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看奧運時的思考
- 來源:出國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德國,奧運,思考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3-22 17:37
文/王雪妍
今年的巴黎奧運會已經(jīng)落下了帷幕,我的思緒卻仍然停留在這個夏季賽場上的拼搏和感動之中。特別是當看到中國的運動健兒們一次次站上領(lǐng)獎臺時,我的心情更是激動不已。
不同于以前在國內(nèi)看奧運,每當電視里國歌聲響起的時候,身邊的家人朋友們一起歡呼雀躍,大街小巷里國旗飄揚,到處都洋溢著喜悅的氣氛。身在異國他鄉(xiāng),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一個人的狂歡”??吹街袊\動員奪冠后的激動興奮只在我自己的心里翻涌升騰,身邊的德國人并不會感同身受。這種感受上的差異并不僅僅在于國籍立場不同,更在于對于奧運會的關(guān)注度不同,以及對于 “愛國主義” 理念的接受程度的不同。
德國人對待奧運會的態(tài)度并不熱情。雖然德國人也會在電視或網(wǎng)絡上觀看自己喜歡的比賽項目,但茶余飯后的談資并不是只有奧運會,也沒有那么關(guān)心德國在獎牌榜上的排名,仿佛這四年一次的世界體育運動盛會只是德國人的日常消遣,并沒有什么特別值得關(guān)注的。德國人對待奧運會的態(tài)度很純粹,只是一場世界高水平的運動競技賽事,一切都只關(guān)于運動。
我和德國朋友坐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女子十米臺跳水決賽,中國小將全紅嬋憑借幾近完美的技術(shù)動作和獨有的“水花消失術(shù)”蟬聯(lián)奧運冠軍,整場比賽德國人看的也是目瞪口呆,不時地發(fā)出“哇奧”的贊嘆聲。德國電視一臺的現(xiàn)場解說也是不吝贊美之詞,對全紅嬋的肯定和贊揚幾乎溢出了屏幕。當看到頒獎典禮上全紅嬋和陳芋汐分別占上冠亞軍的獎臺,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聽著自己從兒時起就刻在頭腦里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我也不自覺地輕輕跟著哼唱起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眼睛里更是不知從什么時候盈滿了淚水。我沒想到,在國外生活了十多年的我,此時仍然心潮澎湃,本以為早已習慣了國外的生活,但當下感動的情緒還是出賣了自己中國心的本質(zhì)。曾經(jīng)學生時期每周一都會舉行一次的升旗儀式,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無比懷念的美好回憶,時刻提醒著自己來時的初心。
正當我還沉浸在自我感動的情緒之中不可自拔時,身邊的德國人圖比亞斯悄悄遞過來一張紙巾,讓我擦拭已經(jīng)溢出眼眶的淚水。我向他表示了感謝。“Xueyan,你為什么哭啊?”圖比亞斯不解地問道。
“因為中國選手取得了冠軍??!”我說。
“那你應該高興才對啊,可是你為什么哭呢?”這個身材高大的德國人更不明白了。
“看到升國旗,聽到國歌聲我就忍不住了。”我的聲音還有些哽咽。
“你是想家了嗎?”
我思考了一下,說:“也不完全是因為想家。”我繼續(xù)低頭思索該怎么跟德國人解釋這種復雜的情緒——這種感動、思鄉(xiāng)、自豪、激動、懷念混合雜糅在一起的心情。
“可是,這只是一場體育比賽?。?rdquo;圖比亞斯似乎明白了我的解釋,卻又不能切身體會到這種五味雜陳的感覺。
“這并不僅僅只是一場體育比賽,也是運動員們自身價值的展示,更是國家榮譽的體現(xiàn)。”我說道。
“你又來上價值了。”圖比亞斯皺了皺眉頭,勉強擠出一個微笑說,“你怎么那么喜歡給很多東西附加意義??!這就是一場精彩的跳水比賽,中國選手發(fā)揮出色贏得了冠軍,僅此而已,不是嗎?”
“如果你常年身在國外,看到德國運動員獲得第一名,全場響起德國國歌的時候,你難道不感動嗎?”我試著將他代入我的情境之中,希望以此能讓他體會到我的心情。
圖比亞斯果然開始低下頭思考,沉默了幾秒鐘后,說:“不感動。”
“怎么會不感動呢?德國取得金牌,你不為你的國家感到驕傲嗎?”我驚訝于他的冷漠和頑固不化。
“為什么要為國家感到驕傲?”他的語氣理所當然,“我會佩服取得金牌的運動員,贊賞每一位表現(xiàn)出色的運動員,無論他們來自哪個國家。”
似乎確實如此,前幾天我和圖比亞斯在觀看馬術(shù)比賽的時候,德國馬術(shù)隊員最終獲得了金牌,身邊這個德國人并沒有表現(xiàn)得比今天全紅嬋奪冠要更激動。對比賽過程的客觀點評,對德國運動員語氣平靜的贊揚,這就是他觀看奧運會的全部反應了。
“Xueyan,你知道的,在德國我們沒有愛國主義教育。”圖比亞斯的這句話似乎直指問題核心。他繼續(xù)解釋道——二戰(zhàn)時期,希特勒掀起的狂熱的德意志愛國主義情緒很快演變成極端的種族主義,屠殺了大量不屬于自己種族的猶太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zhàn)爭罪行。二戰(zhàn)之后,德國積極反思曾經(jīng)的罪行,為了避免歷史再次重演,德國盡力避免一切與“愛國”、“國家榮譽”、“民族家國”等相關(guān)的敘事和教育。在德國人看來,極端的愛國主義會使人們產(chǎn)生盲目排外的情緒,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像一個緊箍咒一樣限制人們自由生活的選擇,而且會自然而然地生出對其它國家和民族的不同聲音、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抵制和仇視。而這,往往是歷史上眾多戰(zhàn)爭的情緒開端。
從小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德國人對于愛國的本能排斥,在此刻碰撞出了激烈刺目的火花,強烈地沖擊著我頭腦里的認知。聽完圖比亞斯的話,我低下頭思索了好久……德國人的想法源自他們本國的歷史和自身的經(jīng)歷,我能理解,但并不完全贊同。在我看來,德國人對歷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對世界的開放態(tài)度確實值得敬佩,可是如今這種反思和開放似乎有些矯枉過正了,甚至慢慢在走向另一個極端。 2015年爆發(fā)的難民危機不斷加劇,源源不斷涌入德國的敘利亞、阿富汗難民不僅獲得比德國人更多的社會福利,嚴重侵占了德國民眾的生活、醫(yī)療、教育資源,而且大大提高了德國的犯罪率。不相容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使難民很難真正融入德國生活,但德國政府為了所謂的“政治正確“,以彌補二戰(zhàn)時期極端仇外的罪行,對外國難民”無腦“歡迎、照顧有加,甚至不惜犧牲本國民眾的利益。德國就好像一個曾經(jīng)霸凌別人的少年,如今為了贖罪,主動脫光上衣跪在地上任人打罵。其實大可不必吧!
愛國不意味著唯我獨尊,不仇外也不等同于放棄愛國。一場奧運比賽引起的與德國人思想上的碰撞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索“愛國“這件事。究竟怎樣才是正確的”愛國“,我沒有答案??赡苁俏易约旱乃季w飄得太遠了,畢竟,奧運會對德國人來說只是一場運動會,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