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旗又非旗的字
- 來源:藝術啟蒙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文物,線索,本義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3-07-01 20:16
文/《藝術啟蒙》編輯部
文物線索一
陜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里收藏著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銅器“何尊”,它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堪稱“國寶級文物”!考古學家在清理掉何尊表面的銹跡后,發(fā)現(xiàn)了十二行共一百二十二字的銘文,如圖所示。圖中標紅的詞語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名字,其中就有我的身影。
這個國家是:
文物線索二
這件唐三彩駱駝載樂俑現(xiàn)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被視為唐三彩制作技藝的巔峰之作。瞧!駱駝背上馱著七位手持樂器的樂師,你能看到那個站得最高的女子嗎?請仔細觀察圖片,描述出她所在的位置,你就能猜出我現(xiàn)在的字形是何含義!
識字小草堂 ——
早期字形是在一豎的中部加圓形或方形符號,表示位置正中。甲骨文第五字形作 (yǎn)形,“ ”即后世“旗”字,字形像飄動的旗幟,一豎表示旗桿。金文第一字形是在帶 的“中”字下增“ ”作意符,可以理解為從 從中,顯示了“中”與“ ”的密切關系,因此推測,“中”可能是古代氏族的徽幟,戰(zhàn)時用以召集民眾。
有學者認為,“左中右”“上中下”“前中后”“大中小”等觀念,應該都是在文字出現(xiàn)之前就存在于人們頭腦之中的。所以,含有中間一類意義的“中”這個詞,應該早就存在,絕不會先出現(xiàn)作為徽幟、旌旗名稱的“中”,然后引申出“中”的一般意義。“中”在卜辭里有時用“中間”義,在銘文里也多用“中間”等義,應該就是“中”的本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