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的“狂歡節(jié)”——冬至
- 來源:奇妙博物館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宋代人,狂歡節(jié),冬至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12-30 21:42
12 月一過,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就快來臨了,但你知道嗎,今年的12 月21 日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那就是農歷的冬至。冬至是北半球一年當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開始漸漸變長,黑夜開始慢慢縮短,春天也逐漸地近了。所以古人說“冬至一陽初動”“冬至一陽來復”。
冬至既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意義不亞于春節(jié),民諺說“冬節(jié)大于年”。當然,冬至的習俗因為地域不同也有差異。北方人通常會在這一天吃餃子慶祝,而南方人則有在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慶祝冬至的呢?
宋代,到了冬至那天,天子會舉行南郊大祀。宋人說“三歲一親郊”,意思是每三年舉辦一次天子去南郊的典禮。南郊大祀的場面特別壯觀,儀式特別隆重。那一天,數(shù)十里的御路上肯定沒有什么空著的地方,開封的市民都會爭先恐后地去圍觀典禮。
每到南郊大祀之年,宋代朝廷會提前兩個月在宣德門廣場“教車象”,也就是訓練由大象組成的車隊。經過訓練,大象走到位于廣場的宣德樓前時,會排成一隊面向北方參拜,還能 “唱歌”。住在廣場周圍的人,這兩個月就可以天天觀賞馴象演習啦!
典禮之時,宣德門外的街道也特別熱鬧,游人嬉戲,觀者如織,還有很多游人會買這街上琳瑯滿目的商品當作“獻遺”。獻遺就是親戚朋友間相互贈送的禮物。
冬至是宋代的國家法定假日,假期為三天,皇帝會賜宴群臣。而普通百姓家,冬至時會購置新衣、酒食,家家都要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食物以餛飩為主。宋代古籍記載:“貴家求奇,一器凡幾十余色,謂之百味餛飩。”你看他們吃餛飩的花樣,比今天人們吃餃子的花樣還要多呢。除此之外,親朋好友間也彼此往來慶賀,叫作“一陽賀冬”。
據(jù)《武林舊事》一書記載,“一陽賀冬”的人們會準備好華麗的車馬出行,五更天(凌晨3 點—5 點)時,街上就已經人頭攢動了,婦女與小孩兒都穿戴著絢麗的服飾,寺廟的香火也變得十分旺盛。在冬至的三天假期內,不少商人為了慶祝節(jié)日也都不做生意了,放下簾子飲酒作樂,稱為“做節(jié)”。冬至可以說是宋代人的“狂歡節(jié)”,類似上面這樣的活動大家要一連舉行三天。
看完宋代人的“假日狂歡”,你是不是也開始期待并規(guī)劃自己的節(jié)日游玩項目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