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其實也嫌你窮
- 來源:現(xiàn)代婦女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周末,別墅,吸引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19-09-12 07:16
周末被閨蜜H拽著,陪她去參加相親大會。H是典型的“拼得好不如嫁得好”主義者。從27歲開始,形形色色的相親大會參加了不下20場。
這次,聽她說,對方都是經(jīng)過嚴格篩選的,30至35歲的各行業(yè)精英,她費了很大功夫才弄到的入場券。
會場設(shè)立在郊區(qū)的一家私人別墅里。進入之后,很快H就消失在了觥籌交錯之間。
大約過了40分鐘,重新見到H,她垂頭喪氣地朝我走來。原來,在接觸了幾位之后,H了解到,對方對于伴侶的要求甚是嚴苛,尤其是對于職業(yè)、收入等,給出了非常具體的條條框框。
“有一個律師,他希望自己的愛人月收入起碼達到自己的1/5,他的月薪是8萬,1/5那就是1.6萬。”她滿臉落寞地念念自語。
聽多了女嫌男的故事,卻不知,還有一個真相正在我們的心理盲區(qū)盛行,那就是——男生并不比我們理想主義,他們對于戀愛、對于婚姻的要求,比起女生可能更現(xiàn)實。他們也會覺得,你壓根配不上他。
前一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個話題:“為什么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男孩子不追女孩子了?”
打開評論區(qū)看到,點贊最高的兩條評論是:“減肥目標剛完成了一半,報了法語班下周開課,好多事還都沒有做,哪還有空追女孩子呢。”“因為男生越來越明白,女生是吸引來的,不是追來的。”
當我們以為男生是因為自卑而束之高閣的時候,其實,他們可能是變得自負了。而這種自負正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在鞭策他們優(yōu)化自己、提升自己。
曾經(jīng)讀《簡愛》的時候,對里面的一句話印象深刻——“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手不分伯仲,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我想說的大概就是鄧超和孫儷夫婦了吧。
因為電影《影》,這對影壇伉儷的演藝之路又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實,最初電影并無孫儷的戲份,鄧超作為男主,向張藝謀百般推薦,這才有了最終呈現(xiàn)在熒幕上的“夫妻檔”。孫儷自己也坦承,這次是自己蹭了老公的資源。
不過,當初拍攝《畫壁》時,鄧超本是個“局外人”,但因為老婆的緣故,得以在劇中覓得一個角色。
網(wǎng)友評論道:最好的愛情,是“既是愛人,又是戰(zhàn)友,棋逢對手,也樂逢知音”。
你追我趕的鄧超與孫儷,為愛情提供了一種比較高級的表達——相愛不僅是一種成全,它該是一種成就。身處其中,我們都可以挖掘出更好的自己,然后愿意為了對方,去探索、去實現(xiàn)。
后臺曾經(jīng)有讀者向我傾訴,她通過朋友圈發(fā)現(xiàn),相親對象特別愛花錢,動輒就是幾千塊的球鞋,出國旅游,租一天1萬多元的別墅過生日。
她惴惴不安地跟我講:“花錢這么大手大腳,肯定不適合結(jié)婚。”但其實,我想說:“人家只是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自己賺來的,如果你覺得不適合,可能你也嫁不起。”
要知道,你在對伴侶設(shè)下條條框框時,他必定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標準。我們不會設(shè)置低于自己現(xiàn)狀的標準,所以,當你遇到那個滿足你全部期望的他時,很大程度上,你并不是他的意中人。
?。ㄕ宰髡呶⑿殴娞?ldquo;李月亮”)(責編芳庭)
