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小婕子伦流澡到高潮视频,无码成人aaaaa毛片,性少妇japanesexxxx,山外人精品影院

路由器真的“穿越”了嗎

  • 來源:奇妙博物館
  • 關鍵字:路由器,穿越,文字
  • 發(fā)布時間:2025-01-12 15:21

  文/ 張致和 陳 玥 圖/ 糖二胖胖

  現(xiàn)代社會,誰也離不開用文字記事。那么,上古時代并沒有文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樣記事的呢?答案就是結繩記事。

  2000 多年前的“路由器”

  了解結繩記事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件春秋時期的奇怪文物——云紋銅五柱器。它的長相十分奇特,下邊是裝飾著彎曲云紋的空腹方座,上邊是五根粗細差不多的銅柱??雌饋硖貏e像咱們家中常用的無線路由器!

  當然,這并不是無線路由器。有專家認為,它其實是結繩座,掛繩子用的,掛的就是結繩記事的繩子。

  先秦古籍《周易》中說:“上古結繩而治。”上古時代,人們一般用給繩子打結的方法來記住或傳達重要事情,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都表示不同的意思。專家推測,當時會有專門的人保存打結的繩子,還要把繩子掛到安全的地方。不過,春秋時期用來掛繩子的五柱器已經(jīng)變成了祭祀用的禮器。

  唐朝時典籍記載,吐蕃人“刻木結繩為約”。南宋的朱熹也提到過西南地區(qū)的“溪峒蠻”結繩記事。明清時期,遵義地區(qū)以打獵為生的山民也用結繩的方法記錄交易獵物的數(shù)量。

  新中國成立之后,西南少數(shù)民族中還有一些結繩記事的實例。例如云南的獨龍族,直到20 世紀50 年代還在用結繩的方式來記錄時間。

  從結繩記事到刻畫符號

  很早以前,人們用結繩來記事。有一次,兩個人約好了分別在繩子上系50 個結,每天解開一個結。全部解開時,兩人就會見面。后來,他們覺得系繩子太麻煩,就在石頭上刻一定數(shù)量的線,過1 天就畫掉1 條,這樣他們就能記住再次見面的時間了。

  這個故事展現(xiàn)了人們從結繩記事過渡到刻畫符號的邏輯。聰明的古人就這樣想到了在石頭、甲骨等堅硬的物體上刻畫符號,來傳遞復雜的信息。古人把刻稱為“契”,刻畫符號記錄約定的內(nèi)容就被稱為“契約”。

  契刻時,最重要的是雙方約定的日期或交易數(shù)字,所以時間久了,人們就學會了匯總數(shù)據(jù),而且是用十進制計數(shù)。因為遠古時期,人類都是靠著天生的十根手指頭來數(shù)數(shù)的。

  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早在5000 多年前我國就有了數(shù)字符號。3000 多年前的商朝“數(shù)學家”已經(jīng)可以熟練運用十進制進行計算,他們還在甲骨或陶器上刻數(shù)字,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來計數(shù)全都不在話下。

  考古工作者還在戰(zhàn)國時期的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幫助計算的竹子算籌。當時的人們已經(jīng)會用九九乘法口訣了,這些都為我國古代數(shù)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現(xiàn)在記事、計算有了更好的工具,不僅方便快速,而且簡單易懂,但是請大家不要忘記——工具可以使用,腦筋不能偷懶,該動腦的時候一定要動腦喲!

關注讀覽天下微信, 100萬篇深度好文, 等你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