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小婕子伦流澡到高潮视频,无码成人aaaaa毛片,性少妇japanesexxxx,山外人精品影院

陌生的雪國:祁連山脈山峰總覽

  • 來源:戶外探險
  • 關鍵字:精簡版,祁連山,青海南山
  • 發(fā)布時間:2020-09-09 14:20

  本文為精簡版,欲覽全文敬請關注“戶外探險outdoor”公眾號

  祁連山家喻戶曉,它貫穿于我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北部邊境,毗鄰青藏高原的東北緣。由多條呈西北—東南走向的次級山脈構(gòu)成,北端緊靠河西走廊,南抵柴達木盆地,西以黨金山口為自然地理分界點與阿爾金山分割,東至黃河谷地,屬褶皺斷塊山脈。

  祁連山,原指河西走廊南部山地最北的一支山嶺,“祁連”系匈奴語,匈奴呼天為“祁連”,祁連山在古語當中即“天山”之意。這里的“天山”可跟現(xiàn)在貫穿新疆自治區(qū)的“天山”地理概念完全不同。因祁連山位于著名的河西走廊之南,歷史上亦曾叫南山,還有雪山、白山等名稱。祁連山地處商旅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各民族雜居于此,地處咽喉要道之位,歷來為漢人與少數(shù)民族必爭之地。

  整個廣義的祁連山脈由一系列復雜的次級山脈或山塊構(gòu)成,它們相互之間有交匯重疊甚至存在邊界劃分模糊不清的狀況,要詳解祁連山的山峰資源就先得化繁為簡,在此將廣義的祁連山由北到南按照基本平行分布的規(guī)律依次劃分為六大板塊,它們分別是:(一)鷹咀山—走廊南山—冷龍嶺—烏鞘嶺—線;(二)托來山—俄博南山一線;(三)野馬山(大雪山)—托來南山—線;(四)黨河南山—疏勒南山—大通山—達坂山—線;(五)吐爾根達坂山—哈爾科山一線;(六)賽什騰山—柴達木山—宗務隆山—青海南山—日月山—拉脊山一線。

  第一板塊

  鷹咀山

  鷹咀山,又名鷹嘴山,山脈的大部分位于甘肅省酒泉市肅北縣境內(nèi),西鄰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沙化地帶,背靠瓜州縣以南的極旱荒漠,是一條呈東西走向100余公里長的小山脈。由于地處整個祁連山脈的西北角,同時也位于我國內(nèi)陸降水較少的區(qū)域,鷹咀山常年高溫酷熱,植被稀少,山脈周邊荒漠化嚴重,身處鷹咀山,儼然一幅西北大漠風光。

  走廊南山

  素珠鏈及衛(wèi)峰實拍標注圖。

  走廊南山,是廣義祁連山脈當中較為重要的一條次級山脈,因其北靠河西走廊而得名。其西端起于昌馬河小盆地,南與托來山相隔,東抵祁連縣城附近與冷龍嶺分割,基本上呈西北一東南走向,全長約347公里。

  走廊南山也是狹義祁連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些地圖上,甚至直接將其標注為祁連山,當我們乘坐火車行駛在酒泉、嘉峪關附近,時常能看到的祁連山脈正是走廊南山。

  走廊南山最西端,也就是昌馬河至甘肅215省道土達坂這一段山脈坡勢較緩,隆起度不高,常年干旱少雪,其中代表性的山峰有旱峽山(3563米)、妖魔山(4587米)、大西溝山(4314米)等。

  我們還是按照自西向東的順序依次來梳理這一區(qū)域內(nèi)的山峰分布。

  首先是北大河與215省道所夾持的區(qū)域內(nèi),其代表性山峰為海拔5205米的鏡鐵山,名字來源于當年地質(zhì)勘探人員在這一帶找到了大片烏亮的鏡鐵礦石,因此便被稱為“鏡鐵山”。鏡鐵山周邊的礦產(chǎn)資源是目前我國生產(chǎn)規(guī)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黑色冶金坑采礦山之一。

  鏡鐵山主峰名為道龍上瑞,海拔5205米,其主峰西北坡發(fā)育有少量冰川,冰舌末端達4560米左右的山谷,海拔5000米以上的頂區(qū)是終年積雪地帶。根據(jù)歷史資料顯示,早在1958年期間便有科考隊頂著艱難的攀登環(huán)境在春季登頂了鏡鐵山主峰,后來民間對此山峰的攀登記錄少有資料可查。

  除鏡鐵山主峰外,其周邊還零散分布著一些海拔在4500米~5200米的山峰,它們分別是道龍上瑞(鏡鐵山)西峰(5056米)、道龍上瑞(鏡鐵山)東峰(5197米)、水峽腦(4684米)、狼豺溝腦(4535米)、大老虎石(4710米)以及石墩子腦(4909米)等。鏡鐵山地區(qū)這些山峰山體走向大致與鏡鐵山主峰相同,冰川多發(fā)育于北坡,南坡則是一片荒蕪,且由于地處鐵礦分布帶,這里的山峰外表大多數(shù)偏紅黃相間色,頗有辨識度。

  接下來是北大河和洪水壩河之間的區(qū)域,走廊南山延伸至此,山嶺高度升高至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其地塊構(gòu)造如倒置的“T”字形,在垂直相交的兩條山脊線上,如串珠般分布著十幾座海拔超過5000米的山峰,其中代表性山峰班賽爾位于其南部,如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可以將此山域命名為“班賽爾山塊”。

  班塞爾,海拔5321米,位于甘肅省肅南縣境內(nèi),是祁連山脈走廊南山段內(nèi)的重要山峰之一,班賽爾峰受高原內(nèi)陸氣候的影響,山體造型同祁連山脈大多數(shù)山峰一樣,并不具備大落差和鋒利的角峰造型,覆蓋在山頂?shù)谋ň徛厍治g著山峰,規(guī)模不大的山谷冰川布滿了山脊四周,冰川的長度也多在3公里以內(nèi)。

  在班賽爾北側(cè)延伸的山脊上,坐落著3座海拔在5300米以上的山峰。這些山峰大多靠近嘉峪關—酒泉一線的河西走廊一帶,因此觀測它們最好是從山脈北側(cè)進行,游客在嘉峪關長城景區(qū)內(nèi)看到的雪峰便是它們。

  在許多地圖資料上,這幾座高高凸起的山峰并沒有名字,為了更好地記住它們,這里暫時以“就近原則”對這幾座山峰進行命名,它們分別是白水河腦(5346米)、玉石梁(5352米)以及玉石梁北峰(5335米),“玉”代表潔白,“梁”則是山脊縱橫相連的現(xiàn)實寫照。

  洪水壩河以東,馬營河以西,中間夾持著豐樂河,三河夾持的區(qū)域內(nèi)孕育了整個走廊南山海拔最高的山結(jié),其中最高峰海拔5547米,為走廊南山的最高峰。它有一個美麗且極富女性化的名字——素珠鏈。

  素珠鏈,名字來源于其如念珠狀的山脊,尤其主峰以北那一條由東向西走向的山脊線上,并列坐落著十來座海拔在5000米左右的鏈狀山峰,從河西走廊一側(cè)觀察頗似一串白色的珍珠鏈,而地圖上也將此區(qū)域標注為“珠鏈”。早在1985年,日本山岳會的登山隊員便從北側(cè)沿著羊龍河一號冰川首登素珠鏈。

  作為整個走廊南山的最高點,素珠鏈主峰周邊發(fā)育有規(guī)模較為強盛的冰川群,除上面我們提到的羊龍河一號冰川外,散布其主峰周邊的冰川還有:三岔口河10號冰川(北佘年冰川)、三岔口河14號冰川、三岔口河16號冰川、浪頭河30號冰川、羊龍河5號冰川等。

  關于素珠鏈的周邊,也就是從豐樂河到馬營河之間的區(qū)域內(nèi),還有一些海拔略低、分布不規(guī)則的山峰。其中著名的八一冰川是大家較為熟悉的部分,八一冰川又名小沙龍冰川,是黑河的重要源頭之一。該冰川是一個發(fā)育于平緩山頂?shù)谋毙捅?,面積約2.81平方公里,長度約2.2公里。其中冰川所在山峰最高點海拔4828米(并無具體山峰名稱),最低海拔位置在其南坡接近山谷處,海拔約4570米。

  除八一冰川4828米峰之外,在其北側(cè)和東側(cè)分別還坐落著兩座海拔超過5000米的山峰,它們分別是位于八一冰川北側(cè)約4.4公里處的朵龍峰(5067米),名字來自于其北側(cè)山谷朵龍溝,另外一座東距八一冰川約22公里,名叫紅塘峰,名字來源于其東北側(cè)山腳處的地名。

  馬營河流域以東的走廊南山,北靠河西走廊的肅南、張掖一線,大部分山脈位于甘肅省境內(nèi),其南麓一直被黑河河谷阻斷,東抵祁連縣城附近的標桿梁。本區(qū)域內(nèi),最高峰是位于肅南縣西側(cè)約29公里處的5121米無名峰,冰川也多發(fā)育在此山峰所在的東西走向山脊線上。

  冷龍嶺

  我們依舊按照由西向東的順序,對冷龍嶺內(nèi)的山峰進行梳理。位于最西端的黑河流域,也就是祁連縣城以北的廣大山域,是冷龍嶺山脊上海拔較高的突出地點,擁有數(shù)座海拔超過5000米的山峰。這一帶的地質(zhì)構(gòu)造強烈且錯綜復雜,再加上豐沛降水的切割作用,與走廊南山略微不同的是,這里的山谷更為深切,山峰落差更大,造型更加鋒利陡峭。

  5155米無名峰剛好位于祁連縣城正北約16公里處,是一座完全位于青海省境內(nèi)的山峰,該峰風化作用強烈,陡峭異常。另外一座5027米無名峰位于祁連縣城東北側(cè)約30公里處,為甘肅青海兩省的界峰,此山海拔略低一些,但卻發(fā)育有完整的山岳冰川,在視覺上比5115米無名峰更加奪目搶眼。

  冷龍嶺代乾山一線。

  景陽嶺,位于祁連縣峨堡鎮(zhèn)附近,傳說在此地發(fā)掘到一塊形似山羊的金塊,故命名為金羊嶺,當?shù)夭刈迦朔Q之為“喀瑪日尼阿”,意為紅城埡豁。“埡豁”即埡口之意,目前227國道經(jīng)過附近的埡口名字就叫做景陽嶺埡口,標高3767米。景陽嶺主峰景陽嶺海拔4378米,其他山峰海拔也多在4000~4500米之間。

  冷龍嶺大雪山及周邊山峰標注圖。

  景陽嶺以東,進入門源谷地,其中不得不提的山峰崗什卡,海拔5254米,它不僅是冷龍嶺的最高峰,也是祁連山東段的最高峰。崗什卡雪山山勢雄渾,冰川懸掛,銀光閃閃,是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nèi)的代表性景觀。尤其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一望無垠的油菜花田與崗什卡雪山交相輝映,科技感十足的高鐵穿行在金燦燦的油菜花海當中,那種特殊搭配下的美景讓人沉醉,也是青海不可多得的“高原南國風光”。

  因交通便利原因,人們往往能夠容易觀測到的角度就是門源一側(cè)的角度。目前,公路已經(jīng)通往其南側(cè)大通河支流白水溝上游的七彩瀑布景區(qū),這里也是攀登崗什卡傳統(tǒng)線路上的必經(jīng)之路。崗什卡雪山南北坡均發(fā)育有規(guī)模較大的山岳冰川,南坡攀登線路相對成熟,坡度較緩,而北坡冰川剝蝕作用更強大,使得山體坡度劇增,攀登難度明顯高于南坡。2004年日本長野登山隊3人完成崗什卡雪山的首登。

  老虎溝達坂山,海拔5024米,是冷龍嶺最靠東的一座海拔超過5000米的雪峰。它剛好位于門源縣正北方向,但由于南坡冰川發(fā)育程度遠不及北坡,因此一般人們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2010年,老虎溝達坂山由國內(nèi)攀登者完成首登。

  甘肅省武威市西南側(cè)約60公里處的大雪山山域,在與網(wǎng)友方向討論此區(qū)域的過程當中了解到,當?shù)厝丝赡芊Q此山峰或此山塊為“謝隆崗嘎爾”或“阿尼崗嘎爾”,但官方資料上并未見這種說法。冷龍嶺大雪山的主峰海拔僅有4881米,但圍繞其最高峰周邊還有數(shù)座海拔4800米以上的山峰。在主峰東北側(cè)不到9公里處,有一個面積較大的海子名為柴爾龍海,湖水波光粼粼,碧綠透亮,是探險露營的好去處。

  烏鞘嶺-馬牙雪山

  大雪山以東,冷龍嶺山脊海拔高度逐漸走低,再無地區(qū)伴隨冰川發(fā)育。在莊浪河源頭附近冷龍嶺分為兩條支脈,一支為烏鞘嶺,一支為馬牙雪山。烏鞘嶺,藏語稱“哈香聶阿”,意為和尚嶺,山勢峻拔,地勢險要,為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線。馬牙雪山,海拔4447米,藏語稱“倫布什則”,意為最高的須彌山,它在當?shù)夭刈迦藗冃哪恐袚碛兄裆降某绺叩匚弧?/p>

  第二板塊

  托來山

  托來山,亦稱木雷山,“托來”在蒙古語當中意為“兔子”,因山腳下草場豐美,野兔數(shù)量多而得名。托來山基本上與上一個部分介紹的走廊南山平行,呈西北一東南走向,西起昌馬盆地,東南至門源盆地附近,北大河貫穿托來山后向東流易名為托來河。

  熱水達坂山北壁冰川。

  我們接下來將托來山劃分為三個板塊,昌馬盆地至托來河為第一板塊,托來河到熱水達坂為第二板塊,熱水達坂至祁連縣為第三板塊。俄博南山為托來山向東的余脈,在后面我們單獨將它列舉出來介紹。

  在托來山的第一部分里,從西端的昌馬盆地山脈拔地而起,直到托來河附近山峰普遍海拔高度達到5000米左右,其代表性山峰有石油河腦(5010米)、鴨兒河腦(5055米)、吊達坂山(4917米)等。山峰名稱后綴里面的“腦”字,多代表了飛沙走石、荒無人煙的偏遠之地。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部分里有著拖來山范圍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一條冰川——七一冰川,它也是祁連山為數(shù)不多的被命名的冰川之一。七一冰川最高點海拔5150米,冰舌末端海拔約4350米,1958年7月1日,中科院研究隊隊員登頂該冰川,根據(jù)登頂日子命名其為“七一冰川”。

  托來山的第二部分就是托來河至熱水達坂一線,二只哈拉達坂以西的石板溝頂子(5152米)、白石頭頂子(4858米)這些海拔5000米上下的山峰都如火燒過一樣,紅黃色的巖石堆積成山,少有積雪覆蓋,故人們廣泛使用“石板”和“石頭”來命名這一帶的山峰。而二只哈拉達坂以東的白石頭山(4964米)、二過龍達坂山(4869米)、隴孔山(4905米)等海拔在5000米以下的山峰反而還有零星冰川的相伴,或許是山勢向東逐漸趨緩,更利于冰川形成的緣故。

  托來山第三部分從熱水達坂一直沿著黑河河谷到祁連縣城附近,其最高峰就位于熱水達坂旁,海拔4935米,被暫命名為熱水達坂山。其余山峰海拔均在4700米~5000米之間,由雪峰北麓冰川融水匯入黑河,從而形成了許多地勢緩和的沖積扇。而靠近祁連縣山谷一側(cè)的山峰受侵蝕作用更加強烈,山峰落差更大,造型也更為雄偉,其中以華藏龍洼(4768米)、超英峰(4673米)、疙瘩脖勃(4600米)、拉隴山(4381米)、牛心山(4628米)等山峰為代表。其中牛心山就位于祁連縣城南側(cè),作為祁連縣的象征性山峰,山體巍峨挺拔,氣勢不凡。牛心山在藏語里稱為“阿咪東索”,意為“眾山之神”。

  俄博南山,是托來山向東的支脈,它的主體位于今峨堡鎮(zhèn)以南,俄博南山“配合”著北側(cè)的冷龍嶺將峨堡河谷地包圍在群山之內(nèi),故這一帶自古以來便是易守難攻之地。如今,在峨堡鎮(zhèn)以西約25公里處已經(jīng)修建了祁連機場,多條省國道也縱橫貫穿于俄博南山南北兩側(cè),天塹早已變通途。

  第三板塊

  野馬山(大雪山)

  接下來我們要著重講一下野馬山,野馬山西起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附近,北鄰鷹嘴山,東以疏勒河為界,南靠野馬河。西端隆起部分與鷹嘴山有粘連,山峰海拔在4600米左右,其核心部分位于昌馬盆地以南,疏勒河以西。從衛(wèi)星地圖上就可以明顯看出,這一帶山域的冰川規(guī)模發(fā)育強盛,其中著名的老虎溝12號冰川(又名透明夢柯冰川)便發(fā)源于野馬山的最高峰。“老虎溝12號冰川”是科考編號,“夢柯”則來自于蒙古語的音譯,意為高大寬廣的雪山。夢柯冰川全長接近10公里,是祁連山最長的山谷冰川。

  在野馬山核心區(qū)有至少5座海拔超過5400米且高度接近的山峰,它們分別是西側(cè)的大雪山5479米、中部的夢柯大雪山(野馬山最高峰)Ⅰ峰5483米(5481)、夢柯大雪山Ⅱ峰5461米、北部的野馬山北峰5478米以及東側(cè)的野馬山東峰5473米(5356米)。其中最高峰夢柯大雪山的位置通過多方面資料佐證已經(jīng)基本確定其真實位置,怪也只能怪它“其貌不揚”,僅從外形上來說,或許還沒它周邊的衛(wèi)峰顯得挺拔。

  托來南山

  托來河以南,疏勒河東北側(cè)的廣大山域我們稱其為托來南山,它的西端與野馬山相隔一條疏勒河,而東支一直延伸至祁連縣野牛溝鄉(xiāng)南部。托來南山山峰海拔多在4900米以上,海拔超過5000米的山峰也是規(guī)則地排列在東西走向的山脊上。山峰密集,北麓多冰川,融水切割山谷順勢而下,沖積出諸多平緩的山坡和平壩,冰川融水是托來河、疏勒河以及大通河的主要水源補給。

  關于托來南山的山峰,將其劃分為東西兩段來介紹,西段從疏勒河起,大概延伸至央隆鄉(xiāng)南側(cè),因為所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均集中在此區(qū)域內(nèi)。托來南山最高峰5382米無名峰位于托來南山最西端,距離疏勒河河谷不到10公里。

  吾德額欽,海拔5294米,資料顯示其為托來南山的主峰,但不是最高峰,“吾德額欽”發(fā)音同樣來自于蒙古語,具體含義不詳。除了吾德額欽,周邊還有3座山峰海拔超過了5200米,它們是吾德額欽東南側(cè)的庫爾貢瑪(5242米)、瓦乎斯雪山(5208米)和其西北側(cè)的夏格爾(5249米)。

  2019年端午,攀登者小付、江城子、索菲、葉活圖首登了吾德額欽,并將其線路命名為“祁連毒”。同樣在2019年5月,西南大學鹵肉、原野等4人首登瓦乎斯雪山,沿東北坡登頂,線路名稱“堅持”。夏格爾雪山,今年(2020年)由闌珊、江城子、面包登頂,但他們在峰頂發(fā)現(xiàn)有石頭壘出的架子,估計早在之前已經(jīng)有人登頂并留下活動痕跡。庫爾貢瑪,由江城子和索菲首登,路線“無限下降”。

  剩下的托來南山東段山峰海拔均在5000米以下,山脈逐漸由疏勒河流過渡到大通河流域,只有海拔4882米的桑浪貢瑪附近有明顯冰川分布,其余山峰分布零散且與托來山、疏勒南山均有交匯,形成了一個邊界模糊、構(gòu)造復雜的地塊。

  第四板塊

  黨河南山

  黨河南山也是源于蒙古語“烏蘭達坂”,意思是指“紅色的嶺”,西以黨金山口與阿爾金山分界,北靠黨河,南鄰大哈爾騰河,東至哈拉湖西南隅,東西長約255公里,南北平均寬25公里。黨河流經(jīng)敦煌,折向東南經(jīng)肅北縣進入山區(qū)沿寬闊谷地向東奔流,在谷間洼地形成灘流狀河床孕育了祁連西部的荒漠濕地。從地圖上看,黨河南山又是一片遠離城市道路的蠻荒之地,但實則在其南北兩側(cè)目前均有鄉(xiāng)村公路直插祁連秘境深處,路況極好且少有游客涉足。

  黨河南山,雖然不長,但為了能梳理得更加詳細,我們還是將其分為東西兩段來講。西段起始于黨金山口,最開始的矮山部分又被清水河及其支流分割為了南北兩部分,這些矮山是指海拔在5000米以下常年不積雪的荒山,北麓從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一側(cè)可以觀測到,南麓則要從大哈爾騰河谷進行觀測。地處沙漠邊緣的黨河南山西端看起來一片死寂,山上幾乎寸草不生,讓人退避三舍。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是黨河南山西段最高峰,也是整個黨河南山的最高峰玉格特拜勒奇爾郭勒。名字拗口難記,位于肅北縣東南約50公里處,海拔5665米,玉格特拜勒奇爾郭勒東西南北四面都有冰川發(fā)育,其中東北側(cè)山谷冰川——扎子溝29號冰川是整個黨河南山面積最大的山谷冰川。

  玉格特拜勒奇爾郭勒西北側(cè)有3座衛(wèi)峰,海拔高度均超過5500米,本人將它們從玉格特拜勒奇爾郭勒Ⅰ峰到Ⅳ峰進行命名。也正是因為高海拔山峰的簇擁,才讓這一帶山峰的冰川堆積強盛,在山脈北坡,幾乎每一條山谷都有對應的山谷冰川。據(jù)《山河集》里記錄,2014年5月,蘭州大學峰人登山隊通過北麓的扎子溝29號冰川接近并成功登頂最高峰(Ⅰ峰),根據(jù)現(xiàn)有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本次登頂應該是該峰的首登。

  另外,在玉格特拜勒奇爾郭勒東側(cè)僅相隔一條山溝處,還有兩座獨立的海拔5500米以上的山峰。白石頭溝從兩峰中穿過,故取名為白石頭山東峰(5543米)和白石頭山西峰(5565米),這兩座山峰目前無人問津。

  氣候干燥的黨河南山。

  黨河南山東段最高峰古爾班保海拔5621米,又有5606米的說法。在現(xiàn)有官方的資料中都將古爾班保作為了黨河南山的最高峰來進行標注,實際上西段的玉格特拜勒奇爾郭勒(5665米)才應該是黨河南山的最高峰。古爾班保分Ⅰ峰(5621米)和Ⅱ峰(5559米),Ⅱ峰僅位于主峰東南1.5公里處,由于古爾班保已經(jīng)地處黨河南山的深處,加上之前可能存在交通不便進山條件艱苦的情況,目前它仍然是一座未登峰。

  疏勒南山

  疏勒南山與西邊的黨河南山并沒有直接相連,而是向北拐了一個大彎,其原因是一個面積巨大的湖泊讓山脈在此地改變了走向,它就是高原明珠——哈拉湖。哈拉湖是青海高原內(nèi)陸流域的一個大型咸水湖,湖面海拔高達4078米,是青海省的第二大湖泊,在有些資料當中又稱黑海。

  根據(jù)風沉郁在《山河集》里的劃分方法,本文同樣將疏勒南山劃分為西中東三個部分,西段的山塊呈板結(jié)狀,是黨河的發(fā)源地之一。多數(shù)山峰坡度平緩利于冰川的發(fā)育,冰川沿著最高峰5548米峰的北麓順勢而下,在其北側(cè)和東側(cè)都形成了面積較大的扇狀冰川景觀,這種冰川地貌嚴格意義上來說介于平頂冰川(冰帽)與山谷冰川之間,是一種由平頂冰川夾雜并演化為山谷冰川的過渡類型。地面上難窺其全貌,在萬米高空俯瞰甚是壯觀,冰舌末端海拔在4600米以上,山峰的高差不到1000米,這也是為何人們常說祁連山的山峰大多“平易近人”的緣故吧。在5548米無名峰東南側(cè)約16公里處有一山峰名為宰力木克,海拔5406米,地貌景觀大致與5548米峰雷同。

  團結(jié)峰,一個極具時代感的名字,它又名疏勒蒙克或崗則吾結(jié),亦與蒙古族或藏族文化交替更迭有關。團結(jié)峰是祁連山脈的最高峰,海拔5827米(或5808米),也是疏勒河上游谷地與哈拉湖盆地兩內(nèi)流水系分水嶺的最高點。

  團結(jié)峰航拍標注圖。

  關于團結(jié)峰的最大謎團來自于其海拔高度和具體位置。目前流傳的海拔高度有5808米、5827米、5937米幾種主流說法,甚至比較夸張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資料上竟然把疏勒南山主峰(那時還未取名團結(jié)峰)標高6305米。雖后來1958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登頂后測量修正高度為5808米,但6305米這個數(shù)字還是著實讓人遐想了一番。

  在20世紀初期,這樣“美麗的錯誤”還真是層出不窮,一度引發(fā)西方在中國西部大陸高山探索的熱潮。1999年8月,中日聯(lián)合登山隊沿團結(jié)峰南麓的崗納樓冰川而上,最終登頂成功。由于信息溝通不足,當年的聯(lián)合登山隊還誤將團結(jié)峰當成了未登峰進行挑戰(zhàn)。

  這里要說明的是,崗納樓冰川的北側(cè)不到2公里的范圍內(nèi),分布著兩座海拔在5800米以上的山頭,我們暫且用團結(jié)東峰和團結(jié)西峰來區(qū)分。在以往的攀登報告里,都將登頂位置指向了西峰,但實則在整理資料和對照《山河集》里面的分析證據(jù)后才發(fā)現(xiàn),團結(jié)峰的最高點應該是東峰,抑或者,兩個山頭的海拔高差極小,若不是用精密測繪方法根本難以區(qū)分其伯仲。就目前的資料加上客觀判斷來看,東峰為最高峰的可能性較大。也正是因為這些高峰的扎堆簇擁,才讓團結(jié)峰周邊發(fā)育出了壯觀的現(xiàn)代冰川,尤其在日照更加強烈的南坡,好幾條山谷冰川長度均超過了5公里,這在祁連山地區(qū)并不多見。

  以團結(jié)峰為中心,該區(qū)域內(nèi)的山峰就如同樹干狀向東西北三個方向伸展,海拔超過了5000米的山峰20余座,團結(jié)峰更是帝王般的穩(wěn)坐中央。在距團結(jié)峰西北方向10公里和11公里處,屹立著兩座高峰海拔分別是5793米和5721米。我曾經(jīng)在地面上拍到過這兩座山峰,與祁連山其他山峰略微不同的是,它們似乎看起來更加硬朗和挺拔,山脊更加鋒利尖銳,一改之前祁連山“平易近人”的溫和姿態(tài)。它讓我們看到了祁連山巍峨險峻的一面。

  這里要注意的是,在團結(jié)峰以西扎爾馬格河與疏勒河包圍起來的區(qū)域內(nèi),同樣是屬于疏勒南山的地界,本區(qū)域海拔南高北低,南側(cè)山峰隆起伴有少量大陸型冰川發(fā)育,最高峰海拔5348米。與團結(jié)峰地區(qū)不同的是,該地區(qū)內(nèi)紅黃相間的巖層普遍暴露于地表,從衛(wèi)星圖像上看,更像是某些礦物滲出地面的結(jié)果,加上難以到達的閉塞條件,讓此地更顯神秘。

  大通山下的油菜花海。

  疏勒南山東段,構(gòu)成就相對簡單了,只有一座山峰值得一提——崗格爾肖合力。崗格爾肖合力海拔5291米,由其所在山區(qū)冰川融水大部分注入疏勒河上游支流丹德爾曲,是疏勒河的重要源頭之一。同時它也是大通河和布哈河的主要發(fā)源地,可見崗格爾肖合力是多條大河的聯(lián)合分水嶺,同時也是極其重要的水系發(fā)源地。2012年,國內(nèi)山友數(shù)人一起完成了該峰的首登。

  大通山

  說起大通山,它可能要算祁連山脈當中的一個特例了。位于大通河以南的它居然不叫“大通南山”,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大通山位于大通河上游南側(cè),南面一直延伸至青海湖北岸,寬約60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最高峰桑斯扎峰海拔4755米,位于大通山的北部。大通山大部分山峰由古老震旦亞界海相砂質(zhì)碎屑巖和碳酸巖組成,西北部為中高山,海拔4000米以上以冰緣地貌為主,坡陡谷深,巖石裸露,有零星冰川分布。東南部地勢起伏較緩,溝谷開闊,尤其靠近青海湖的南部地區(qū),主要以洪積、沖積平原地貌為主,間有高原丘陵的分布,許多寬闊平曠的地區(qū)成為了當?shù)氐膬?yōu)質(zhì)天然牧場。

  達坂山

  達坂山,來自于蒙古語,意為“山口”,西接大通山,北靠大通河,南抵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東部余脈則逐漸沒入黃土高原,屬于祁連山最靠東端的余脈之一。達坂山西高東低,最高峰蘇吉隴哇(4774米)是門泊縣與祁連縣的界峰,中東部地區(qū)山嶺海拔多在4000米~4400米之間。

  達坂山自古以來是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自青海省省會西寧市出發(fā)穿越達坂山的公路就有好幾條。其中達坂山老埡口海拔3969米,曾經(jīng)是西寧連接門源甚至整個甘肅省的交通要道。以前每當遇到大雪封山季節(jié),翻越達坂山實屬難事?,F(xiàn)今隨著達坂山隧道的貫通,別說汽車,連高鐵都可以輕松穿梭于湟水谷底與門源盆地之間,不得不感嘆科技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巨大改善。

  第五板塊

  吐爾根達坂山

  吐爾根達坂山,在少數(shù)資料里又叫做哈爾根達坂山或唁爾吐蒙克,西起蘇干湖盆地,東接哈爾科山,北靠大哈爾騰河,南鄰大柴旦山。這里要講到的吐爾根達坂山,是除柴達木山以外的北區(qū)。

  北區(qū)分兩部分,更加靠北的部分稱作察汗鄂博圖嶺,它與吐爾根達坂山的主體部分以小哈爾騰河相隔,是一條較為獨立的東西走向的山嶺。位于中部的山峰阿克開排國陶(5242米)所發(fā)育的現(xiàn)代冰川——塔斯烏增冰川,是我國早年科考研究冰川的對象之一,并收錄到祁連山冰川目錄當中。

  塔斯烏增冰川又名勝利冰川,是一個發(fā)育規(guī)模較小的平頂冰川,該冰川形如一把斧頭,在北麓山谷開闊低洼處,冰川由山谷傾瀉而下,形成了一小段山谷冰川,并在冰川末端殘留了數(shù)個遺世獨立般的冰蝕湖。察汗鄂博圖嶺的山峰大多集中在塔斯烏增冰川以東的山脊上,南坡相對干旱,冰川發(fā)育多集中在北坡,最高峰海拔5280米,是大哈爾騰河重要水源補給地之一。

  吐爾根達坂山航拍標注圖。

  汗鄂博圖嶺以南的廣大山嶺是吐爾根達坂山的核心區(qū)域,吐爾根達坂山呈S形蜿蜒狀,西段靠近蘇干湖盆地區(qū)域延續(xù)了祁連山以西固有的干旱荒涼特點,甚至在大哈爾河流域的西段還不間斷地形成了諸多面積不等的沙丘或沙地。在對吐爾根達坂實地考察的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本區(qū)域內(nèi)生活著大量的野生駱駝,當時在鏡頭里形成了沙漠、駱駝、冰川、雪峰的奇妙組合景觀。

  吐爾根達坂山的東段平均海拔較高,山嶺海拔多在5200米以上,最高峰果青古爾班夏哈爾勒格位于山脈的最東端,標高5707米(或5969米),周邊還散布著好幾座海拔在5600米以上的山峰。其西北端突出位置命名為果青古爾班夏哈爾勒格Ⅱ峰(5605米),另外還有如巴音子根勒東峰(5651米)和巴音子根勒西峰(5641米)這樣隱藏得很深的山峰。

  吐爾根達坂山的東端,從衛(wèi)星圖像上能清楚看到,有大面積白色冰川發(fā)育。提到冰川,就不得不說說吐爾根達坂山東段的冰帽發(fā)育狀況。冰帽是一種規(guī)模比陸地冰蓋小,外形與其相似,在壓力不均勻的情況下,冰體從中心點(最高點)向四周呈放射狀漫流形成的一種冰川形態(tài)。它是大陸型冰蓋和山岳冰川的過渡類型。

  在果青古爾班夏哈爾勒格的周圍,至少發(fā)育有3處面積不同的冰帽景觀。其中東側(cè)的敦德冰川(冰帽)是1987年中美兩國聯(lián)合科考活動當中的重點研究對象,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再次對敦德冰帽海拔5320米處進行的冰芯鉆取,這對于研究祁連山地區(qū)的地質(zhì)氣候演變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哈爾科山

  哈爾科山主體位于哈拉湖正南側(cè),“哈爾科”蒙古語意為“黑山脊”,山如其名,實際上哈爾科山巖體就是呈現(xiàn)出一種特別的黑色。哈爾科山最高峰海拔5162米,由山體南北兩側(cè)發(fā)源的冰雪融水分別注入哈拉湖和巴音河,其中南坡多泉眼,牧草繁茂,是祁連山內(nèi)部的優(yōu)良天然牧場。

  第六板塊

  賽什騰山

  賽什騰山是比黨河南山還要靠西的區(qū)域,是整個祁連山脈最西端的山嶺。它北起蘇干湖附近,西南沿著宗馬海湖向東南方向延伸,最后分別與吐爾根達坂山及柴達木山相接。柳格高速從北向南穿行于賽什騰山間,走過這條路的旅客應該對賽什騰山頗有印象。山體基本上由灰?guī)r、石灰?guī)r及砂巖構(gòu)成,植被稀少,大多數(shù)地貌為干旱裸露的巖層斷面,也有少量孤立的山峰分布。最高峰海拔4576米,暫時沒有名字,在柳格高速路上就可以目睹其身影。

  柴達木山

  柴達木山位于柴達木盆地北緣、塔塔棱河與魚卡河之間,是這兩條河的發(fā)源地,它西接賽什騰山,北靠吐爾根達坂山,東鄰宗務隆山,南抵柴達木盆地。柴達木山山嶺大多由三疊紀砂巖夾雜石灰?guī)r和變質(zhì)巖組成,北部地區(qū)有現(xiàn)代冰川發(fā)育,最高峰柴旦峰,又名紅旗峰或柴旦蒙克,海拔5759米(或5742米),在其山坡北側(cè)發(fā)育有一條面積較大的冰川名為紅旗冰川。

  柴旦峰緊靠碧綠的鹽湖——柴旦湖,如今旅游業(yè)也在這里生根發(fā)芽,每年有大批量的游客至此。但我想他們大多不是專門來看雪山的,因為位于柴旦鎮(zhèn)一側(cè)的紅旗峰西坡積雪量極少,大多數(shù)時候可能辨別不出來這竟然是一座海拔5700米以上的山峰,更別提有多少人能夠分辨清楚到底哪一個才是視野里的最高峰。

  就是這樣一座位于祁連山西段的不起眼的雪山,還是迎來了攀登隊伍。有資料可查的首登記錄是1957年,由新中國剛剛組建的冰川科考隊隊員首登,因當時帶上去一根測繪用的花桿,故命名為紅旗峰。

  宗務隆山

  宗務隆山,又名中吾隆山,都是來自蒙語的音譯。宗務隆山整體位于柴達木盆地的北緣,西起巴力溝,東至科克布拉克東尼合埡豁與青海南山相接。呈東西走向,山體主要由砂巖、礫巖構(gòu)成,風化較為嚴重,主峰巴音山(5030米)位于其西段,常年積雪。

  更加迷人的東段擁有其最高峰5261米巖峰,在某些資料中顯示此山峰海拔高度為5274米。它坐落于一條東西走向的風化巖層上,不同于祁連山其他地區(qū),這種地貌讓我聯(lián)想起了遠在千里之外的甘肅迭山,這種以巖峰為代表的地區(qū)可能會完全顛覆你對祁連山的認知,讓你仿佛置身橫斷山脈。

  青海南山

  青海南山,藏語稱“賽爾欽日吉”,意為“金色的大山”,因地處青海湖以南而得名。在蒙語里面稱青海南山為“庫庫諾爾嶺”,意為“藍色湖的山嶺”。青海南山是褶皺斷塊山,尤其在青海湖以西的地區(qū)山脈走向不規(guī)則,山勢陡峭,剝蝕強烈,山嶺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烏蘭縣以東的東段走勢逐步減緩,為青海湖盆地與共和盆地的界山,也是你在環(huán)游青海湖時一直都會看到的一條山脈,但多數(shù)時候卻叫不出具體的名字。

  日月山

  日月山,是祁連山當中的一個比較特立獨行的山脈。它位于青海湖東側(cè),基本呈南北走向,長約80公里,寬10~20公里,被稱為青海湖的天然水壩。日月山又叫喇薩喇,古稱赤嶺,目前,鐵路、公路穿行日月山至海西地區(qū),自古以來這里便是青海省東西之間的交通要道。在歷史上它是“羌古道”“絲綢南路”及“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尤其是絲綢南路,經(jīng)日月山、青海湖過柴達木盆地通往更加偏遠的西域,在河西走廊受戰(zhàn)亂堵塞的情況下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文化傳播及貨物運輸作用。

  日月山的山嶺海拔高度多在4000米左右,南高北低。目前關于最高峰的說法有些混亂,有的說法是叫阿勒大灣山,海拔4877米,這個海拔高度存疑,也可能與野牛山混淆。也有說阿勒大灣山的海拔高度為4455米,這個高度符合實際,但它卻不是日月山的最高峰。據(jù)一些地圖資料顯示,日月山的最高峰為恰合日4617米(4630米),位于日月山中南部,而恰合日到底是不是阿勒大灣山目前還未有證據(jù)讓它們畫上等號。

  拉脊山

  拉脊山,又名“拉雞山”,藏語叫“毛貢拉”,意思是指石雞棲息的地方。據(jù)說當?shù)孛耖g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稱之為“拉雞山”,之所以叫“拉脊山”為脊背的“脊”,是因為它的隆起,就像被拉起來的山脊。它位于祁連山脈的最東端,橫亙于湟水谷地以南,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水嶺之一。

  由于水系的切割,在拉脊山山嶺間形成了許多山口,海拔3820米的拉脊山埡口是重要的地理要塞。在拉脊山隧道未貫通之前,車輛需要從貼近拉脊山的山頂通過,山頂氣候變化多端,雨雪霧霰是時常出現(xiàn)的天氣狀況。拉脊山東段山嶺起伏較緩,接近山頂部分適合牧草生長,又多有高山濕地分布,所以也是難得的天然牧場。在夏季,廣闊的藍天下,牧歌聲聲,牛羊成群,是西寧周邊不可多得的世外佳境。

  寄語

  毫無疑問,祁連山的魅力是大西北地區(qū)所獨有的,它沒有橫斷山脈的“張牙舞爪”,卻更有一番“平易近人”的親切?;蛟S有的人會說,還是喜歡落差極大的山脈,因為山峰的美學概念里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落差帶來的震撼,而祁連山很大程度上給不了這種震撼。

  拉脊山部分山峰標注圖。

  宗務隆山東段的5251米峰,山體主要由砂巖、礫巖構(gòu)成,這種巖峰在祁連山顯得十分獨特。

  它既不高,也不大,像一位年邁的老人,彎著腰,弓著背,默默無聞,不喜不悲。祁連山是商旅途中的燈塔,無論是南線還是北線,山峰的存在既是天然的屏障也是生命之源。那一絲絲發(fā)源于高山之巔的涓涓細流如同血管一般布滿大地,乳汁般的滋養(yǎng)讓本應荒蕪的河西走廊變得生機盎然,孕育了古今的盛世繁華。

  祁連山也是一條從碧草藍天過渡到大漠孤煙的天然風景帶,有高山有湖泊,有草原也有沙漠。真的很難忘記萬丈冰峰下,一群駱駝經(jīng)過炙熱沙丘時的場景,地表泛起的熱浪,讓眼前的畫面愈加模糊。相機的對焦功能在此刻也顯得乏力,亦真亦幻間,仿佛身處夢境,本已疲憊的身軀就快要和這山川大地融為一體。

  祁連山,會讓你后悔失落、鎩羽而歸,也會讓你手舞足蹈、喜極而泣。當你的生命曾經(jīng)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留下痕跡,才會愈加對它愛得深沉。這,就是祁連山的魅力。

關注讀覽天下微信, 100萬篇深度好文, 等你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