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曾有兩個太陽?
- 來源:環(huán)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太陽系,太陽,后羿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2-07-30 21:34
“后羿射日”是中國人熟知的神話:遠古時,天上有10 個太陽炙烤著大地,后羿為拯救人類,射下了9 個太陽,留下了一個?,F實中確實也只有一個太陽??勺罱奶煳膶W研究卻把人們的思緒拉回到數十億年前,讓人們開始猜想,或許我們的太陽系中,真的曾有另外一個太陽的存在。
一切可以從冥王星被“開除”說起。我們這一代人的天文常識,經歷了一場太陽系從“九大行星” 變?yōu)?ldquo;八大行星”的變革。因為一顆比冥王星還大的矮行星“鬩神星”的發(fā)現,冥王星在國際天文學聯合大會上被降格為了矮行星。問題是,冥王星不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了,就意味著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了嗎?并不是。天文學家從未放棄過尋找真正的“第九行星”,他們認為,這顆行星潛伏在太陽系的邊緣,質量可能是地球的十倍之多。天文學家之所以如此肯定真正的“第九行星”的存在,是因為目前學界已經觀測到了一批徘徊在冥王星之外的天體,其軌道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引力范圍之外—— 那么,必然就有一個我們還沒有發(fā)現的大天體在影響它們,這就是真正的“第九行星”。
然而最大的矛盾來了,在離太陽這么遠的地方,太陽的引力是怎么造就了這樣大一顆行星的呢?關于這個問題,天文學界目前有各種猜想,其中最為顛覆常識的一個是:太陽系誕生之初,其實是雙星系統(tǒng),第九行星,實際上是在第二個太陽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
恒星在宇宙中不計其數,它們受到彼此引力的牽引而互相環(huán)繞時,就形成了恒星系統(tǒng),即恒星系。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fā)現,宇宙中大部分的恒星系都是雙星系統(tǒng)甚至是三星系統(tǒng),也就是說,在一個恒星系中,一般會存在兩顆或者三顆恒星。太陽系自然也是恒星系,但奇怪的是,太陽系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恒星,這樣的單星系統(tǒng)非常少見。
《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曾發(fā)表過一篇文章,哈佛大學著名的天文學家亞伯拉罕·洛布與阿米爾·希拉吉在文中提出:太陽系邊緣可能曾經有一顆太陽的伴星存在,并且這一區(qū)域或許還隱藏了很多未被發(fā)現的矮行星。他們表示:“絕大多數類日恒星(與太陽特別相似的恒星)在形成之初都是雙星系統(tǒng)中的一員。”按照這個理論,太陽在形成階段曾有一顆與其質量相近的伴星存在,但為什么現在看不到這顆伴星了呢?洛布表示:“很有可能,是另一顆路過的恒星通過其引力作用,將‘第二個太陽’擄走了。”
此外,在曾經被認為是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以外,天文學家似乎發(fā)現了另一個更神秘的邊界帶——奧爾特云。它厚達一光年,像一個龐大的星系“護罩”,將太陽系包裹其中。奧爾特云的發(fā)現,讓“第二個太陽”猜想有了理論依據。
因為奧爾特云的形成很有可能就是“第二個太陽”的杰作。從理論上來講,像太陽系這樣的單星系統(tǒng),早期時,星云中的物質應該基本都被恒星和行星吸收了,其邊緣地帶不大可能形成柯伊伯帶,更不會形成擁有較多天體和物質的奧爾特云。天文學家們想到了一種可能:早期太陽星云中誕生了兩顆恒星,兩者距離非常近,形成了雙星系統(tǒng),但兩顆恒星在演化過程中一直不穩(wěn)定,另一顆恒星逐漸偏離星系軌道,最后逃離了太陽系。太陽系中離太陽近的地方,由于受到太陽的引力影響逐漸穩(wěn)定,但其邊緣受到另一顆恒星的影響較大,在這顆恒星不斷逃離過程中,在太陽系邊緣形成了柯伊伯帶和奧爾特云。
如果要證實“兩個太陽”的猜想,或許得去奧爾特云找尋答案。只是,就算是目前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旅行者一號,要想穿過奧爾特云,耗費上萬年的時間估計都不夠!關于兩個太陽的猜想,或許只有留給未來的人們去證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