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什么為姓
- 來源:奇妙博物館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古人,姓,圖騰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2-12-05 15:15
在我國,姓氏最早起源于圖騰,后來隨著人口增多,人們也需要越來越多的姓氏。那么,古人都以什么為姓呢?
以圖騰為姓
上古時期,每個部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很多圖騰逐漸演變成了姓。傳說大禹的母親夢見流星落地后變成薏苡(yìyǐ),大禹的母親吃了以后生下了禹,所以禹的氏族就以薏苡為圖騰,以“姒( sì)”為姓,“姒”就是從“苡”字演變來的。
以封國名為姓
以封國的名稱為姓,這種情況在西周時期最為普遍。因為當(dāng)時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自己的兄弟、親戚和一些功臣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這些諸侯便以國名為氏,后來變成姓,如齊、魯、衛(wèi)等。
以封邑名為姓
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nèi)對子孫和大臣們進行再次分封,這些封地叫作“封邑”。封邑的主人以封邑名為氏,后來演變成姓,如溫、蘇、楊等。
以官職名為姓
古代有些姓氏是從官職名演變而來的,比如位列三公的朝廷大官,司馬、司徒、司空,他們的后代就以此為姓;管理市場的官員叫“褚(chǔ) 師”,他們的后代因此姓“褚”;宮里有專門負責(zé)貯藏冰塊的官員,叫“凌人”,凌姓就是這么來的。
以技藝為姓
在古代,兒子的技藝大多是從父親那里繼承來的,久而久之,這些技藝就成了他們的姓氏。比如制作陶器的就是陶氏,屠宰牲畜的就是屠氏,占卜的巫師就是巫氏。
以順序為姓
古代也有以順序為姓的情況,如兄弟之間通常用伯( 或孟)、仲、叔、季表示長幼順序,伯、孟、仲、叔、季這些姓氏就是由此而來的。
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的取姓方式,還有以祖先的名字為姓氏、以爵位為姓氏等很多種情況。你的姓氏是哪一種呢?找一找家族的資料,一起來追根溯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