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最后的倔強
- 來源:奇妙博物館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楚國,倔強,歷史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1-12 15:14
文/ 金 鑫 圖/王奕焜
大家好!我是來自兩千多年前的鑄造師。正如鄂君啟在前面所說的,楚國最終陷入了衰落,被秦國所滅。而我要帶大家了解的,就是楚國滅亡前的那段歷史。
從強大到衰敗
安徽博物院中有我的一個“伙伴”,它是我和同伴們共同鑄造的一尊青銅大鼎。
這尊大鼎,按后世的計量單位計算,高113 厘米,口徑87 厘米,重約400 千克。它全身呈圓形,三腳穩(wěn)固,雙耳略微外展。鼎身周圍裝飾著突起的圓箍,鼎的耳部和頸部雕刻著精美的菱形幾何紋,腳跟則裝飾著浮雕的獸首紋,栩栩如生。毫無疑問,它是戰(zhàn)國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工藝杰作。
請大家注意,大鼎的口沿上刻有12 個銘文,開頭便是“鑄客”兩個字,指的就是像我一樣,被楚王從其他諸侯國招募來的工匠。所以,它被稱為“鑄客大鼎”。
想想看,楚王為什么要耗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去鑄造大鼎呢?因為鼎這種東西實在太重要了。遠古時期的鼎,只不過是陶質(zhì)的食具。青銅鼎出現(xiàn)后,逐漸成了當時祭祀神靈以及宴請群臣、國賓的重要禮器。后來,據(jù)說大禹鑄造了九鼎,用來象征天下九州。鼎就成了國家與權力的象征。
在歷史上,歷代楚王都很有“野心”,想?yún)⑴c中原爭霸。春秋時期,楚莊王借口討伐入侵者,率軍進駐東周首都洛陽,在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當時的天子周定王十分生氣,但又不敢發(fā)泄出來,只好派王孫滿去安撫楚莊王。那楚莊王居然問王孫滿周鼎的大小與重量,這不是明擺著想跟周天子一較高下嗎?王孫滿巧妙地回答他:“國家的興亡不在于鼎的輕重大小。周天子還不到被人取代的時候,周鼎的尺寸可不能隨便詢問。”楚莊王聽了無言以對,只得敗興而歸。這就是著名的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故事。
楚莊王居然敢跑去和周天子“掰手腕”,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誰能想到幾百年后,戰(zhàn)國后期楚國的國力開始逐漸衰敗,甚至被逼著遷都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西方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面對秦國的步步緊逼,楚國一敗再敗,只能茍延殘喘。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位楚王才發(fā)布了豐厚的懸賞,號召天下最優(yōu)秀的工匠來共同鑄造一尊大大的銅鼎,祈禱國家平安穩(wěn)定。
楚國的大工程
要鑄鼎可是一件大工程,需要許多人共同參與才能完成。好在,楚王早有安排!首先讓一批人去尋找銅礦。楚國人找銅礦有不少小竅門,那就是先找到一種名為銅草花的植物。這種植物通常成片生長在銅礦附近,只要找到花瓣呈藍色或紫紅色的銅草花,那這附近肯定有銅礦。
找到銅礦后,得有大批工人來采礦。這就沒什么竅門了,只能靠人力挖掘。露天開采還好,人就是累一些。一旦需要到地下開采,礦工們的噩夢就到了。那時的技術和各種安全措施都不行,他們要深入地下,使用錘子和鑿子開挖豎井和巷道,同時還要面對塌方、透水等挑戰(zhàn),工作強度大且危險重重,隨時都可能沒命。
礦石開采出來,就要用到我們鑄客了。經(jīng)驗豐富的鑄客都知道,經(jīng)過多次冶煉、提純后的銅液內(nèi)還必須加入一定比例的錫和鉛,形成三種金屬元素的合金銅液,才能用于鑄鼎。
楚王急切地想要看到大鼎,消息已經(jīng)傳到了每一個鑄客的耳中。誰都不敢懈怠,大家一通忙活,先用泥土燒制鼎的模具,然后用模具制作鼎的泥范,再燒成陶范。時間到了,楚王一聲令下,滾燙的合金銅液源源不斷地澆鑄到陶范腔體內(nèi),大鼎的初步輪廓出來了。
由于銅鼎的體積太大,鑄客無法一次澆鑄完成,我們就分開澆鑄耳、足等附件,最后再用焊接技術將它們合為一體。最后經(jīng)過細致的清理和打磨,外表光潔、紋飾精美、銘文清晰的大鼎閃亮登場啦!值得一提的是,根據(jù)楚王的命令,我們還在鼎的前足和腹下刻了“安邦”兩個字。我心里暗想,面對秦國的強大壓力,楚國君臣此時肯定毫無辦法,這才將定國安邦的愿望倔強地寄托在一尊冰冷的大鼎之上。
可以煮一頭牛
后來,到楚幽王在位的時候,他非常珍愛這尊大鼎,死了以后就把它當作自己的陪葬品。它和成千上萬件珍貴的文物一同被埋入地下,又過了四年,楚國被秦國所滅,只留下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倔強吶喊。
兩千多年后的1933 年,一群盜墓者在壽縣城外挖開了楚幽王的墓,這件大鼎與眾多珍品重見天日。它們被集中運送,存放到了安徽省當時的省會——安慶。1937 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大鼎和其他文物又被轉(zhuǎn)移到重慶、樂山等地,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這些文物被運往南京暫時存放。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文物工作者經(jīng)過多方努力,最終在安徽的新省會合肥為大鼎找到了安身之處,在文物修復師的精心修復下,它重新煥發(fā)了生機,成為安徽省博物館(今安徽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1958 年,毛澤東主席到這里參觀,還風趣地指著大鼎說:“這么大的鼎,可以煮一頭牛呀!”
為了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的愛國之心、安邦之念,表達中國人渴望和平的心愿,2014年12 月13 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設立了以鑄客大鼎為原型的國家公祭鼎。如今,鑄客大鼎已經(jīng)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迎接著四海賓朋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