人員更加全能,游泳、騎車、跑步必須樣樣精通。而且,鐵三因為要應對不同的運動、不同的環(huán)境,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
跑步成了張萍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吃飯、喝水、呼吸新鮮空氣一樣。在跑馬拉松這個大眾玩者的打怪升級過程中,張萍完成了全程馬拉松到山地越野賽,再到鐵人三項這個打怪升級的過程。在此期間,她也跟隨過好幾個專業(yè)的教練,其中,她的鐵人三項教練Mark說過的一句話,對她影響非常大:“成功的人生,就是把你吹過的牛一一實現(xiàn)的過程。”
敢于逐夢,活出精彩
現(xiàn)在,張萍喜歡“吹牛”的話題,不是說她開過多少家珠寶店,而是她去過世界上哪些城市跑馬拉松。她是波士頓馬拉松達標選手,曾以中國分領組第1名的成績,獲得IRONMAN世錦賽參賽資格。
提及運動帶給自己最大的改變,張萍說:“改變很多,最大的改變就是跑馬拉松后,看到那個戰(zhàn)勝困難、堅忍不拔的自己,自己內(nèi)心就很認同自己。中間還有一些小收獲,比如曾經(jīng)因為身體原因不能見太陽的日光皮炎,現(xiàn)在已經(jīng)痊愈;體重從60多公斤變成50多公斤;從穿XXXL的衣服,到現(xiàn)在任何碼子都可以穿;體能、精神狀態(tài)、身體素質(zhì)比以前更好,心理也更加健康。”
而今,張萍喜歡在每次參加馬拉松或者鐵三后,自己出資、出場地開辦分享會,和更多的跑友相互交流。每次也會擔心沒有人來參加自己的分享會,但是她告訴自己,“就算只有一個人來,我也會好好分享。”
經(jīng)歷過癌癥,讓張萍開始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思考關于生命的價值,關于我們終其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的問題。從那以后,她開始減少她的珠寶店,盡量把自己調(diào)整到一個舒服的狀態(tài)。而且,癌癥成了她最好的擋箭牌:比如,論喝酒,論事業(yè),論成功。把產(chǎn)品當作養(yǎng)育一個孩子,你是愛他的,希望他是健康快樂和受人尊敬、被人信任的。
張萍還把辦公室布置成有書、有咖啡和布滿綠植的地方。她還在這里不定期舉辦分享活動,不僅出售產(chǎn)品,還提供一個場所,讓擁有相同心靈的人在此相逢。
不過,人紅是非多,張萍的行為也引來一些人的嘲笑:“這么大年紀還折騰,也不考慮考慮家人的感受,肯定是為了作秀。”還有人會說張萍“太瘦了,不好看,一點也不富態(tài)”……對于那些不友好的言論,張萍從未做過多的解釋,因為只有她自己知道,忙著訓練、比賽,是因為她真的熱愛。
作為抗癌達人,張萍也經(jīng)常被邀請去給病友做演講,她用自己證明自己,總會燃起病友們對生的希望:“我也是一個病人,你們也可以和我一樣活著,就算得過癌癥,那又怎樣?一樣可以恢復健康,一樣可以跑馬拉松!”因為張萍,病友們仿佛看見了未來的自己,一個一樣可以健康活下去的自己。
2024年12月24日,在一個節(jié)目中,61歲的張萍受邀上臺展露自己的“底色”,她的演講題目《逐夢人生,從勇于嘗試開始》扣人心弦,勵志非凡,讓人對她肅然起敬。
生命中看起來被包裝成苦難的那種禮物,只要你有勇氣去一層層打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如張萍,誰說得過癌癥,就得像個病人?誰說英語不好,就不能出國?誰又說鐵人三項,就一定是年輕人的游戲?人生,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不要給自己設限。
文/阿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