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小婕子伦流澡到高潮视频,无码成人aaaaa毛片,性少妇japanesexxxx,山外人精品影院

遇見兗州

  • 來源:商周刊
  • 關(guān)鍵字:遇見,兗州,古代
  • 發(fā)布時間:2024-07-13 20:40

  文 大方無隅

  上次到兗州已經(jīng)是十幾年以前的事情了,這次再來兗州是緣分使然。兗州,是《尚書》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在古代的時候它指的是一個地理范圍,也就是古黃河和濟水之間的地界。

  兗州有著“端信、尚賢、兼容、樂善”的人文傳統(tǒng),我每次到兗州來都是懷著崇敬之情。

  六月天亮得早,我騎車出門的時候,太陽已經(jīng)升起來了,視線所及的光景和初升的旭日一同溫暖著我。

  端午節(jié)臨近了,街旁的小店已經(jīng)開始賣粽子了,這次兗州行首先打動我的便是這煙火氣。

  上次來兗州的時候,曾經(jīng)走馬觀花地看過博物館旁邊的興隆寺,興隆寺的古塔也算是兗州的古老地標了。所以我晨騎的第一站,便把目的地選擇在這里。

  興隆塔的造型很特殊,塔一共有13層,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面的七層和平常的寶塔沒有什么區(qū)別,而上面的六層塔身陡然變小,好像是建造了一座單獨的小寶塔,放在了下邊七層之上,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樣式。1936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曾經(jīng)來到這里,那個時期,這里還被稱為滋陽,他們測繪過這座千年的古塔,也為這座古塔增添了一些人文的氣息。

  夫婦二人不僅給這座古塔留下了許多影像,梁思成還拍過一張林徽因在古塔拱門之下的照片,林徽因頭戴寬沿遮陽帽,倚墻而坐,正在紙上全神貫注地寫著什么,這是一張很有神韻又很動人的照片。

  古塔旁邊就是兗州博物館,清晨這里并沒有開放,我隔著院墻拍了一張里面的照片,也算是紀念。

  2013年,我第一次來這里的時候,還沒有文化園,只有因2008年破獲的興隆寺塔地宮被盜案,發(fā)現(xiàn)了令人震撼的佛頂骨舍利,而留下了一段非常傳奇的故事。

  供奉舍利的金瓶由純金制成,瓶身呈瓜棱狀,瓶頂坐著一尊雙手合十、形態(tài)活靈活現(xiàn)的佛家弟子。

  如今我眼前的主體建筑,便是這個金瓶的形狀放大了無數(shù)倍的造型。

  我遠遠地望過去,這座建筑分為好多層,其中一層的角上是四大天王的立像,看上去四大天王也承擔(dān)了立柱的功能。

  這讓我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了雅典衛(wèi)城。雅典衛(wèi)城的艾瑞克里翁神廟的設(shè)計風(fēng)格十分獨特,女像柱廊是神廟中最值得稱道的部分,設(shè)計師把層層的柱子做成了女神的神像,優(yōu)雅而得體??吹脚d隆寺里的這棟建筑,我不由產(chǎn)生了同樣的聯(lián)想,這樣的設(shè)計都是力與美的完美結(jié)合。

  告別了興隆寺塔,我繼續(xù)沿著街道騎行。六月初,剛好是凌霄花的花季,火焰一般燦爛的花朵,把兗州的街道裝扮得生動又可愛。

  街上的行人和車輛漸漸多了起來,公交車站有拿著行李箱在等公交車的學(xué)生,這大概是放假要回家的孩子們吧。

  我在兗州城的第二站選擇了少陵臺,這是一個歷史底蘊濃厚的地方,是的,你理解得沒錯,少陵臺的歷史是有關(guān)杜甫的。

  我循著地圖一路騎行,來到了少陵臺的邊上,這周圍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建筑所包圍,看不出更多端倪了,好在少陵臺的碑還在,可以讓我在這里憑吊唐代偉大的詩圣。少陵臺是唐代兗州城南門樓的舊址。杜甫的父親杜閑曾經(jīng)擔(dān)任過兗州司馬,在唐朝,司馬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掌管軍政、軍賦之類的相關(guān)事務(wù)。

  唐開元二十年(732),二十出頭的杜甫科舉落榜,曾來到兗州看望父親。開元(713年—74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年輕的杜甫這次來到兗州,寫下了一首著名的五律詩《登兗州城樓》: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魯?shù)钼?。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也為兗州這座古城注入了令人稱道的文化底蘊。

  杜甫寓居兗州有八九年的光景,他在開元時期的詩作,大多出于兗州,兗州也是杜甫成為“詩圣”過程中的里程碑。為了紀念杜甫登兗州城樓賦詩的歷史,后人在兗州修建了土臺,并命名為“少陵臺”以紀念這段佳話。

  杜甫那首氣勢宏大的《望岳》也是在兗州創(chuàng)作的,詩中洋溢著杜甫對壯麗河山的熱愛,杜甫把他最好的登樓詩和望岳詩都留在了齊魯大地。

  少陵臺在明清時期最具盛名,兗州古八景當(dāng)中就有“南樓夕月”之名。當(dāng)然,現(xiàn)在的兗州,那個時候還叫滋陽,但不管怎么說,都是大兗州的一部分。清代的仲宏道曾經(jīng)留下詩句憑吊這里:荒臺無復(fù)古南樓,勝地空存月影幽。靜樹參差疑待曉,雞蟲恍惚欲傳秋。浮云不共先生住,細草還同杰句留。遙憶當(dāng)年臨眺意,應(yīng)知杯酒杜陵愁。

  別過少陵臺,我的思緒在“沉郁頓挫”的工部詩的流連中前行,沿著豐兗渠前往泗河的方向騎行。豐兗渠是隋代的引水通運工程,是薛胄任兗州刺史的時候建的。工程筑起的石堰攔截城東的沂河和泗水,使其轉(zhuǎn)而向西引泗濟運,就是遠近聞名的“金口壩”?;蛟S是由于施工的原因我眼前的豐兗渠是干涸的,但這一點也不影響我探訪的心情。沿著豐兗渠的這條路,叫做九州東路,在兗州,有這樣一條路名,也是有深意的,仿佛時時刻刻在提醒我,我現(xiàn)在正穿行在古九州之一的兗州城中。

  渠上有許多古橋,路過酒仙橋的時候我停了下來,從碑石上的文字了解到這座橋建于明代,是單拱的砌石結(jié)構(gòu),橋面兩側(cè)有石雕護欄。“酒仙橋”不長,是為紀念詩仙李白而命名的,附近曾出土過一塊鐫刻有“酒仙橋”三字的古碑,后人遂把李白故居?xùn)|魯門的這座石橋命名為“酒仙橋”。傳說李白當(dāng)年寓居兗州時,常常在橋邊的酒館里和友人飲酒賦詩。

  橋頭一端立有一塊太湖石,上面刻著“李白奉詔入京處”。

  刻石背面的碑文記載了天寶元年(742年),四十二歲的李白收到皇帝的詔書,召他回京城,臨行前寫下《南陵別兒童入京》的舊事。得到唐玄宗召見的李白,覺得自己實現(xiàn)理想抱負的時機到來了,于是回到南陵家中與妻兒告別,并寫下了這首狂氣沖天的詩——《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最為人們熟知的是這最后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彰顯了李白的豪邁霸氣。

  其實詩中的“南陵”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安徽的南陵縣,別說便是山東。作為李白居住過的兗州,人們認知此處便是“南陵”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實史實是什么樣的,也已經(jīng)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這樣一個平常的早晨,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遇見了“杜甫”,又邂逅了“李白”。

  離開酒仙橋,我又經(jīng)過了神橋,向著青蓮園的方向繼續(xù)出發(fā)。

  青蓮園是紀念詩人李白的,臨近泗水河畔。李白號青蓮居士,園區(qū)便以青蓮為名。據(jù)說李白當(dāng)年就住泗河畔,也就是青蓮園這里。我眼前的青蓮園,小橋流水,綠樹成蔭,千年的光陰在這里沉淀為清晨的一縷微風(fēng)拂過我的面頰。

  李白一生真正意義上的安居在東魯時間最長。李白當(dāng)年先是投奔在任城為官的族叔來到濟寧的任城,后來族叔卸任,李白就來到瑕丘,也就是今天的兗州定居了。

  青蓮園內(nèi)有一座青蓮閣就是李白在這里留下的遺跡。

  我沿著園子當(dāng)中的甬道慢慢地騎行,一直來到了青蓮閣的近前。青蓮閣是三開間的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青磚灰瓦,屋檐下懸掛著“青蓮閣”匾額。這棟建筑是后來重建的,閣樓的始建年代已無據(jù)可考,但至少在明代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清光緒版《滋陽縣志》記載:“閣在黑風(fēng)口龍王廟內(nèi),其地即李白詩所云‘魯東門’者。道光間邑令馮云鹓重修,以祀謫仙。”馮云鹓在其重修的青蓮閣閣門立板上新題對聯(lián)一幅,上聯(lián)為:“乘興偶憑欄,問泗水長流,何殊昔日?”下聯(lián)是:“欲吟還擱筆,有先生在上,不敢題詩。”

  兗州以其秀美的自然風(fēng)光和豐富的文化積淀吸引了李白。兗州的山川河流為李白提供了豐富的遐思空間,兗州大自然的美麗,給詩人帶來了心靈的歸屬。在兗州,李白結(jié)識了許多文人墨客,兗州成為李白某種意義上心中的故鄉(xiāng)。

  青蓮閣匾額內(nèi)還有另一塊匾額,上面題寫的是“高臥沙丘”,這是李白詩中有“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等等詩句的濃縮。沙丘城在古代是兗州的別稱,兗州古地名為沙丘,也叫瑕丘。

  李白移居山東二十多年,但具體居所在何處,有待考究。“沙丘城碑”的發(fā)現(xiàn),為李白在兗州居住提供了重要的佐證。石碑在1993年出土于泗河,文中明確載有“沙丘城”的字樣。

  唐代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是惺惺相惜的朋友,李白在兗州寫下了兩篇著名的詩送給好友杜甫,一首是思念杜甫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文中充滿了對好朋友的思念,詩文是這樣的: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另外的一首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為李白思念杜甫的詩,應(yīng)該就是在這次分別之后寫的: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令人遺憾的是,兩位詩人自此一別后,便終生沒有再次相見,兗州也就成了詩仙和詩圣最后分別的地方,想想不禁令人唏噓。

  當(dāng)然,杜甫也寫下不少思念李白的詩,一個輝煌時代的兩位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千古的佳話。

  青蓮園內(nèi)甬道的臺階踢面上,寫著現(xiàn)代人立志的句子,比如:“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流年笑擲,未來可期”“沐浴風(fēng)雨陽光,讓內(nèi)心鳥語花香”等等,這樣的裝飾也算是太白的遺風(fēng)了吧。

  青蓮園的旁邊還有一個大禹公園,大禹和兗州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劃天下之地為九州,兗州便是其中的一個。大禹治水主要活動的地點,兗州便是一個。

  騎行在早晨安靜的小城里,與那些古圣先賢們相遇,短暫的時光仿佛穿越了千年,我不禁對兗州這個地方肅然起敬,除了李白杜甫,除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除了在這里講過學(xué)的孔子、孟子,兗州還出過“坐懷不亂”的柳下惠,有擔(dān)任過兗州牧的曹操……每一處小小的風(fēng)物都凝結(jié)著長長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

  在這種文化歷史悠久的地方,感受歲月沉淀的文化傳承,體味兗州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訴說的歷史,感覺自己的每一個腳印都是在歷史的脈搏上律動共鳴。朝陽把我的影子投射到地面上,讓我融入這方水土,在厚重的歷史面前,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淺薄和渺小。

  從歷史的沉浸中走出來,我經(jīng)過兗州市井的煙火,去感受身邊這座城市的活力,新鮮的瓜果蔬菜己經(jīng)擺在早市上,路邊的早餐店,也開始了包子油條熱粥的一天。生活就是一半詩意,一半煙火。“手持煙火以謀生,且停,且忘,且隨風(fēng)”。

  回到住處喝了一瓶涼白開,就連涼白開的商標上也是端信兗州的宣傳。“兗,端也,信也”,端信說的便是行為端正和誠信無欺。這也是兗州這個地方的文化傳承。

  在酒店的大堂里,我遇到了一群從北京來兗州游學(xué)的孩子,能在這樣的年齡來到孔孟曾經(jīng)待過的地方探尋,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任憑歲月更迭,滄海桑田,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融化在那些詩文里,融化在那些時光中,也融化在我的回憶里。

  回來的路上,隨便寫了一句,也算是詩吧!豐兗渠上酒仙橋,謫仙曾此應(yīng)皇詔。少陵臺前思詩韻,青蓮閣下憶唐朝。泗水波影流青史。嵫山峰巒蘊豐饒。燕子飛過興隆塔,先賢古圣入心潮。

關(guān)注讀覽天下微信, 100萬篇深度好文, 等你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