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輕武器彈藥發(fā)展方向追蹤
- 來源:輕兵器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金殼底,技術,威力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0-09-09 18:38
美國PCP公司7.62×51mm槍彈,其采用聚合物殼體和輕合金殼底
由兩種金屬材料沖壓在一起的9×19mm手槍彈彈殼
槍彈技術重點關注質量和終點威力
目前,軍用輕武器槍彈設計中最關心的不是口徑問題,也不是彈道問題,而是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減輕槍彈質量,提高單兵攜彈量,盡可能減輕單兵負重;二是提高終點威力,解決防彈衣和新型裝甲材料大量使用后槍彈不能穿透的問題。
在槍彈質量方面
多年來,步兵下車作戰(zhàn)負重的問題一直是歐美國家軍方關注的重點,負重行軍會使機動能力大大降低,并且長時間在艱苦環(huán)境下負重作戰(zhàn)可能會導致身體機能受損。因此,軍方對用更輕的材料取代傳統(tǒng)的銅彈殼來減輕槍彈質量有著極大興趣。
在槍彈減重技術上,美國原來一直進行的“輕量化輕武器技術”(LSAT)項目,現(xiàn)在更名為“下一代班組武器”(NGSW),仍在持續(xù)研究中。美國的馬克公司(MAC LLC)、PCP公司和真速度公司(True Veloclty LLC)等采用的技術手段大致相同,他們結合傳統(tǒng)彈殼設計,將聚合物材料的殼體與不同尺寸的金屬殼底結合起來,用于現(xiàn)有的制式槍彈,能夠使質量減輕大約20~25%,這取決于金屬殼底的尺寸和材料。從各家的方案看,既有采用黃銅材料的,也有采用鋼或鋁合金材料的。
美國阿瑞斯防務系統(tǒng)公司所屬的戰(zhàn)斗精英工業(yè)公司(FightLite)在常規(guī)步槍彈(最初為5.56×45mm)輕量化方面邁的步子更大一些,研制出完全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彈殼,使槍彈的整體質量減輕了大約30%,非常接近實現(xiàn)有殼埋頭輕武器系統(tǒng)項目槍彈的目標。然而,不使用金屬底殼的聚合物殼體底緣承受較強抽殼力的能力還需畫一個問號,對自動武器而言,槍彈能夠承受較強的抽殼力是基本要求。
此外,還出現(xiàn)了一些其他手段來減輕槍彈質量,目前最成熟的是利用殼體沖壓技術將兩種輕型金屬材料組成的彈殼,這種彈殼結合了鋁合金殼底和鎳合金殼體,相比傳統(tǒng)的黃銅彈殼,質量減輕了約一半。這項技術首先用于9×19mm手槍彈,現(xiàn)已投入生產,目前有12家專業(yè)公司已經(jīng)開始生產這種復合彈殼的手槍彈,步槍口徑的彈殼尚在研發(fā)中。
在槍彈威力方面
槍彈除了質量外,另一個突顯的問題是如何對付穿著防彈衣的對手。高性能、強防護的防彈插板不斷涌現(xiàn),使如何打穿防彈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路徑正在解決這個問題,當然也可以結合使用。一種路徑是改進現(xiàn)有槍彈的彈頭設計,另一種途徑是選擇威力更大的槍彈。
自左至右:7.62×51mm穿甲彈、7.62×51mm M948脫殼穿甲彈、7.62×51mm CBJ彈、.300 CBJ彈、6.5×25mm CBJ彈
自左至右:9×19mm普通彈、俄羅斯9×19mm穿甲彈、6.5×25mm CBJ脫殼彈、6.5×25mm CBJ HET(高能量轉移)彈、5.7×28mm彈、4.6×30mm彈
不斷挖掘槍彈彈頭的潛力,提高侵徹威力 目前鎢心穿甲型槍彈可能是唯一能夠擊穿高級防彈衣的現(xiàn)役步槍彈,如美國5.56mm M995彈和7.62mmM993彈,但由于成本較高,可能不會批量生產。最近,美國陸軍表示,作為先進穿甲槍彈(ADVAP)項目的一部分,已經(jīng)研發(fā)出一種新的穿甲彈,先期重點研制7.62×51mm槍彈,命名為XM1158。該彈以7.62mm M80A1增強性能槍彈(EPR)為基礎,但采用鎢合金彈心,主要配用于M240機槍。盡管該彈成本較高,但目標計劃是取代M993彈。
如果再進一步提高槍彈穿透防彈衣的能力,以現(xiàn)有的技術,大概就只有脫殼穿甲彈了。幾十年前,美國溫徹斯特奧林公司研制出一種7.62mm口徑的反輕型裝甲脫殼穿甲彈(SLAP),定型時命名為M948,據(jù)說瑞典陸軍裝備的PSG90狙擊步槍也使用過這種槍彈。瑞典部隊當時感興趣的是這種超高速鎢心次口徑彈頭的彈道低伸性能和飛行時間更短的特性,而不是其在穿透高防護性能防彈衣方面的能力。瑞典的CBJ技術公司最近正在研制的鎢心脫殼穿甲彈,降低了初速,但增加了彈頭質量,目前還只有7.62×51mm口徑和.300布蘭克(Blackout)口徑,這些槍彈也適用于打擊穿著防彈衣的目標。
雖然較高的初速、落點動能與侵徹能力直接相關,但提高侵徹威力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俄羅斯則獨辟蹊徑,為提高槍彈近距離穿透防彈衣的能力,研發(fā)出發(fā)射9×39mm槍彈的突擊步槍,該槍發(fā)射的槍彈采用重型彈頭,初速為亞音速。盡管速度較低,但這種槍彈卻有很強的穿透防彈衣能力。9×39mm槍彈以7.62×39mm槍彈的彈殼為基礎,減小了收口部位的錐度,彈頭質量17.3g。由于采用亞音速飛行,9×39mm槍彈的微聲效果很好,也被俄羅斯作為9mm微聲狙擊步槍的配用彈。
理論上,如果威力較大的步槍彈很難穿透現(xiàn)代防彈衣,那么手槍彈則更難做到。近些年來,北約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北約于1990年重新定義了替代9×19mm手槍彈的技術要求,其核心要求是能夠穿透規(guī)定級別的防彈衣(CRISAT靶板),即在150m距離上,使身穿1.6mm厚鈦板和20層凱夫拉的人員喪失行動能力,據(jù)說CRISAT目標靶與當時俄羅斯陸軍防彈衣的防護能力相當。
隨M17/M18模塊化手槍系統(tǒng)研制的4種9mm手槍彈, 自左至右:XM1152普通彈、XM1153特種用途彈、XM1156教練彈、XM1157空包彈
這一要求導致在1990年代末單兵自衛(wèi)武器的出現(xiàn),有兩款典型的武器:一種是比利時FN公司5.7×28mm槍彈,在P90單兵自衛(wèi)武器和其后的FN57手槍上使用;另一種是HK公司4.6×30mm槍彈,在MP7沖鋒槍上使用。這兩種武器都是通過高初速的小口徑鋼心彈頭來提高穿透能力。對選用哪種武器,由于北約一直未達成一致,于是這兩種武器都被采用,但使用范圍均受到限制。類似的武器其實還有中國的5.8×21mm手槍彈,配用于5.8mm沖鋒槍和手槍。這一類小口徑高初速槍彈應該說都是失敗的,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新出現(xiàn)的防彈衣防彈性能已變得更好,對新型防彈衣卻無能為力,而且由于口徑減小后,殺傷效果也受到了影響。到目前為止,在手槍和沖鋒槍方面,依然是9mm口徑更受歡迎,比如被美軍選型的M17/M18模塊化手槍系統(tǒng)(MHs),仍然保留了9mm口徑。
M17/M18模塊化手槍系統(tǒng)配用一系列新型槍彈。在競標過程中,按照要求,每家參與競標的槍支制造商都需要提出用于新槍的槍彈,包括XM1152全金屬被甲彈(FMJ)和XM1153特種用途彈。溫徹斯特公司被選為中標西格紹爾公司M17/M18手槍的槍彈供應商,XM1152全金屬被甲彈定型后命名為M1152手槍彈。該彈采用鉛心被甲彈頭,全彈質量7.45g,彈頭采用小平頭結構,初速400m/S,將替代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作為主用彈種。盡管隨手槍研制特種用途彈的技術要求在簽訂合同時未公開披露,然而,某公司為了競標美國模塊化手槍系統(tǒng),與格洛克聯(lián)合研制的9×19mm增強型障礙彈(EBR)的相關信息還是傳了出來。為了增強槍彈的殺傷力,它將侵徹鋼心裸露在彈頭外,采用彈頭開花結構,類似達姆彈。
6.5×25mm CBJ亞音速穿甲彈局部剖視圖
自左至右:西格-紹爾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德士隆公司推出的參與美國下一代班組武器競標的槍彈方案
在提高傳統(tǒng)9mm槍彈侵徹防彈衣能力方面,俄羅斯陸軍研制并裝備了9mm穿甲彈。其彈頭內部有一個侵徹鋼心,命中無保護的目標時,彈頭和鋼心保持在一起;在打擊有防護的目標時,侵徹鋼心從彈頭內分離出來,持續(xù)作用,這種槍彈結構能夠穿透軟質防彈衣,但對硬質防彈衣的穿透能力則值得懷疑。
幾年前,瑞典CB J技術公司提出一種不同的解決方案,而且仍在研制和改進中。該方案是研制新型6.5×25mm CBJ彈,采用鎢心脫殼穿甲彈結構,彈頭質量8g。該彈與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總長度相同,通過更換9mm手槍槍管就可以使用,甚至不需要更換9mm槍彈彈匣。相比于5.7mm和4.6mm槍彈,它有許多優(yōu)點,與9mm武器的兼容性意味著不需要完全新研武器。這種縮小口徑的槍彈采用大容積錐度彈殼,能夠容裝更多發(fā)射藥,可使彈頭獲得更大的動能,鎢彈頭的侵徹效果也很明顯。
在提高槍彈穿甲威力方面,另一種解決措施是選用新口徑及能量更大的槍彈,進而提高終點威力
2017年8月,美國陸軍宣布一項計劃,即過渡型制式作戰(zhàn)步槍(ICSR)計劃,使用新的7.62mm步槍替換前線步兵部隊中的5.56mm M4A1卡賓槍,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穿透防彈衣,然而,該計劃在1個月后就被取消。與此同時,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SOCOM)的行動就比較確定,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管轄所有的美軍特種部隊,負責測試多種不同口徑的輕武器。近幾年來,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一直計劃采購一種先進狙擊步槍,能夠替代現(xiàn)裝備的各型狙擊步槍,發(fā)射的槍彈在6.5mm克里德莫彈、.300諾瑪馬格努姆彈及.338諾瑪馬格努姆彈中進行選擇,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考慮的這3種新槍彈,最初都是為民用遠距離射擊市場研制的。
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也在對奈特公司生產的M110狙擊步槍進行改造,通過更換上機匣、槍管等零部件,將發(fā)射7.62×51mm彈的槍支更換為發(fā)射6.5mm克里德莫彈的。根據(jù)其2019年發(fā)布的一項招標計劃,改造項目計劃利用4年時間,在2023年完成。目前還不清楚這兩個狙擊步槍計劃之間的關系,無論如何,選擇新的中口徑狙擊步槍,已成為美國特種作戰(zhàn)部隊的必然選擇。此外,通用動力公司的輕量化中型機槍采用的就是.338諾瑪馬格努姆口徑,目前該項目還在持續(xù)研制中,計劃于2022年進入特種部隊服役。
在中口徑步機槍彈口徑方面,美國似乎一直在尋找方向。美國陸軍通過對5.56mm到7.62mm之間的多種不同口徑進行分析,在綜合武器系統(tǒng)質量、后坐力、威力之后,得出步機槍最合適的口徑為6.35mm到6.8mm之間。由此,出現(xiàn)了兩種中間口徑槍彈,分別為6.5×47mm和6.8×47mm。2018年,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計劃研發(fā)一種6.5mm口徑槍彈,2019年配備輕型機槍,2020年配備步槍。
而美國陸軍方面,起初似乎也一直對6.5mm口徑的武器感興趣,直到2018年2月,美陸軍未來司令部發(fā)布的下一代班組武器系統(tǒng)計劃還未明確采用6.5mm還是6.8mm,其未來輕武器槍彈配置(SAAC)結果也—直未公布。2018年10月,美國陸軍向5家公司發(fā)布了NGSW計劃,進一步明確新的步槍和機槍采用6.8mm口徑。
2019年8月,美國陸軍宣布德士隆公司、西格-紹爾公司及通用動力公司的原型槍獲準進入第二階段。由于美軍只規(guī)定了槍彈的規(guī)格以及外彈道性能,并沒有限制槍彈的整體設計,所以參與競標的3家企業(yè)分別拿出自己的方案:西格紹爾公司推出鋼銅復合結構槍彈;通用動力推出聚合物彈殼槍彈;德士隆公司推出聚合物埋頭槍彈。
步槍彈發(fā)展的另一個熱點是能夠用超短槍管步槍發(fā)射的槍彈,需求主要集中在特種部隊方面。槍彈的種類既有超音速的,也有亞音速的。目前在西方市場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是AAC公司的.300布蘭克槍彈,也就是7.62×35mm槍彈,該彈以5.56×45mm槍彈彈殼為基礎,縮短長度并減小口部的錐度,增大彈頭直徑而制成。5.56mm步槍在更換槍管的基礎上再進行小改進就可以發(fā)射它。其標準的超音速彈差不多與俄羅斯AKM步槍發(fā)射的7.62×39mm槍彈的性能相同。
40mm“矛頭”導彈口徑40mm,長432mm,質量0.9kg,射程達2.4km
美軍步槍彈,自左至右依次為:5.56mmM855 A1彈、.264聚合物鋼復合彈、.260雷明頓彈、6.5mm克里德莫彈、6.5mm埋頭彈、7.62×51mmNATO彈
有趣的是,恢復更老的7.62mm口徑似乎正成為現(xiàn)在槍彈的潮流。2019年,印度與俄羅斯正式簽訂生產70萬支AK203步槍的合同,意味著印度的步槍口徑由高初速的5.56mm口徑退回到了低初速的7.62mm口徑(初速710m/s)。同樣,法國國家憲兵特勤隊(GIGN)也于2017年采購了一些發(fā)射7.62×39mm槍彈的布倫Ⅱ(CZ BREN 2)卡賓槍,該槍槍管長度只有228mm,從而使全槍長度更短。有一種說法認為,法國憲兵特勤隊采購發(fā)射7.62×39mm槍彈的布倫Ⅱ卡賓槍,主要是先進行適應性訓練,以便后續(xù)使用發(fā)射7.62×35mm槍彈的槍械。
小型榴彈發(fā)展的主要焦點在于降低訓練成本
在小型榴彈方面,無論是低速榴彈還是高速榴彈,一致的焦點集中在如何降低訓練成本,并獲得與作戰(zhàn)時使用實彈一樣的訓練效果。也因此出現(xiàn)了一些新彈種,如晝夜紅外訓練(TP-DNT)彈,包括M781E1低速型和M918E1高速型。這些訓練彈在保證與實彈爆炸時相同閃光和煙霧效果的基礎上,還增加了紅外特征,降低了夜間訓練的成本。
實戰(zhàn)使用的小型榴彈方面,美軍正在研制3種適用于M203和M320下掛榴彈發(fā)射器發(fā)射的40mm低速彈。每種彈都有各自的功能,XM1166高爆空炸殺傷彈,也稱增程殺傷彈,最大射程增加到600m,還具有空炸能力;XM1167破門彈用于破門;XM1168近距殺傷彈(SRAP)用于殺傷50m以內目標。前兩種彈計劃于2020財年配發(fā)部隊,XM1166彈用于取代M433殺傷破甲兩用高爆彈(HEDP),XM1167破門彈將取代被陸軍認為在實戰(zhàn)中能力不足的破門槍榴彈,XM1168近距殺傷彈尚處于需求階段。目前,XM1166高爆空炸殺傷彈的進展并不盡如人意,根據(jù)美國裝備研究、發(fā)展和工程中心(ARDEC)的評估,XM1166高爆空炸殺傷彈的技術成熟度只有6級。
此外,還有一種改進型高爆殺傷兩用彈正在研制中,該彈使用Mk19榴彈發(fā)射器發(fā)射,計劃于2023財年取代M430A1高爆殺傷兩用彈。
除殺傷有生目標外,納莫(Nammo)公司現(xiàn)在把40×53mm高爆殺傷兩用空炸彈定位為反無人機彈,命名為“NM264 HEDP-RF”。據(jù)透露,最近納莫公司已經(jīng)將該彈在HK GMG40mm自動榴彈發(fā)射器上使用,使用該彈對無人機靶標進行了試驗。2017年4月,美陸軍因項目延遲取消了XM25空炸彈研發(fā)合同,但對打擊隱蔽在障礙物后的目標的作戰(zhàn)需求仍然存在?,F(xiàn)在看來,隨XM25榴彈步槍研制的25×40mm空炸彈也可用于新興的反無人機作戰(zhàn)。對打擊小型無人機的用彈量和命中效果,可能是這一類反無人機彈成功與否以及后續(xù)能否獲得訂單的關鍵。
此外,美國雷聲(Raytheon)公司推出的40mm“矛頭”(Pike)導彈,還處于內部開發(fā)階段。“矛頭”導彈采用半主動激光制導技術,口徑40mm,長17英寸(432mm),質量2磅(0.9kg),射程達1.5英里(2.4km),使用M320、Mk13等榴彈發(fā)射器發(fā)射,可對射程內的固定或緩慢移動目標進行有效打擊。據(jù)報道,雷聲公司在得克薩斯州的測試場試射了2發(fā)“矛頭”導彈,使用常規(guī)的榴彈發(fā)射器進行發(fā)射。但目前仍沒有客戶為其性能試驗提供資金。
美陸軍過去50年一直使用的M67手榴彈有可能被增強型戰(zhàn)術多用途(ETMP)手榴彈替代。開發(fā)工作目前處于技術準備級別(TRL)5個部分(即炸藥裝填、防御和攻擊模式選擇器、電子引信及其電源)的設計優(yōu)化驗證演示階段。
其他方面,2017年初,6G27巴爾干(Balkan)自動榴彈發(fā)射器使用的7P39無殼高爆彈完成了性能試驗,按照合同已交付俄羅斯軍隊并開始服役。7P39無殼高爆彈采用類似槍掛榴彈發(fā)射器使用榴彈的無殼設計,長132mm,質量435g,裝填火炸藥90g,初速225m/s,射程可達2500m。
單兵筒式武器重點在提高機動性和便攜性
目前,國際上對單兵筒式武器需求的重點仍然集中在機動性和便攜性方面,而增大威力并不是主要選擇。在傳統(tǒng)火箭彈的基礎上,通過附加簡單器件實現(xiàn)制導化也是重要方向。
此外,各開發(fā)商也在努力提高射擊精度和增大射程,采用的主要方案是將半主動激光與光電傳感器結合實現(xiàn)制導化,以拓展單兵筒式武器的多用途反裝甲能力。2017年11月,薩博公司和雷神公司宣布共同研發(fā)反坦克武器的合作協(xié)議,薩博公司將雷神公司提供的半主動激光技術,用于其研制的卡爾·古斯塔夫M3、M4多用途反裝甲武器系統(tǒng),并對M4進行了為期24個月的性能試驗,預計2020年底完成所有測試項目。M4改進后將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質量更輕,可提高士兵的機動能力。同時提高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其配備智能瞄具和可編程彈,可顯著提升士兵的作戰(zhàn)能力。其他類型單兵筒式武器系統(tǒng)也在積極開展減重和制導方面的研究。
目前,卡爾·古斯塔夫多用途反裝甲武器系統(tǒng)在筒式武器領域一枝獨秀的趨勢更加明顯,其客戶群不斷擴大。2019年2月,美國陸軍與薩博公司簽署一項為期3年的框架協(xié)議,以采購卡爾·古斯塔夫M4多用途反裝甲武器系統(tǒng),美海軍陸戰(zhàn)隊和特種部隊也簽署相應的采購協(xié)議;2019年6月,瑞典國防物資管理局簽署了一項框架協(xié)議,其中就包括采購M4;阿根廷、愛沙尼亞等國家的部隊也相繼成為M4的用戶。
編輯/曾振宇
M4多用途反裝甲武器系統(tǒng)
蘇國曉 王鵬 王湛 郭顯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