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風波
- 來源:精短小說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風波,修筑,公路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2-10-31 21:10
修筑北山寨公路是老區(qū)人民巴望了幾代人的夢。
工程進度很快,勢如破竹。村支書李為民望著新修的公路不斷向前延伸,由衷地欣慰。
村口有一棵古樹,相傳栽種于明洪武年間,村里人沾足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恩澤。最近有人風傳修路要砍掉這棵樹,大伙心里不悅。一天夜里,有人運來紅磚在樹下壘起了一道護墻。這不是對著干嗎?村支書心里窩著火派人去查滋事者。
誰要是砍了這棵樹就先要了我這條老命吧!石叔公上門找李支書。石叔公是抗日老兵,參加過慘烈的淞滬戰(zhàn)役,死里逃生撿回一條命,抗戰(zhàn)勝利后解甲歸田回到鄉(xiāng)下。由于他當?shù)氖菄顸h的兵,在那不尋常的歲月石叔公成“另類”受了許多委屈,養(yǎng)成孤僻固執(zhí)的性格,他認定的理兒不會輕易改變,一犟到底,誰也扳不動。
叔公,別上火,有話好好說。李支書柔著性子接待他。要不是看在長輩的份上李支書完全可以三言兩語把他打發(fā)走,然后派人去拆墻。
老侄孫,這一回你得聽叔公的。石叔公見村支書識禮數(shù)便收起了糗脾氣。
請叔公細說。支書跟他套近乎。這棵樹與北山寨人風雨同行幾百年,庇護著北山人繁衍生息,吉祥平安,我們不能砍了它。石叔公有板有眼撩開村里塵封的往事。
我們沒說砍樹呀,只是借道邊上過。李支書在解釋。邊上過也不行,樹根長在地下,大車小車在上面碾來碾去傷筋動骨的,到頭來還不是一死?石叔公堅持不讓。公路還修不修?李支書問。怎能不修?石叔公答話。從天上飛過去?支書在說氣話。屋里氣氛在變僵。路在分水坳向南移50 米,既順暢又保樹,兩全其美。石叔公提出改路方案。
支書怔了一下。石叔公提的方案此前不是沒考慮過,只是南邊路程長,地段雜,撇開增加的工程費不說,光征遷補償費就要增加10 多萬元,哪里來錢呢?李支書臉有難色,石叔公全看在眼里。改路要多花錢,村里有困難拿不出,我們體諒你當家難。這張卡里有36 萬元是外出鄉(xiāng)親集資寄回來填補資金缺口的,你就干吧!石叔公的話讓李支書心里踏實,覺得背靠了一座無形的大山。
改路又碰上了一件棘手的事,有一座墳墓擋了去路,墳主放出話來就是天王老子叫遷也不讓。石叔公去找了墳主,不知他使了什么絕招,不幾天墳就遷走了。
竣工通車這一天,北山人在路口立了一塊石碑:民心路。旅游公司在這里開辟了"美麗鄉(xiāng)村游"的專線,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前不久,從新加坡歸來的尋根問祖團簇擁著石叔公在這棵樹下拍了照片,留下了永遠的鄉(xiāng)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