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大魚的技術(shù)解析
- 來源:垂釣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遛大魚,技術(shù),解析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4-02-25 15:15
文/本刊·張福順
一、試鉤
若想成功地釣獲一條大魚,第一步工作從你見到黑標(biāo)、抖腕提竿時就已開始了。這一過程我稱之為“試鉤”,用時約1秒,就是通過體驗刺破(鉤尖刺入魚)過程中的手感來判斷魚中鉤的部位,這對遛魚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參考條件。
如果你在抖腕的過程中覺得手中“咯噔”一頓并隨之一緩,2秒鐘以后才出現(xiàn)堅實的拉力,則你的運氣最好——遇到了最佳中鉤模式:魚鉤刺破了魚嘴內(nèi)側(cè)的上方,掛在上牙膛骨頭上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掛死鉤”,屬典型的沒有吞鉤經(jīng)驗的大魚的咬鉤特點。此處中鉤的魚不會脫鉤,只要你會遛,不斷線,魚是跑不掉的。
如果你在提竿的過程中覺得手中軟軟地一頓,并且隨即有兇悍的拉力,則你的運氣一般,遇到了很有挑戰(zhàn)性的中鉤模式:鉤刺破了魚嘴內(nèi)沿,鉤到了那層可伸縮薄膜附近的軟組織,即“魚嘴唇”上了,是典型的“滑魚”咬鉤特點。此處中鉤的魚因為沒有切中要害,魚的痛感小,所以拉力特別大,加之掛鉤組織處無骨,十分薄弱,所以許多魚往往在沖逃的第一個回合就會逃脫。能留住并遛疲它是較難掌握的高難動作。
如果你提竿時手感“哧啦”一下,且剛有些依稀的阻力感時就傳來了閃爍而笨拙的拉力,那你這一鉤的運氣可太差了——你遇到了最狡猾的大魚,并且是在它“試餌”(用體側(cè)拍打餌團,試試?yán)锩嬗袥]有鉤)時沒看懂標(biāo)相,誤提了竿子,鉤子刮住了魚尾巴前一點點的地方了。此處中鉤的魚拉力波動峰值較大,而掛鉤處的組織強度卻還不及“魚嘴唇”,因此想遛疲它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二、試重
想成功釣獲一條大魚,第二步的工作要緊隨第一步進行。這一過程我稱之為“試重”,即根據(jù)提竿后魚在第一次拉力出現(xiàn)之前造成竿子的彎曲程度來判斷魚的重量,用時大約2秒。知道魚的重量也是遛魚的重要參考條件。
操作程序是在抖腕時體會鉤住的位置,待竿止住上行后馬上順著手臂向斜上方望,看看竿子被拉彎的“起點”在哪兒。以常見的短節(jié)4.5米玻璃鋼軟竿為例:1/3處被明顯拉彎是重500克左右的魚;1/2處被拉彎是重1千克左右的魚;2/3處被拉彎則是2千克以上的大魚了。
三、試魚
要想成功釣獲一條大魚,光知道鉤在哪兒、魚多大是遠遠不夠的,還得知道被鉤住的是什么魚,這就是提竿后的第三步工作——“試魚”,用時約3~6秒,通過對魚沖逃拉力和方式特征的分析來判斷中鉤之魚的種類。這也是遛魚的關(guān)鍵參考條件之一。
如果提竿后魚的沖力較大,但是挺不了太久,跑一下歇一會兒,每次的拉力大小基本相同,則你遇到的可能是體型細(xì)長的草魚。與草魚同屬類的青魚的拉力也大概遵從這個規(guī)律,常見百余斤的青魚能被釣上來,就因為拉力小。
如果你提竿后覺得拉力堅實,且隨著“嗡嗡”振響拉力又逐級增加,則你遇到的是體型粗壯的鯉魚。鯉魚的拉力比草魚類細(xì)長形的魚在相同重量的前提下拉力大兩三倍,因此若是百余斤的鯉魚咬了你的鉤,你幾乎不能將它遛疲,因為它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你抬竿沒覺出什么有特點的拉力而魚卻噌地橫著沖出老遠,不用問,碰到的準(zhǔn)是鯽魚。
如果你提竿后覺得線的那頭像是拖著一個“扭著腰胯跳舞的小丑”,則你多半是碰到了小嘴高背的魴魚了。
如果你一提竿就覺得有一股小而急的力向水中快速沖去,并隨之又覺出水中的魚像觸電一樣朝深水方向來三次高頻抖動,其狀極似三級跳,則你遇到的是淡水中最難釣的小家伙——溪哥。
其他的,提竿就沖的是黑魚;從提竿時起就一股勁,也不太大卻總是朝著一個方向悶住不變的是鲇魚;如果你提竿時覺得好像鉤上了一臺拖拉機,不慌不忙又不可抗拒地向深水開去,那你八成是碰到淡水大力士中的“大將軍”鳡魚了,這種身軀碩大的食肉者仗著平日里營養(yǎng)好、身體棒,逃跑起來勁頭沒完沒了,是遛魚的重大難題,操作中動作銜接稍有生疏,即會斷線脫身。
四、遛魚
想悉數(shù)盡收中鉤之魚,是每個釣魚人的夢想,要實現(xiàn)這個夢想,你就必須精通遛魚。遛魚是對付魚沖逃的有效手段,主導(dǎo)思想是:在你與魚之間的力學(xué)鎖鏈中(中鉤組織、鉤、線、竿、手)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被魚拉斷之前,將魚的體力暫時耗盡。
觀察表明,當(dāng)主線的方向幾乎與魚的頭尾連線方向重合,即夾角基本為零時(俗稱“拔河”的狀況),魚的拉力在主線上的表現(xiàn)力最大,減小主線拉力的方法有放線(海竿用技巧或手竿搭配失手繩遛魚)和增加主線與魚頭尾方向的夾角。操作時即表現(xiàn)為挑竿垂直于魚的逃跑方向橫著拉魚。經(jīng)驗證明,最佳夾角是90°時魚既不能夠如愿地發(fā)力掙脫,又得花上些體力來掙扎,這種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對遛魚來說十分重要,我稱之為讓魚“踩著棉花推磨”,是消耗魚體力的有效方法。
快速耗盡魚體力的第二個方法是在深水中遛魚。魚的下沉力來源于兩個組成部分:一是兩肋夾緊體內(nèi)的魚鰾,減小排水量造成的“潛艇式”下沉力;二是胸鰭拼命地劃水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這樣的話,你越是讓它往深水中扎,它的體力支出就越大。放它在深水中使勁折騰一陣子,它就被遛疲了。這時你只需用竿挑著線將魚領(lǐng)到抄網(wǎng)上方一抬抄網(wǎng),再順勢往回一拖網(wǎng)口,大魚就入網(wǎng)了。
五、細(xì)節(jié)解析
縱觀大魚中鉤后的四步操作過程,你別看前三步加一起用時還不足10秒的時間,但從中獲取的信息卻是你后來遛魚不可或缺的主要參考條件。要掌握它更需你在垂釣實踐中反復(fù)體會。第四步遛魚你別看它用時較長,有時可達數(shù)小時,但要領(lǐng)卻很簡單,即不與魚正面沖突,借助竿子彈力與它在深水周旋。當(dāng)然,遛魚是熟練工種,要做到順暢地銜接各個遛魚的動作,游刃有余地施用各種遛魚技巧,應(yīng)對自如地處置各式突發(fā)情況,須不斷地在實踐中磨煉。
在挑竿橫向拉魚的過程中,魚突然沖向近岸的水草叢,想繞線脫鉤,怎么辦?一般3齡以上的魚往往有這個智慧。它這一鉆草,雙鉤垂釣者基本上是一鉤掛草,一鉤掛魚,短兵相接,“拔河”跑魚。處理方法是遛魚時密切注意魚的動向,稍有苗頭立即挑竿,牽魚上浮。魚在水中有兩怕,一怕見岸,二怕見光(上?。?,你一挑竿它就會受驚嚇轉(zhuǎn)頭向深水中竄,你再順勢一領(lǐng),這個危機就算解了。
在挑竿橫領(lǐng)的過程中,魚突然轉(zhuǎn)身向水中心方向發(fā)力猛沖,怎么辦?這一沖極其兇悍,比前一沖力量大許多倍,絕非順勢一領(lǐng)所能化解,是5齡魚慣用的“突然襲擊式”逃脫術(shù)。一旦你愣神不知所措,眼看著竿子被“高射炮平射”般一下下地拉低角度,伴隨著主線那導(dǎo)火索般的“嗡嗡”作響,讓大魚如同坐上炮彈一樣得意地“砰”然而去,臨走再送你一個“仰八叉”,那你可得躺在那兒好好琢磨琢磨了。正確的處理方法是:迅速下蹲同時手臂快速前伸,手腕上挑,以最短的時間在手與魚之間制造一個大弧線,并給魚以一臂的緩沖距離,在充分化解魚的沖勁后,再以幾乎無痕的手法順滑橫領(lǐng),這一危機即告解決。
遇到特別大的魚怎么辦?這需要你手疾腿快提竿即起身,斜舉著竿像遛馬一樣牽著大魚快速走動,不給它調(diào)整身體姿態(tài)、蓄勢發(fā)力的時間和機會,一鼓作氣將魚遛疲。我的一個釣友就有過牽著魚圍著水塘走了半宿而終將一條十七八斤的大鯉魚遛疲弄上岸的戰(zhàn)績,等天亮一看池邊硬是給踩出一圈“環(huán)形跑道”來。
大魚中鉤,是釣魚人的機遇,把握住每次機會,你的垂釣將和你的人生一樣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