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視野下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研究
- 來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雜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五育融合,家校社協同育人,育人模式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3-12-03 21:22
黎 麗
?。◤V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小平小學,廣州510000)
摘 要:為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亟須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新時代背景下,如何促進“五育融合”,如何促進家校社協同育人,文章圍繞“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這一核心展開研究,構建出“136”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以期促進學生全方位成長。
關鍵詞:五育融合;家校社協同育人;育人模式
在當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旨在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新型教育體系,以實現全人教育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宗旨。然而,在實踐中,如何充分發(fā)揮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優(yōu)勢,實現五育融合,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本研究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健康身心為根本,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為重點,探索構建出“136”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模式:“1”指一個根本任務,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指向“五育融合”;“3”指家庭、學校、社會三個育人協同體,即整合家校社三方資源,通過家庭“大手牽小手”促親子陪伴、育家庭美德,社會“大手互牽手”促共生共榮、興文明風尚;“6”指六條育人路徑,即家長會、家長講堂、家長學堂、家校活動、社區(qū)進校園、學校進社區(qū)。
一、召開花式家長會
家長會作為最為常見的協同育人方式,在我國教育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家長會在教育中的作用,學??蓢L試舉辦“花式家長會”,從開辦形式、主題等不同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一個更加有效的交流平臺。首先,可開展主題式家長會。傳統(tǒng)的家長會往往以成績匯報和問題解答為主,而主題式的家長會則會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比如,學校可舉辦“親子溝通”主題家長會,讓家長們通過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困惑,學習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還可以舉辦“閱讀分享”主題的家長會,家長們在一起交流閱讀的心得,共同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其次,可開展體驗式家長會。在這種家長會中,家長們不再是聽眾,而是參與者。他們可以參與到孩子的課堂活動中,親身體驗孩子的學習生活。比如,讓家長參加孩子的體育活動,了解孩子在體育課上的表現;讓家長參加孩子的美術課,看看孩子是如何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通過這些體驗,家長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師的教學方法。再次,召開論壇式的家長會也會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一個開放的交流平臺。在這種家長會中,家長和教師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共同探討教育問題。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家長會的參與度,也可以激發(fā)家長和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新意識??偟膩碚f,“花式家長會”是我國家校合作的一種新的嘗試,旨在通過創(chuàng)新家長會形式,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通過這些創(chuàng)新,家長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也可以更好地支持教師的工作。
二、搭建家長講堂
新課改強調課程資源要實現多元化,不能局限于教材。教育應走向社會,擴充課程資源,與生活相結合。家長作為與學校教育目標一致的校外資源,可以豐富校內課程資源,是一個重要的資源庫。二者之間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能夠營造和諧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學??梢酝ㄟ^“家長講堂”這一切入點,挖掘優(yōu)質家長資源,鼓勵有特長、有專長的家長發(fā)揮自身職業(yè)、興趣等方面的優(yōu)勢,親自走進課堂,為學生或其他家長帶來更為豐富多樣的知識體驗,此舉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增進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了解,形成更加緊密的家校合作關系。在實施“家長講堂”時,學校應采取多種形式,以滿足不同年級、不同興趣的學生需求。例如,可以邀請家長根據自己的職業(yè)特點,為學生帶來專業(yè)領域的知識講座;也可以結合家長的特長和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同時,學校還應積極引導家長參與課程設計,讓家長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家長講堂”更加貼近學生實際。“家長講堂”作為家校合作的新典范,為教育事業(y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小學校園中綻放光彩,助力學生茁壯成長。
三、開設家長學堂
家長學堂,乃是匯聚專家智慧,針對家庭教育之熱點議題,對家長進行悉心培訓,使之一邊掌握教育之道,一邊領悟育兒之術。家長學堂活動的開展,無疑為家庭教育指導注入了強勁動力,創(chuàng)新了教育形式,成為培育新一代合格家長的重要途徑。例如,學??膳e辦“親子溝通的藝術與方法”或“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力”等專題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從專業(yè)角度為家長深入剖析、解答疑惑,助力更新家長教育理念,旨在讓家長從昔日學校教育的協作伙伴,轉變?yōu)榧覉@共育的支持者以及家庭教育的主導者。家校合力,讓學生在學校教育的優(yōu)質土壤中以及家庭教育的滋養(yǎng)下茁壯成長。
四、打造多樣家?;顒?/p>
親子活動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進一步促進家校合作,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膳c家長協調交流,共同舉辦多種別開生面的親子活動。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家庭的溫暖,體驗與父母共同成長的快樂。例如,組織“親子運動會”,讓學生與父母一起參與各種體育項目,如接力跑、拔河比賽等。在父母的陪伴下,學生不僅鍛煉了身體,更學會了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精神。其次,還可舉辦“親子讀書會”,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分享讀書的快樂。通過共同閱讀,增進親子關系,讓學生養(yǎng)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在讀書會上,學生可以互相推薦自己喜歡的圖書,與其他同學分享閱讀心得,激發(fā)閱讀興趣,拓寬知識面。此外,學校還可定期組織“親子烹飪課”,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制作美食。在課堂上,孩子學習基本的烹飪技巧,感受勞動樂趣。家長們也積極參與其中,為孩子提供寶貴的指導和關愛。舉辦“親子藝術沙龍”,邀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課程,感受藝術的魅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傊谖覈膶W校教育中,親子活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可以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陪伴關愛下,茁壯成長,成為新時代具有全面素質的優(yōu)秀學生。家校攜手,為孩子編織一個幸福的童年,為他們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引領社區(qū)進校園
社區(qū)進校園,旨在促進學校與社區(qū)之間的聯系,利用社區(qū)的各方資源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如何讓這些活動真正起到引領的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受益,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社區(qū)進校園活動的主要目標。這些目標應該包括:幫助學生了解社會、提高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實踐能力、增強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活動應該有針對性地設計,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結合學校教育實際,讓學生參與其中,積極互動。其次,我們需要注重社區(qū)進校園活動的實踐性,除了聯系宣傳、公安、禁毒、科普等部門進校園進行正向宣傳引導外,活動更應該以實踐為主,讓學生親身體驗,參與其中。例如,組織學生到社區(qū)開展志愿服務,讓他們感受到為他人服務的快樂和意義;或者組織學生參觀企業(yè)、機構等,讓他們了解不同行業(yè)的工作特點和職業(yè)素養(yǎng)要求;等等。最后,我們需要注重社區(qū)進校園活動的反思和總結。活動結束后,學校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讓他們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和不足,思考如何將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應用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同時,學校也應該對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開展類似的活動,讓學生受益更多。
六、鼓勵家校進社區(qū)
家校進社區(qū),主要是社區(qū)搭建平臺,學校組織家長和學生參加各類活動,通過活動,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比如,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期間,學??梢越M織部分學生和家長參與到社區(qū)、公園或圖書館等公共場所舉辦的各種活動中,讓他們親自體驗文明市民教育活動,從而加深對本地區(qū)的理解,體驗本土的民風民俗。同時,學校也可以邀請家長陪同學生在閑暇之余積極參與到社區(qū)志愿服務活動中,如負責公共場所的清潔或綠化、參加消防安全宣傳、展開交通安全勸導,或是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為殘障人士提供幫助等等。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增強家校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也能引領社會文明新風尚,讓社區(qū)更加和諧,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家校社協同育人是一種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教育發(fā)展模式,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共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以此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的、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五育融合視野下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202113590)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