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文旅”擦亮青島旅游新名片
- 來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青島,文旅,旅游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6-07 11:13
文 傅聰聰
青島, 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坐擁一串散落在蔚藍畫布上的生態(tài)密碼。靈山島、田橫島、竹岔島等島嶼如同被海洋珍藏的生態(tài)寶匣,以其獨特的地質地貌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構成了青島海島旅游獨特的自然景觀資源。青島,正以生態(tài)為底稿,在島嶼群落的畫布上繪制全域旅游的多維坐標系。
多樣的海島資源稟賦
第一,從自然景觀資源來看,首先,青島海島的地質地貌資源豐富,擁有火山與海蝕雙重奇觀。例如,竹岔島由火山噴發(fā)形成,島上有保留比較完整的火山口一座,巖石上留有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氣泡和自然形成的硅洞,火山口與熔巖流地貌清晰,周邊海蝕平臺等海岸地貌展現出海水侵蝕與火山活動雙重塑造力。靈山島作為中國北方第一高島,由白堊紀火山噴發(fā)形成,完整保留火山活動痕跡,火山集塊巖等巖石類型與老虎嘴等火山巖海岸景觀構成獨特地質教科書。
其次, 青島海島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資源豐富,實現生物多樣性的立體呈現。從海洋生態(tài)來看,靈山島周邊是刺參、皺紋盤鮑等海珍品的國家級保護區(qū),竹岔島是青島重要的扇貝、牡蠣養(yǎng)殖基地;從陸地生態(tài)來看,田橫島群植被茂盛,靈山島森林覆蓋率超80%,有423種植物,含800年樹齡的國家一級保護古樹小葉樸;從鳥類資源來看,大公島是扁嘴海雀等珍稀鳥類繁殖地,2024年監(jiān)測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二級17種,靈山島是300余種候鳥的遷徙驛站,春秋季時常出現“鳥浪”奇觀。
此外, 青島海島的氣候與環(huán)境資源豐富,具有海洋性氣候的康養(yǎng)價值。青島市地處北溫帶季風區(qū)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3攝氏度,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周邊海域水質優(yōu)良。靈山島遠離陸地,島上無大型工業(yè)污染源,海域附近周圍沒有漁港、大型港口碼頭等污染源,海水水質常年可達到一級海水水質標準。田橫島相對較為偏遠,周邊海域水質較好,海水透明度較高,且島上植被茂盛,空氣清新。
第二,從文化遺產價值來看,青島海島的文化遺產價值呈現出“陸海交融、古今輝映”的獨特格局,形成了具有國際辨識度的文化標識體系。首先是歷史記憶的物質載體。田橫島“田橫五百義士合葬墓”與明代齊王廟構成忠義文化敘事空間,現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小青島燈塔于1904年建成,見證日德戰(zhàn)爭、青島主權回歸等事件,其八角形白色石砌塔身與“琴嶼飄燈”景觀,被列為“青島十景”之一,成為城市文化地標。
第三, 從海洋文明的活態(tài)傳承來看。田橫島“漁民開洋、謝洋節(jié)”(國家級非遺)保留祭海儀式等習俗,借“祭海+體驗+市集”模式實現傳承與收益良性循環(huán),每年祭海節(jié)吸引周邊百姓及中外游客超30萬人次。
第四,從建筑藝術的多維呈現來看。小青島德式八角燈塔作為德占時期的建筑,體現了德國的建筑風格和工藝,又與青島的海洋環(huán)境相融合,是文化融合的一個樣本;靈山島貝殼樓有著“世界第一貝殼樓”的稱號,使用了500多個品種、100多萬只貝殼建成,將海洋文化、民間工藝與建筑藝術相結合,是本土智慧的結晶。
“海島文旅”的青島實踐
在青島海島旅游的發(fā)展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本地實踐標桿,這些標桿案例不僅在本地取得了成功,也為其他海島旅游開發(fā)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一是靈山島打造生態(tài)旅游樣板。靈山島積極探索清潔能源的應用,島內實施家庭清潔能源取暖改造,比例達74.3%,推廣光伏發(fā)電,安裝太陽能路燈209盞,實現全島覆蓋,實現燃油車“零進島”。此外,設置碳積分應用場景和自動售貨“低碳商店”,為發(fā)展零碳民宿提供了可行經驗。在此基礎上,積極發(fā)展文旅產業(yè),打造北方海域“負碳海島”品牌,發(fā)展特色高端民宿近20家,床位近2500張,實現本島村民本地就業(yè)200余人。同時,開展在營民宿技能培訓,培養(yǎng)專業(yè)民宿從業(yè)者隊伍,提升旅游從業(yè)人員綜合素質,促進旅游提質增效,讓老百姓從旅游發(fā)展里實實在在受益,真正實現了保護生態(tài)和社區(qū)發(fā)展兩不誤,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也給其他海島做了好榜樣。
二是田橫島盤活傳統(tǒng)祭海節(jié)非遺IP。從2004年起,青島就組織開展祭海民俗資料挖掘、整理、分類存檔工作,出版發(fā)行相關圖書音像制品,固化文化基因。同時,以媒體直播報道聯(lián)動打造現象級民俗IP。在活動內容上,融入巨書表演、漁家號子等非遺展演,增設海鮮市集、民宿體驗等消費場景,形成“祭海儀式+民俗展演+美食消費”沉浸式文旅產品包。2024年,祭海節(jié)創(chuàng)新推出非遺戲劇展演、漁文化特產展銷等模塊,實現了傳統(tǒng)儀式與現代旅游的有機融合。作為青島海島游的特色項目,田橫祭海節(jié)把古老的祭海儀式、民俗表演和海鮮美食節(jié)結合起來,做成有文化味兒的旅游項目,打響了品牌,既保護了非遺文化,又讓海島游更有看頭,有力推動青島海島旅游發(fā)展,讓海島游更具吸引力,成為青島海島游的一張亮眼名片。
青島海島旅游痛點診斷
盡管青島海島資源豐富,但依然面臨不少痛點難點問題。
海島游基礎設施急需完善。部分海島碼頭設施老舊,班次少運力差。以靈山島為例,旺季為流水發(fā)船,淡季為一天兩班,發(fā)船時間受天氣影響較大,如遇大風大霧暴雨天很有可能不出船,且旺季游客多,乘船排隊時間較長。下船后的接駁交通也存在不足,公交覆蓋少,增加了游客的出行成本和不便。
淡旺季反差太大。夏季是旅游旺季,游客數量眾多,島上的住宿、餐飲、游玩設施等面臨較大壓力,而冬季則游客稀少,大量旅游資源閑置浪費,對海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旅游設施的可持續(xù)利用產生不利影響。
玩法單一、缺乏新意。目前青島海島旅游產品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上,以逛海邊、躺沙灘、吃海鮮等傳統(tǒng)項目為主,缺乏深度體驗和參與性強的旅游項目,比如生態(tài)研學、文化體驗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客的滿意度和重游率。
此外,還存在宣傳不足、品牌化建設剛起步等客觀制約。青島海島較豐富,但在全國名氣不算大,網上很少看到有吸引力的宣傳視頻、攻略,甚至本地人都不知道這些海島的亮點。部分海島的風景不輸國內一些熱門海島,卻只給人留下普通漁村的印象。
青島海島旅游的突圍路徑
一是精準營銷拓寬渠道——把廣告打到游客心坎里。在當前旅游營銷領域,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已成為重要的宣傳推廣陣地,一些小眾旅游景點,通過抖音達人的探險直播吸引了大量關注,原本鮮為人知的地方成為熱門打卡地;小紅書上大量的旅游vlog,能生動展現旅游地特色,激發(fā)用戶的旅游興趣。青島海島旅游可以充分用好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例如發(fā)力抖音搞“神秘無人島探險”直播,拉上小紅書旅游達人拍海島vlog種草。甚至,和煙臺、威海聯(lián)動,把三地的海島旅游產品打包推廣,形成規(guī)模效應,拓展客源市場。在國際推廣方面,可計劃開通中日韓郵輪航線,直接對標濟州島玩法,提升青島海島旅游的國際影響力。
二是品牌形象與IP塑造——給海島貼記憶標簽。國內外眾多成功的旅游地都有明確且獨特的品牌定位,如馬爾代夫以“夢幻海島度假天堂”定位吸引全球游客;三亞蜈支洲島靠高端水上項目打響了名氣,憑借豐富多樣的高端水上項目聞名,如帆船、潛水等,還構建了“海底、水上、空中、陸地”四棲游玩產品體系。青島可參考這一模式,開發(fā)特色水上項目提升旅游檔次,用帆船、潛水等高端項目配專業(yè)團隊,把水上運動玩成品質招牌。此外,青島還可以深入挖掘海島的歷史文化、海洋文化等,構建品牌故事體系,明確“北緯36°海島秘境”的核心定位,讓青島海島在眾多旅游地中更有辨識度。這一過程中,可開發(fā)貝殼標本、漁文化手作等特色盲盒文創(chuàng)產品,增加旅游趣味性和游客體驗感,讓游客帶得走海島記憶。另外,還要利用游客評價大數據,優(yōu)化在線旅游平臺評分,做好口碑管理。
三是特色主題旅游開發(fā)—— 按需定制旅游套餐。青島海島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和非遺文化資源,為開發(fā)特色主題旅游提供了天然條件。在生態(tài)研學方面,可以抓住人們對教育與旅游融合的重視這一需求,設計海洋生物觀測、地質科考路線,給親子游開設潮間帶抓螃蟹、夜觀熒光海等自然課堂。文化體驗方面,打造漁村非遺工坊,讓游客參與海草房修復、漁家號子表演等活動,感受當地文化,既促進非遺傳承,又豐富游客體驗。
此外,伴隨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活動的落地,青島通過“影視+文旅”深度融合,推出“跟著電影去旅游”主題線路,串聯(lián)起前海一線、歷史城區(qū)、東方影都等資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將影視流量轉化為旅游增量,這一模式與浙江舟山東極島借《后會無期》爆火的路徑異曲同工。應當發(fā)揮好“工業(yè)化影視基地+全域文旅生態(tài)”的協(xié)同優(yōu)勢,避免過度依賴流量紅利,完善交通接駁、服務品質方面的不足,建立起“影視賦能+生態(tài)人文”的特色開發(fā)路徑,實現海島旅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四是全季全時運營模式——淡季也要“搞事情”。青島部分海島如大公島是眾多候鳥的棲息地,淡季可以舉辦觀鳥節(jié)、候鳥攝影大賽等活動吸引游客。青島本身有發(fā)展夜經濟的基礎,可在海島開展星空露營、燈光秀等項目豐富夜間體驗。還可對田橫祭海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慶進行品牌升級,策劃海島音樂節(jié)、沉浸式燈光秀等活動,老傳統(tǒng)混搭新玩法,提升節(jié)慶吸引力和影響力。同時,借鑒廈門鼓浪嶼“保護+分流”的成功經驗,對歷史風貌建筑的認定、保護、利用和維護等進行規(guī)范,通過預約限流、規(guī)劃游覽路線,既護住老建筑又讓游客不扎堆,平衡文旅發(fā)展與生態(tài)保護。
?。ㄗ髡邌挝幌抵泄布茨珔^(qū)委黨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