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非正義
- 來源:戶外探險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照片,正義,真實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0-02-11 19:02
挖坑
我曾經(jīng)相信過影像的力量。
照片和視頻傳達出的畫面,比文字本身更有感染力。更重要的是,每當你稍有質(zhì)疑和迷惑的時候,一旦有圖有真相,那一絲質(zhì)疑都會瞬間煙消云散。
影像總是真實的、可信的,它背后傳達的是一種不容抗辯的正義和真實。對于 2006 年 6 月的劉為強來說,影像還是充滿力量的。
作為《大慶日報》的攝影記者,做攝影記者的 10 年來,他獲國內(nèi)外攝影大獎 400 余次。這一次,他想用一張照片來表達他對藏羚羊的關(guān)注。
劉為強也是一名探險家。他常年關(guān)注藏羚羊的保護。劉為強清晰地記得那一天,他拍到藏羚羊和青藏鐵路合影的細節(jié):“征得管理局的同意在遷徙通道挖了一個簡單的掩體。所說的掩體,其實就是一個小坑。在海拔 4600多米的高原連喘氣都費勁,挖一個能容納兩個人的掩體整整耗掉了我 3 天的時間。挖完小坑后,再在上面蓋上一些東西,東西上面再蓋些沙石之類。這樣,藏羚羊就不會害怕了……
“在掩體里苦苦等待了 8 天的我,終于在 6 月中下旬( 約二十多號 ) 拍到了這一瞬間。”
這一天,劉為強為了拍攝藏羚羊,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大獎
照片獲獎了。
劉為強拍到了藏羚羊和青藏鐵路的合影—至少當時攝影大賽的組委會這么認為—并將之命名為: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辟生命通道。憑這張《生命通道》的照片,背后的動人故事,以及青藏鐵路開通的正確時期,劉為強獲得了 CCTV“《影響2006》年度新聞記憶”新聞圖片銅獎。劉為強成為了獲獎攝影師。他多年來保護藏羚羊的故事,也放大了他的“英雄”色彩。曾有一篇文章這樣描述道:
“他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男人,300 天里他的戰(zhàn)車 4 次顛覆;在阿爾金山無人區(qū) 340 多公里時油泵報廢,靠兩張小餅和一瓶礦泉水,跋涉了 80 公里;在三江源頭沱沱河鎮(zhèn)深夜遭遇打劫;在太陽湖畔和持槍盜獵分子不期而遇;豹子峽被野牦牛攻擊,玉珠峰失足,兩根肋骨斷裂;庫塞湖戰(zhàn)車被陷,一個人挖了七天七夜;第二次巡山不幸迷路,8天后走出無人區(qū)時車上僅剩 3 塊巧克力;露宿沙漠時帳篷被群狼撕碎;還要忍受著嚴寒和高原反應(yīng)的折磨,孤獨,寂寞甚至是恐懼的包圍,他就是這樣一路走來,大漠黃沙,凄風(fēng)蕭蕭。”
劉為強一戰(zhàn)成名。
他在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的故事,也被印在了初中《信息技術(shù)》的課本里。半年后,劉為強的影集《中國藏羚羊》出版。精裝的黑色封皮上,赫然印著這張成名作《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辟生命通道》。
正如他曾寫給《大眾攝影》雜志的一封信中寫道,他還清晰地記得那一天按下快門的情形:“記得當時已經(jīng)不抱任何希望的我看到火車駛過大橋,看到下面一群藏羚羊同時奔跑的時候,心跳都在加劇。好在拍攝了幾張,而藏羚羊和火車同時存在的只有三張。這也是我在掩體里拍攝的唯一遷徙的瞬間。后來我用這種方法拍攝了許多高原驕子—藏羚羊的精彩瞬間。”
劉羚羊
孤單探險家、可可西里、青藏鐵路、獲獎攝影師、藏羚羊保護者,這些標簽賦予了劉為強至高榮譽,也符合一張經(jīng)典的極限戶外照片的所有元素。直到 2007 年12 月中文攝影網(wǎng)站“色影無忌”上的一篇帖子,將他拉下神壇。
發(fā)帖者通過比對照片細節(jié)后,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當初看到它的時候曾經(jīng)讓我眼前一亮:青藏鐵路上的火車和野生動物通道上的藏羚羊在同一個時候出現(xiàn)在作者的鏡頭之中,多么精準的一個決定性瞬間??!所以之后照片入選 CCTV 影響 2006 年度十大圖片,作者也獲得無數(shù)殊榮……一切都很完美……對于我這個攝影愛好者來說劉更成為了我的偶像之一。
“直到前天,我在北京的地鐵 5 號線看到這幅照片的時候,心里還是十分激動,我注意到照片因為斜著放置,上面積了一些灰塵,就下意識地低頭要吹一下浮塵,這個時候,我突然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細節(jié),在圖片的最下方,有一道十分明顯的線,這個時候,我的心里突然一震……仔細觀察,這明顯是一道拼接的痕跡,出現(xiàn)在照片的最下方,難道……”
這位網(wǎng)友小心地提出質(zhì)疑。恰逢前不久剛發(fā)生過的“周老虎”華南虎照片事件,公眾對于假照片的敏感度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劉羚羊”也在這種輿論背景下應(yīng)運而生,迅速躥熱,引起了全民的關(guān)注與討論。
沉默幾天后,劉為強不得不承認了照片系 PS 合成。事情幾乎是急轉(zhuǎn)直下?!洞髴c晚報》公開發(fā)表致歉聲明,并正式解聘 PS 照片作者劉為強,大慶晚報總編輯王忠一引咎辭職。
之后,央視網(wǎng)站也發(fā)表了《〈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辟生命通道〉獲獎資格被取消》一文,正式宣布取消劉為強該作品銅獎資格,并收回頒發(fā)的證書及獎杯。劉為強從保護藏羚羊的英雄,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劉羚羊”。
影像的正義
劉為強在之后的道歉信中說:“我有一顆常人的虛榮心,還想讓更多的人了解藏羚羊、關(guān)愛藏羚羊。另一方面,一位攝影人用一張 PS 照片獲獎,真的很不仗義,很不道德。這是攝影人的一大悲哀。接這個獎時我很矛盾。我相信大家還記得我在頒獎現(xiàn)場曾經(jīng)說過:‘我只想給中國藏羚羊一個機會!這個獎我是為中國藏羚羊領(lǐng)的’,后期的幾大新聞大賽,我從未啟用這張圖片。我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真實地拍到這一瞬間。因為,羊還是那個羊,橋還是那個橋,車還是那個車。”
有人說,看見劉為強的道歉和具體的處分,佩服他的勇氣,感受他的真誠 , 諒解了他原來的錯誤。甚至還有網(wǎng)友呼吁給劉為強繼續(xù)捐款。也有人說,這封道歉信看似真誠,實則在混淆概念,想要用善良的初衷,來彌補自己的錯誤。
但我想,這就是影像的復(fù)雜。
影像科技幫探險家們記錄了幾百年前文字所不能實現(xiàn)的事情—從綠孔雀的案例里中,我們見證了影像對戶外的改變。—不斷革新的科技力量也在通過影像的呈現(xiàn)方式,來改變戶外探險本身的方式,但是它終于改變不了使用者的內(nèi)心,即使我們抱著正義和善良的初衷。
在人類打開光影世界的潘多拉寶盒時,把一些不太美好的東西也放了出來。有人可以為了攝影藝術(shù)而畢生追求,也有人可以為了攝影作品附帶的名利而欺騙和扭曲。
在那個劉羚羊和周老虎的時代,人們預(yù)言不了 10年后—當我們呼吁關(guān)注亞馬遜大火時,可以用不準確的假照片來充數(shù);當我們感動于勵志小熊爬雪山的精神時,其實是受到了正在拍攝它們的無人機的驚嚇。在這個影像科技更新迭代的時代,在這個歌頌影像力量對戶外探險的改變的時代,我更希望那些走在山河湖海中的朋友放慢腳步,重新審視手中的器材。即使我們拍出來的作品獲獎無數(shù),影像也只是工具,操控它們的卻始終都是我們自己。
宋明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