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食”
- 來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健康,欣喜,錯愕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4-10-05 16:29
文 崔啟昌
“媽媽,我不要肉腸,我要吃裸食。”“裸食?裸食是什么?”清早,出門上班,走到樓下時,遇到鄰居家讀小學二年級的小姑娘背著書包趕校車。臨走時,媽媽欲給她兩根帶有漂亮包裝的肉腸做零食,小姑娘短辮兒一甩,說不吃肉腸,讓媽媽將肉腸換成“裸食”。許是頭回聽到“裸食”一說,這位年輕母親猛不丁語塞,臉上一時間滿是錯愕。
所謂“裸食”,通常是指以自然、純粹、無添加劑的原生態(tài)食材制作而成的飯菜。今年春季,應邀參加沂蒙山區(qū)一帶的一個文學采風活動,我們一行七八位五六天時間里幾乎沒住城里的賓館飯店,餐飲也沒去酒樓食肆,大都在村子里的村民家吃。沂蒙老區(qū)民風淳樸,所到人家都依從我們的叮囑:就地取材,有啥吃啥。幾天時間里,我們多次吃到了地道的沂蒙老區(qū)“裸食”。米、面都是自個兒手打、加工的,不同的蔬菜從種到收貯,都產(chǎn)自自家菜園,肉、蛋還有炒菜用的植物油也都出自家人之手,本真、干凈,沒有農(nóng)藥污染。飯菜烹飪時,基本按照本地傳統(tǒng)技法,只用油、鹽、醬油還有自制的豆醬。陡然從香甜咸鮮等“重口味”的飲食體驗中掙脫出來,飽嘗到清淡且浸有食材本味的飲食佳肴,大家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欣喜,紛紛說“這樣的吃食才是健康的,才是應該倡導的。”
是的,鄉(xiāng)里人相比城里人吃飯吃菜更趨向“裸食”一些。鄉(xiāng)里人主食自給,一年四季的蔬菜也都自耕自種,即使青黃不接時,去集市選購吃的東西,也能憑經(jīng)驗“察顏觀色”“慧眼識珠”,甄別出哪些蔬菜是噴過藥的、哪些是用化肥“伺候”出來的,還有雞、鴨、魚、肉哪些是“干凈”的,鄉(xiāng)里人對吃的東西眼里是不揉沙子的。他們蒸饅頭、做干糧,就一小塊“老面”當發(fā)酵引子,烹炒菜肴,油不過量,糖鹽不多加,既麻又辣還格外香鮮的一眾調(diào)味料用得極少。鄉(xiāng)里人心里清楚,吃原味且干凈的米和面,吃本色之味的時鮮瓜果蔬菜、雞鴨魚肉最養(yǎng)人。
城里人吃飯道道多,不光人來客去愛下館子;時間一緊,或者稍感疲憊時,手機一拿就點外賣;心情好時,即使沒什么由頭,當即絞盡腦汁胡謅個所謂由頭,就能呼朋喚友弄上一大桌子格外鮮香的菜肴,一陣推杯換盞,個個能喝得面紅耳赤,人人能吃得肚皮鼓鼓。城里人對菜品確實是十分注重口味的,鮮得美嘴,香得灌頂,麻得過癮,辣得通透,這大概是城里人對一桌菜肴最佳的味蕾體驗,給予的最好最爽快的溢美之詞了。其實,面對如此“色香味形”皆無可與之匹敵的好菜,城里人都是心知肚明的,所謂這樣的“好菜”“好味”,幾乎都是在食材以外的東西的輔助下才登上席面的,但由于各自生疏了“裸食”概念,抑或抵不過欲望誘惑,就算有了少數(shù)“覺悟者”,也會因“寡不敵眾”,而頂多留下一句“菜品好吃,只是食材的本色之味沒嘗到”算作遺憾罷了。
我們說,飲食不僅要滿足生存、滿足感官上的愉悅,更重要的還得吃出健康,防止吃出代謝類疾病來。飲食回歸簡單樸素、回歸“干凈”,這是人們骨子里的推崇及向往。在“珍美食物”層出不窮的當下,若有“裸食”概念深植心中,社會上有“裸食”動靜清晰地響起來,有各界食客“裸食”實踐起來,這無疑是令人更加欣喜的事情。
從“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氛圍中擺脫出來,在“裸食”理念的升華中追求健康的生活及長壽方法,這應該不難,但就怕掙脫不了欲望的羈絆,對一口所謂的“好菜”“好味”“藕斷絲連”。不過,這并不要緊,現(xiàn)在至少有老師已在給上小學的孩子們傳授關(guān)于“裸食”的概念了,想來,這不失為一件好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