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的明君和賢才們
- 來源:奇妙博物館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齊國,明君,賢才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12-30 21:29
在齊國800 多年的歷史中,極有作為的國君除了姜太公外,還有一位課本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齊桓公,當(dāng)時的五霸之首。
齊桓公領(lǐng)導(dǎo)的齊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當(dāng)時最強盛的國家,既得益于齊國的地理優(yōu)勢,更得益于他招攬了一批善于治國安邦的精英賢才,齊桓公、管仲、鮑叔牙三人之間的故事膾炙人口。
箭之仇
齊桓公,姓姜,名小白。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為了爭奪國君之位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當(dāng)時管仲輔佐公子糾在魯國避難,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在莒(jǔ)國避難。
為了不讓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管仲率領(lǐng)一隊人馬前去攔截。當(dāng)管仲趕到莒國的邊境時,正好遇見公子小白一行向齊國進發(fā)。管仲張弓搭箭向小白射去,小白應(yīng)聲而倒。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再也沒有人與公子糾爭奪國君之位了,于是回國時便不慌不忙的。其實,公子小白并沒有死,管仲的那一箭恰巧射在了他的衣帶鉤上,公子小白佯裝中箭身亡迷惑對方。
等管仲一行離開后,公子小白日夜兼程,率先趕回了齊都臨淄。六天后,等公子糾到達齊國時,公子小白已經(jīng)成為國君齊桓公。
管鮑之交
齊桓公繼位后,本想殺了管仲報之前的一箭之仇,但鮑叔牙卻力薦管仲為相。齊桓公不高興地說:“管仲不就是射我衣帶鉤的那個家伙嗎?他射的箭至今我還留著,我恨不得剝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你還想讓我重用他?”鮑叔牙說:“那時是各為其主,再說如果您想要富國強兵、建立霸業(yè),沒有一大批賢明的人是不行的。”
齊桓公想拜鮑叔牙為相。鮑叔牙推辭:“我不過是個小心謹(jǐn)慎、奉公守法的臣子而已,比管仲差遠了,他才是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哪!您要是重用他,他將為您射得天下,哪里是只能射中一個衣帶鉤呢?!”
在鮑叔牙的力薦下,齊桓公最終拜管仲為相。管仲采取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齊國日漸強大。公元前651 年,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參加會盟的有齊、魯、宋、衛(wèi)、鄭、許、曹等國的國君,周朝天子周襄王也派使者前來參加??饡耸驱R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象征著齊桓公霸業(yè)達到頂峰,也是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重要標(biāo)志。
齊國的強大離不開明君與賢相。在齊桓公之后,齊國的幾個國君都少有作為。直到150 多年后齊景公成為國君,在齊國歷史上與管仲齊名的一代賢相晏嬰?yún)f(xié)助齊景公以禮治國、重民舉賢,使齊國成了名副其實的“千乘之國”,繼續(xù)在列國爭霸中保持強勢的地位。
晏嬰使楚
晏嬰作為相國,曾多次出使四方。有一次,晏嬰出使楚國,楚王聽說晏嬰身材矮小,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墻下開了一個小門。晏嬰知道這是楚國人故意羞辱自己,就說:“我是來訪問的,這是狗洞,不是國門,如果我訪問的是狗國,我就從這個門進去。”楚國人一聽,只好打開城門讓晏嬰進入。
晏嬰見到楚王,楚王故意問他:“齊國沒有人了嗎?怎么派你來了?”晏嬰回答說:“我國派人出訪有個規(guī)矩,上等國家派上等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被派到楚國來了。”
楚王又安排人在他們談話時押過來一名犯人。楚王問此人犯了什么罪,下面的人回答:“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就問晏嬰:“齊國人都善偷嗎?”晏嬰馬上說:“淮南的橘子樹到了淮北就成了枳(zhǐ),齊國人到了楚國就成了賊,看來是水土不同哪!”楚王聽后苦笑說:“圣人是不能戲弄的,我真是自討沒趣了。”
晏嬰在面對楚王羞辱時巧妙地進行了回擊,維護了自己和齊國的尊嚴(yán),展現(xiàn)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
齊景公時期,齊國國力強盛,但隨著齊景公病亡,他所屬的姜姓政權(quán)日漸衰微,新興貴族的代表田氏在政治舞臺上逐漸崛起。田氏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來籠絡(luò)人心,逐漸控制了齊國的政權(quán),最終在公元前 386 年取代姜姓,建立了田氏政權(quán),史稱“田氏代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