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圣礦(下)
- 來源:藝術啟蒙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燃燒,圣礦,價值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12-28 19:35
不含任何雜質(zhì)的赭石常被土著部落的傳統(tǒng)商人看作是最有交換價值的一種物品。這些土著商人特地趕來西澳坎貝爾山區(qū)的維爾加米亞礦區(qū)“尋寶”。他們開采赭石前會向“居住”在遠古房子里的神靈們祈禱,以獲得他們的“授權”。而澳大利亞另一處著名的赭石礦藏,在南部的弗林德斯嶺。七八十個土著商人沿艾爾湖南下,花兩個月的時間開采赭石,并將其做成圓餅狀,然后裝在用袋鼠皮或負鼠皮做成的口袋里。取回赭石后,商人們會舉辦盛大的慶祝儀式,用“圣礦”在身上繪制紋樣,那天然赭色散發(fā)出的迷人光澤,就如同神靈的光輝照耀著他們。
后來,歐洲人來到澳大利亞,帶來羊群的同時也帶來了土地登記制度。土著商人對這個制度根本不感興趣,但他們在開采赭石的路上盯上了歐洲人的羊群。商人們不斷捕殺羊群,雙方?jīng)_突逐漸加深。南澳當局想出了“愚公移山”的辦法:把海邊的赭石運到土著商人的居住地——艾爾湖,再說服傳教士將赭石分發(fā)給大家。但他們實在是太天真了——唾手可得的赭石怎么能和珍貴的圣礦相提并論呢?況且海邊的赭石因缺少汞元素,涂出來的顏色也不夠鮮亮。因此,土著商人再次踏上了尋找圣礦的旅途……
快走,咱們?nèi)ゴ蛞谤Z!再不走就來不及了!”賈拉小聲提醒道。
“天哪,他們也太執(zhí)著了……”葉丹深深沉浸在圣礦的故事里,完全沒聽到賈拉說了什么。
“聽我的,現(xiàn)在可是打野鵝最好的季節(jié)!”賈拉咧嘴一笑,拉起葉丹的胳膊就往前走。
賈拉帶著葉丹和媽媽沿著一條窄窄的土路往野外走去。一路上,葉丹左看看、右看看,被各種叫不上名字的雨林植物迷了眼睛。不知不覺間,一行人來到一片“裸露之地”。這里像毛里求斯的 “五色土”,又像一個巨大的調(diào)色盤。在干涸小溪的河床里,散落著橘黃色、白色、深鐵銹紅色、錳黑色等各色石塊。賈拉撿起一塊白色的石子兒,蘸上水,在巖石上摩擦。當石粉變得軟糯時,他又從兜里掏出一枚小小的蛋,將蛋液與石粉混合成了白色顏料。
“那是什么?”葉丹好奇極了。
“海鷗蛋。”賈拉展示了一下青白色的蛋殼。
“為什么要調(diào)制白色顏料?”媽媽忍不住詢問。
“為了讓大自然媽媽知道我們來了。”賈拉虔誠地說。他將白色顏料涂在自己臉上,也涂在葉丹和媽媽的臉上,然后他又把梭鏢的兩端也涂白了:“這樣才更容易找到獵物,看我的厲害吧!” 一行人放輕腳步走進了雨林,大伙兒才找了十分鐘,就聽到溪邊的灌木叢中有輕微的響動。
賈拉彎下腰,葉丹跟在他身后躡手躡腳地往前走,只見一只胖乎乎的大鵝正窩在那里整理自己的羽毛呢!
賈拉眼疾手快,瞬時把梭鏢用力擲了出去,正中目標!他小跑過去,把正在掙扎的野鵝拎在手里說:“看吧,打野鵝都不需要瞄準,只要把梭鏢涂白就行!” 天色逐漸暗下來,賈拉手拎野鵝,帶著葉丹她們回到了部落。部落里有人在用露兜樹的葉子編筐,有人在用一種特殊的植物煮顏料。賈拉告訴她們,那是黃色灌木安頓菊的根,剝?nèi)ネ饷娴钠ぃ哑ず透謩e放在兩個鍋里,和剝好的露兜樹樹葉一起煮。一位土著老婦把那些編筐沒有用完的葉子燒成灰燼,再把灰燼倒進鍋里,鍋里顏料瞬間變了色,一鍋變成了紅色,另一鍋變成了黃色。
“它們……居然變色了!”葉丹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賈拉湊過來故作神秘地說:“別急,你們會等到答案的。”
待夜幕降臨時,古老而神秘的提維群島與鑲滿了星辰的深藍天空相交于地平線。晚餐過后,空地上生起了橙紅色的篝火;篝火邊堆著露兜樹樹葉與樹根,還有散落的赭石。這時,突然有一道紅色的火星飛濺到葉丹和媽媽腳邊,那是被火燒過的一小塊赭石。媽媽突然明白了什么……她湊到葉丹耳邊輕聲地說:“下午我們看到的安頓菊和現(xiàn)在火中的赭石類似,只要在加熱時摻入堿就能變色,而露兜樹樹葉的灰燼,就是讓顏色發(fā)生變化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